海宁:“五乡”建设布新局 内外兼修美水乡

05.12.2017  12:32

  在日前揭晓的浙江省第21届水利“大禹杯”竞赛活动中,海宁以优异成绩获得铜奖,为三年来如火如荼的水利工作画上完美句点。

  三年来,海宁以“五水共治”、剿灭劣Ⅴ类水决策为契机,以“实施五乡水利建设、再现江南水乡生态”为目标,筑牢水利安全防线,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水乡颜值持续升级。

  三年来,海宁水利建设投入20.1亿元,是“十一五”水利建设投资的287%。连续三年获得省水利厅、嘉兴市水利局考核优秀。

  如今,独具特色的平原河道治理经验在海宁书写完成,集“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为一体的水利建设管理“海宁模式”日益成熟,海宁人“城在水中、城在绿中、城在文中”的山水园林城市愿景逐渐变为现实。

   建设“平安潮乡”

  ——筑牢水利安全防线

  近年来,为解决好水患灾害当前问题和长远规划,推进控制洪水向管理洪水转变,守牢“三防”关,海宁大力实施“平安潮乡”建设,为千年潮乡筑起牢固的水利安全防线。

  防洪排涝事关城市发展全局。从防洪排涝的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蓄水净水的城区鹃湖工程,到盐仓段海塘丁坝加固及标准海塘完成整治提升,再到尖山围区4座丁坝实施除险加固……一批防洪骨干工程相继建成,海宁成功创建全省第一批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县,城市防洪排涝全面提升。

  海宁新建了“三防”物资储备中心,建成省防汛物资中心海宁分中心,组建水利应急抢险队伍,开展多部门、多单位参与的综合性应急抢险演练,应急处置实战能力显著提高。

  优质“三防”工程筑基础,常态化监测和风险管理是关键,海宁水利系统形成了一张严密的“三防”风险管理“网”。水情点、雨情点、工情点、视频监控点广泛分布,在村级组织制作安装防汛防台形势图电子图、城镇社区制作发放防汛防台明白卡,并将涵盖行政领导、各类防汛防台责任人、各类网格责任人的三级责任,分解到防汛防台抗旱各环节。

  其后,海宁水利三防体系顺利经受住了2014年8月中旬强降雨、2015年灿鸿、2016年尼伯特等7个台风的严酷考验,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

   建设“诗画水乡”

  ——再现江南水韵乡愁

  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海宁将河道整治与美丽乡村、风情小镇建设紧密结合,并围绕“清、绿、活”做文章,现代型、生态型河道整治模式改变了全市河流格局。

  海宁地势平缓,水网交错纵横,“清”便成为治河的重中之重。海宁大力实施河湖库塘清淤,探索由原来的单条河道整治变为区域性连片治理,由原来的单纯清淤变为集清淤、生态护岸、绿化于一体的综合整治。

  自2014年起,河道清淤整治每年都被列入政府实事民生工程项目,一系列重点工程扎实推进,长山河市区片水系综合整治工程涉及16条河道,打通水系8处;随着黄山港、宁袁塘、新塘河二期等省级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顺利实施,城乡水环境大为改善。

  为提升河道“绿”度,海宁坚持水岸同治,生态连片,采取岸坡生态修复、植树造林增绿和水生植物种植等措施,并将亲水、休闲、水上旅游等功能及海宁文化元素融入其中。

  水的生命力贵在“活”。海宁通过“调、通、运、治”等措施,实施调活水体工程建设。先后完成上塘河流域活水试点工程、市域西部活水工程建设,改善区域水体水质实施断头浜打通工程,优化河网水系。

  河道生态治理“海宁经验”得到广泛认同。洛塘河、市河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入选海宁“十二五”期间“十大最满意民生工程”;横塘河至长山河河段北岸绿化工程获得省河道生态建设优秀示范工程、省优秀园林工程金奖;白漾河等5条河道生态修复项目被列为省水利厅水体修复技术示范工程。全省河湖水生态修复技术推广交流会和首届中国水生态大会先后花落海宁。

   建设“鱼米之乡”

  ——推进农业增产增收

  治水为要,民生为上。海宁优先发展民生水利,以保障粮食安全为核心,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海宁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圩区整治。2013年以来,建成高标准农田2.76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36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56;实施灌区改造,优化完善农田灌排体系,完成水稻区低压管道灌溉面积1.79万亩,占“十三五”计划任务的81%;积极开展农田水利标准化管理创建。先后开展海塘、河道堤防、中型灌区(市管骨干工程)、水闸、泵站、水文测站、圩区七大类型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创建,完成32个项目的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考核连续四年获省级优秀。

  农田水利改革走在嘉兴前列。率先出台《海宁市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创新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健全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公开公示制度、落实管护经费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市场化管护机制、明确产权等5项任务全部完成。

   建设“节水新乡”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把管水像管土地一样严格管起来,把节水像节能减排一样认真抓起来”,海宁积极落实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环境)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制度。

  在全省率先实现河长制管理全域化,省跨行政区域交接断面水质考核实现从合格到优秀三级跳,县级河道长期以Ⅳ类水为主,并勇夺2015年全省“五水共治”优秀县(市)“大禹鼎”。

  大力实施“保供水”工程建设。投资5.26亿元实施完成鹃湖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新建环湖堤防5.28公里。创成全省第一批节水型社会县市,行政中心水资源动态平衡监测系统被评为全国第一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实现实时计量监控设施全覆盖,监控点安装数量、水资源费征收额度均居嘉兴市首位。

  水执法管理日常化。大力推进涉水“三改一拆”,拆除涉河违法建筑面积占嘉兴市一半以上。开展“双随机”抽查监管,随机检查监管取水企业。组织开展清除河障、改善生态行动、偷倒泥浆专项排查、“公铁”沿线河道水荡整治等,强力打击水事违法行为,水政监察大队连续三年获浙江省、嘉兴市优秀水政监察队伍称号。

   建设“创新强乡”

  ——提升行业服务功能

  创新是水利发展的第一动力。海宁在水利工程管护模式、水利质量管理体系、水资源征收管理方式、水行政审批改革等方面大胆创新,成效显著。

  进一步充实全市小微型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的监督管理力量,推行委托专业机构开展社会化服务和建立专家库两种模式为安全生产监管提供技术支撑,试行小微型水利工程质量村民监督员机制,实现水利安全生产多年零事故;建立施工企业诚信考核机制与市场联运机制,打击水利建设行业违规行为,维护水利建设市场的良好秩序。

  创新水利工程社会化管理模式。重点在防汛抢险、排涝闸站、安全生产、水资源管理等方面实行社会化服务管理。大力推行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盐仓海塘、长安翻水站获省级标准化管理“典型工程”称号。

  作为全省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海宁水利部门积极响应改革。对亩产效益综合评价为C类的企业用水户,实施差别水价和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水费的征收管理办法,征收水费专项用于“五水共治”。

  创新推进水行政审批改革。在全省率先启动水土保持审批改革试点工作,首次对重大项目实行批前公示,确保审批程序合法、公开、公正。落实批管分离,8大类审批事项完成“最多跑一次”改革。

  千年潮乡焕新颜,蓬勃水利再出发。海宁水利人将浓厚的治水情怀融入每个工程和每条河道中,兴水利,除水患,护水美,正为海宁描绘出现代水城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