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风云

18.02.2015  02:02

建造中的杭州海关办公楼

浙海常关总关(后改为浙海关江东分关)

近代历史上的浙海关、瓯海关和杭州海关

海关十年报告》详尽记载当地社会的方方面面

档案索引

浙江省现有两个正厅级直属海关总署,杭州海关和宁波海关,以及温州海关等11个隶属海关。历史上,浙江省的三个海关,浙江海关、瓯海关、杭州海关都发挥过重要作用。

浙江省档案馆收藏有浙海关、瓯海关、杭州海关的珍贵档案共3000多卷,包括:总署、总署上海办事处、税务司等部门的命令;检察长办事细则和中文法令条例;海关的各种公文和各国领事、汇丰银行等外国银行的来函;关于人事方面的呈件,包括总署人事任免方面的训令、海关员工履历表、退职人员报告表、海关职员考勤报告;贸易月报、进出口汇总统计、进出口船只登记簿等。大多数是英文档案,还有部分日文档案。

浙海关

浙江海关是浙江最早的海关。梳理浙海关(1685年-1949年)档案可知,以宁波为关址的浙江海关,1685年首先由清政府设立。1844年,宁波作为通商口岸正式开埠,当时海关的行政权、税收权几乎全落在英国人手里。1912年光复以后,海关经历了民国统治时期。1942年日寇入侵,浙江海关被日本人控制,直到1945年由国民党政府接管。1948年9月1日,浙江海关划归江海关管辖,更名为江海关宁波分关。1949年5月25日随着宁波解放,宁波海关由宁波市军管会接管。

浙江海关内设有秘书、会计、统计、大公事房4课,主要负责征税和管理贸易业务。人员分为内班和外班,内班有帮办、税务员、文牍员、核税员;外班人员分为监察长、验货员、稽查员,主要督导各支关工作及港务等事。另外,海务人员分为巡工、工程、运输等杂项及巡役、水手、听差等。

浙江省档案馆馆藏该全宗档案共430卷,起止时间为1902年至1949年,大多为英文档案。档案分综合、人事、财务会计三大类。

浙江省档案馆还藏有海关的珍贵历史照片。这组照片是1937年海关总税务司署建筑师办公室对宁波的浙江海关关产进行核查后留下的档案。

瓯海关(1877年-1949年)

1685年,清政府在今温州行前街处设立了浙海关温州口,由浙江海关统辖。1861年温州口改为常关,归浙常关管理。1867年温州作为通商口岸开放,1877年4月正式成立温海关,关口设在温州北门,后改名为“瓯海关”。瓯海关设立之初,外国人就掌控其管理权和行政权,直到1929年后才大多由国人担当税务司。到1931年常关被撤后,才结束两关并存的局面,开始统一办理海关职权。抗战期间,瓯海关曾迁到瑞安、平阳等地办公。1945年迁回温州,恢复稽征和沿海贸易。1949年温州解放后,瓯海关由温州市军管会接管。

浙江省档案馆馆藏该全宗档案共2489卷,起止时间为1861年至1949年,大多是英文档案。

杭州海关(1896年-1949年)

1896年杭州开埠,10月,杭州海关正式成立。杭州海关开关之初为四等关,下设嘉兴分关和闸口验货处,其行政管理权和关税收支权完全由外国人一手操控。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底日寇占领杭州,杭州海关落入日本人之手。1949年宁波、温州、杭州先后解放,这三个海关由所在地军管会接管。

馆藏该全宗档案共594卷,起止时间从1896年至1947年,大部分为英文、日文。

浙江最早的海关建于清代 货船多爱“舍粤就浙

东海之滨,钱塘江畔,杭州是我国最早设关的对外贸易重要口岸之一,早在北宋年间就有了杭州海关的雏形——市舶司。

这种古代市舶制度直到清代才正式结束,真正意义上的海关才开始出现,标志是从1684年开始,清政府为管理开放的四大港口、海上贸易和征收进出口关税,先后设置了闽、粤、浙、江四个海关。自此,中国沿海有了正式以“海关”命名的边境管理机构,中国的海关制度由此创立。

1685年,浙海关在宁波府南设立,在原刑厅馆舍办公。由于商船进出宁波并不方便,于是在浙海关监督张圣诏的建议下,浙海关于1698年迁移到了定海,并建红毛馆以安置外国商人。

当时,浙海关的职责是管理来往日本的中外商船,稽查货物、征收船货税兼防守海境以及严禁走私。宁波是清政府的办铜要地,凡是往日本贩铜的海外贸易船只进出口,必须得经过浙海关查验。

浙海关最初以粤海关税则为参照,1689年实施了新税则后,浙海关税则简略且税率低,实征税率也明显低于粤海关,再加上这里接近丝、茶等产品的主要产地,中国出口的茶叶、丝绸等当时在欧洲市场十分受欢迎,于是西方货船便常来舟山沈家门港停泊,“舍粤就浙”现象不断蔓延。

1738年,乾隆下令加重浙海关税则,并明谕西洋商船不得再停泊宁波。尽管税率增加,但仍未能阻止西方商船的驶入,不久,乾隆颁布谕旨,停止闽浙江三口对外贸易。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李筝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