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海上丝路去非洲远洋捕捞 舟山渔企走出国门做外企

30.05.2015  04:58
舟山渔船整装待发

   浙江在线5月2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陈铖  编辑/马丽红)  “今年年底,浙江人就能在餐桌上吃到我们捕回来的非洲海鲜了。”舟山市广源渔业的董事长方盛华告诉浙江在线记者。

  5月27日,广源渔业的5艘远洋捕捞船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出航,远赴安哥拉作业。

  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自秦汉时期开通以来,一直是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随着近海渔业资源的日益匮乏,一部分舟山人把目光投向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及更远的地方,方盛华就是其中之一。

   东海渔业资源枯竭

              生态恢复急不来

  东海鱼类资源面临枯竭已是不争事实。以大黄鱼为例,1957年,浙江的大黄鱼年产量曾一度达到近17万吨,但最近资料显示,2011年浙江捕捞的大黄鱼仅0.28万吨,仅为半个多世纪前的1/60。况且,现今的海上捕捞船无论是在设备上还是数量上,都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

  2013年,经历了史上最严休渔期之后,并未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许多渔民甚至提前回港节省成本,开始考虑上岸转业。

  尽管我省早已开展了渔场“一打三整治”专项执法行动,但是已经被破坏的海洋生态不可能在短期内恢复,从事传统近海捕捞的传统舟山渔民已经面临无鱼可捕的困境。

  所谓“一打三整治”,是指依法打击涉渔“三无”船舶(指用于渔业生产经营活动,无船名号、无船籍港、无船舶证书的船舶)和违反伏休规定等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全面开展渔船“船证不符”(指船舶实际主尺度、主机功率等与相应证书记载内容不一致)整治、禁用渔具整治和污染海洋环境行为整治。

   从近海走向远海

          船只船员需统一“升级”

  海洋资源是渔民赖以生存的根本。“现在(国内渔业)不是说效益好不好,而是已经无法盈利,渔民没饭吃,必须走出去。”方盛华告诉记者,由于舟山海域的渔业资源日益匮乏,以及渔船“一打三整治”行动的推进,原来主要经营近海传统捕捞的广源渔业决定转向过洋性远洋捕捞。

  “4艘500吨,1艘1000吨,首批共5艘渔船已经完成了远洋捕捞船舶标准改造,已经出发赴安哥拉海域作业。”方盛华说,这5艘渔船都是大型围网船,捕捞方式对海洋“杀伤性”较大,因此围网船已被列入“一打三整治”范围,要求3年内必须进行更换。“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把国内过剩产能转出去。”方盛华规划说。

  近年来,舟山远洋渔业企业竞相开展跨国渔业合作,越来越多的传统舟山渔民登上远洋大船,前往北太平洋,印度洋,亚丁湾……等远洋海域捕鱼。仅今年,舟山至少将有20艘大型远洋渔船分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进行过洋性远洋渔业。

  浙江博海渔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海威早在2009年就走出去寻找自己的“蓝海”。他告诉记者,他的公司原先主营船舶配件,2009年市场不景气,目光长远的他决定转型远洋捕捞。如今他也对2艘渔船进行了改造,将于今年6月底7月出赴北非吉布提海域作业。

  据了解,一艘远洋渔船为达到远洋捕捞标准,所需的投入要数以千万元计,单是从舟山出发开赴目的地,一艘船一到两个月的航运成本就要上百万元。

  “首批两艘船我分别投入了2000万,预计6月底7月初出航。”蒋海威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从舟山开到非洲东北部的吉布提需要一个多月,路上的成本便要花去200万元。因为是新改造好的捕鱼船,到达吉布提海域后,还需要进行两三个月的试捕,这一过程基本是在“烧钱”。

  舟山传统渔业一个航次一般在一周到两周之间,而赴非洲过洋性远洋捕捞从出海到最后返航回到舟山,一个周期需要整整两年。同时,不止是船只需要升级,人员也需要“升级”。目前船员大多为舟山本地渔民,为了提高渔民素质,公司请了专家给船员讲授远洋捕捞知识。

   沿着“一带一路”去捕鱼

            浙江人年底能吃上非洲海鲜

  那为什么舟山人要做投入这么大,周期这么长的远洋捕捞生意呢?

  “吉布提当地的渔业资源十分丰富,有石斑鱼,墨鱼,带鱼,马鲛鱼,还有一种在欧美国家比较受欢迎的虎鱼,不但量多,而且比舟山的个头还要大很多。”说起吉布提海域丰富的渔业资源,蒋海威滔滔不绝。

  吉布提当地目前基本靠手工作业,捕捞手段较为落后。“吉布提的领海从未经过任何其他国家的大规模机械捕捞,我们是现今全球唯一一家获准在吉布提进行海洋资源开发的外企。”蒋海威自豪地告诉记者,“我们喝的是头一口水!”

  “安哥拉海域的渔业资源十分丰富,有金枪鱼,青鳟鱼,黄鳟鱼等等,渔获的水准相当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舟山海域,而当地却没有能力充分开发。”方盛华说,如果顺利的话,第一个两年周期的利润,应该在100%以上。渔获将在当地直接冷冻销售到欧美国家,还有部分将销往国内市场。

  5月27日,广源渔业的5艘远洋捕捞船已出航远赴安哥拉作业。“今年年底,浙江人就能在餐桌上吃到我们捕回来的非洲海鲜了”,方盛华说。

   海外深入调研“一带一路”

              战略合作成坚实后盾

  “走出国门捕捞,首先要考虑的是安全保证。”蒋海威告诉记者,他去年曾多次去吉布提考察,令他意外的是,当地人竟会用中文与他友好地打招呼。据他分析,这应该与中国援建吉布提有关系,同时,中国护航亚丁湾的海军也驻扎在吉布提。了解到吉布提政治稳定,当地人对中国人也较为友好,护航、供给都有了保障,这才让他下定了决心远走“海上丝绸之路”。

  目前,远洋捕捞已成为舟山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和品牌产业,生产规模超过福建福州和山东威海,跃居全国远洋渔业强市之列。2014年,舟山远洋渔业产量39.3万吨,占全省的80%和全国的22%。

  记者从海洋与渔业部门了解到,目前舟山在秘鲁、斐济、乌拉圭、库克群岛、巴布新几内亚等地建设了多个海外远洋渔业基地。同时也在提升渔船修理、人员中转、物资补给等后勤配套服务能力。

  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快建设,这种过洋性远洋渔业已经融入到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渔业模式,也将受到国家层面支持。

  广源渔业的董事长方盛华说,很多舟山本地渔业的老板也有了远洋捕捞的想法,但是仍持观望态度,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如果他们“试水”的效益好,那“下水”的人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