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有群志愿者自掏腰包自编小曲只为让毒品远离
浙江在线04月06日讯 “也许是好奇的诱惑,也许是一时的冲动,一旦沾上毒品这东西,一切的美好与梦想将会被断送……”
不管是在街道、学校、乡村大礼堂,还是在广场的演出现场,几乎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是浦江禁毒志愿者大队的志愿者,穿梭于浦江县的大街小巷,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将禁毒宣传送进千家万户。
“我们志愿者中有的是教师,有的是医生,有的是法律工作者,还有心理咨询师、影视创作者、网络媒体人。”大队办公室主任兼直属中队中队长程党生介绍说。志愿者们来自各行各业,有不同的专业领域,从预防宣传到矫正帮扶,为禁毒宣传和戒毒人员的帮扶工作提供了多样化服务。
浦江禁毒志愿者大队的志愿者也从最初的300余人,慢慢地发展为现今的2000多人,共有禁毒志愿者直属中队、巾帼禁毒志愿者中队、蒲公英禁毒志愿者中队、医疗卫生禁毒志愿者中队、县府办老年协会禁毒志愿者中队等26支中队。大队根据各禁毒志愿者中队的特点和专长,将各专业人才进行分类整合,设立“禁毒宣传文艺团”“禁毒宣传讲师团”“戒毒爱心帮教团”三支专业队伍,积极引导禁毒志愿者队伍向专业化发展。
浦江县公安局禁毒大队王钢晖指出,毒品对个人、家庭的危害极大,还影响社会治安。“禁毒是一场全民战争,需要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禁毒的主战场是预防教育,志愿者们通过宣传教育,让更多的人认识毒品的危害,从而拒绝毒品、拥抱健康。”他对禁毒志愿者们的工作成果表示认可与感谢。
谈及禁毒志愿者大队的发展规划时,程党生说,“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团队,让更多的人成为禁毒文化的传播者,以后我们还将增强对戒毒人员的帮扶工作”。“许多戒毒人员将躯体上的不舒服认为只是身体上的不适,并没有意识到心理上出现了问题。”张洁认为,心理咨询与治疗还需更多的普及。同时,志愿者们着手对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逐人建立心理咨询档案,为戒毒康复帮教做好准备。
自掏腰包2万元,79岁老人义务宣传禁毒
在禁毒志愿者大队中,有一位79岁高龄的志愿者,他叫项殿春,是一名退休干部,担任县府办老年协会禁毒志愿者中队中队长。“我们全都是不收钱、无报酬地参与到禁毒宣传与戒毒人员的帮扶工作之中。”项殿春告诉笔者,每个月都会组织一到两场大型禁毒汇演活动,志愿者们的演出服装、宣传物品等各项支出几乎都是自掏腰包,光在演出服装上他就花费了2万多元。
“汇演前是最忙碌的,制定文艺汇演方案,晚上检查各个节目的效果与排练情况,再筛选、调整演出节目。”从演出场地、演出节目到安全保卫等相关事项,他的册子上写满了每次演出活动的记录。他说,投身禁毒事业,是因为看到了毒品对个人、家庭的巨大危害,他希望能出一份力,做好禁毒文化传播工作。
吴享重是浦江县资深媒体编导,曾是浦江电视台文艺总监,浦江县曲艺家协会主席。他加入禁毒志愿者大队后,自编自导了浦江方言禁毒版的“三句半”,导演了《禁毒之殇》《毒品害得我好惨》等特色禁毒小品,这些节目生动又接地气,受到群众喜爱,也让禁毒宣传更深入人心。
志愿者们进社区、到学校、下乡村,发放禁毒手册、禁毒知识宣讲、现场义诊,开展大型禁毒宣传文艺汇演,用小品、歌声、舞蹈有声有色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大队成立不到一年时间,已开展大型文艺汇演十余场,其他各类宣传活动数十次。
通过心理治疗与辅导,让戒毒人员回归社会
黄锋医院精神科医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洁,是浦江禁毒志愿者大队医疗卫生禁毒志愿者中队的一员,已免费为40多名戒毒人员做心理治疗,定期为他们做专题心理辅导。“吸毒人员吸毒与家庭成长环境有很大关系,比如有的父母离婚或童年受过创伤,从小没有家庭温暖和关怀,他们吸毒或多或少有一些心理原因。”她说,“通过心理健康测评,对症下药,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矫治,让他们尽快拾起信心、重新融入社会。”
去年,一名二十七八岁的小伙找到张洁,当时的他紧张焦虑,全身不舒服,常常失眠,对生活中的一切抱有偏见。这名小伙小时候父母离婚,对家庭有很深的成见,一直想不通家人为什么要离开他,后来在“朋友”的诱惑下吸毒。虽然戒毒一段时间,但他对未来的人生充满恐惧与焦虑。
在心理测评后,张洁根据他的情况,分析他情感上焦虑烦躁的原因,让他认识到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并介绍解决办法。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心理测试结果和治疗方案,由禁毒专职社工与禁毒志愿者参与,与他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通过面对面随访、定期家访,引导他开展文体活动、家庭联谊活动等,使他得到更多心理疏导,让他从负面的生活中走出来,尽早回归社会,尽可能恢复其基本社会功能。“年前给他打电话,他说家庭关系得到了改善,不再焦虑了,整个精神状态都好了。”张洁开心地说,经过心理治疗与辅导,这名患者的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