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闽古道的“石头记”
千年古镇钱仓,建于五代时期,现为平阳县鳌江镇下属的一个社区。这里是浙闽古道的必经之地。在平阳境内,浙闽古道从现属昆阳镇坡南街的通福门开始,经钱仓过塘川,再通往浙闽交界的分水关到福建,钱仓古道在历史上是热闹的交通和商贸要道。
平阳钱仓的浙闽古道胜在两块石头:一块是自然之石,另一块是人文之石。对这两块石头,钱仓社区钱仓村委会主任周仁多都知道不少。
钱仓古道周围的山石,不能说漂亮,“奇怪”才是更适合的形容词。这里的石头完整硕大却少有棱角,好像放大了千万倍的卵石,是属于巨灵神的玩具。比如,石鼓岩由三整块的石头一块叠一块垒成,垒到三四层楼高却不会倒下,这座石头塔占地比一间农家房子还大;有的山岩和一栋房子差不多大,却平整到像被巨大的工具劈开。“这不是人工炸的或者凿的,天生就这样。”周仁多介绍。
保存着历史名人和建筑遗迹,是钱仓古道的另一个特点。104国道边的小溪,当年曾是古道边的渡口。这里有一块铜钱岩,上面留着坑坑洼洼的洞。据说当年没有钱摆渡的人,到铜钱岩的洞里掏一掏,石头会显灵蹦出铜钱。“那些钱可能是当年不少好心人特意塞到洞里的。”周仁多猜测。
古道边还有一座明朝平阳籍“东海名儒”史伯璿的墓,以及一座为纪念史伯璿修建的文玑亭。去年,周仁多慕名请我市书法家马亦钊为亭题字。马亦钊感念这位古代乡贤,虽然和周仁多素未谋面,还是爽快地应下来,托朋友送去自己的字。
古迹还在,钱仓浙闽古道却因为历史变迁,不少路段被改建湮没,这让周仁多惋惜。
在钱仓前进村,他向一位熟人打听箭岙岭段的浙闽古道。这人指了另一条山路,告诉他:“别走那条,这条新修的,近。”周仁多突然有点发火:“我就是要走老路。”
靠着一位挑夫指路,周仁多总算找到了那条古道。可古道的条石已经被挖起,换上了新的石板。他愣了,一声不吭,闷头一路向上爬。没想到在半山腰,新修的山路到了头,周仁多脚下重新出现了古老的土红色石板路,他大叫起来:“有古道,有古道。”原来写在脸上的不高兴,变成得偿所愿后的满足,他重新又变得健谈起来。
周仁多说,自从当上这届村主任,他最想把钱仓古道的老家底、包括那些桥、路、庙、墓,还有传统民俗活动都重新保护传承下来。他最得意的,是在自己的努力下,组织村里人打捞起河底的残留桥石,重新修建宋代的西浦桥。“800吨石头,光石匠工资就花了30万元。”
和石头打交道,再老练的石匠,也难免磕着碰着。可这西浦桥,“去年农历九月开始,修了4个月,没有一个石匠伤了手脚。”周仁多觉得是有天意,让他放下在山东的企业,回家当个村干部、修这桥。
去年,鳌江镇举办首届钱仓清明文化节。今年清明节,即使没有财政支持,周仁多还是带着村民自筹资金接手这项活动,开展文化长廊、武术表演、民俗巡街、百家宴、清明会市等系列活动。两天的活动接待二三十万游客,带动周边宝胜寺双塔、城隍庙、古城门、正节牌坊、摇动岩等旅游景点人流,还推销了本地特色小吃、手工制作的传统器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