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话《再见徽因》抢占上海“女人节”档期
时报讯 3月4日-8日,地处上海最繁华地段的上海人民大舞台,把最黄金的女人节档期留给了浙江话剧团有限公司。由浙话出品的“民国三部曲”中的压轴大戏《再见徽因》,在上海人民大舞台连演5场。
“场场都是爆满,这真是有点出乎我们的意料。”浙话艺术剧院常务副总经理周阿勇有点感慨。其实早在《再见徽因》创排之初,上海的演出商就已经盯上了这部民国女人大戏。“我们那时只出了一张简易海报,上海融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志春就主动来和我们签了5场的合同。我当时还以为他是开玩笑呢,毕竟上海可是话剧重地。”周阿勇说。
《再见徽因》以“太太的客厅”为主线,将林徽因生前的爱恨纠葛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被爱慕者如众星捧月般包围的是她;穷乡僻壤、荒寺古庙中不顾重病、不惮艰辛与梁思成考察古建筑的也是她;抗战期间繁华落尽、身患肺病困居李庄却坚持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还是她;坚持战时保护北平古老建筑、参与设计新中国国徽、提出北京城市建筑保护和改造方案的又是她。该剧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赵潋编剧,集中讲述了这个奇女子定居北平北总布胡同直到去世的人生历程。
“一部戏剧能否成功,在于观众的解读与交流。如同泡茶,什么样的水,矿泉水还是自来水,多高温度的水,泡上来是不一样的。”导演李伯男非常喜欢上海人民大舞台这个百年剧院,“人民大舞台给予《再见徽因》特别的质感。在这个百年剧院上演民国题材的戏,这个戏被赋予独特的文化光彩。”
说起浙话推出的民国风,浙江话剧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龙表示自己一直在思考浙话定位的问题。“北京人艺有自己的文脉,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有海派的风格,而我们浙话该走出怎样的风格?”当浙话首推昆曲元素的《怜香伴》时,王文龙意外发现,浙话来排民国题材有着先天优势。于是,从《怜香伴》到《荒城之月》再到《再见徽因》,浙话顺利地完成了民国三部曲的三级跳。
“上海市场一直是我们极度看重的。”王文龙表示,浙话首次试水上海市场始于2012年,那年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戏剧沙龙驻场演出原创小剧场话剧《轻度深爱》,连演两周12场,上海观众反响热烈,许多观众还与浙话青年演员在微博互动;2013年,浙话再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合作,驻场演出《女人初老》;2014年3月至5月,浙话与上海演出商合作,首次推出“浙江话剧演出季”,共计5个剧目演出20场,无论是剧目数量、上演频率,还是演出效果和反响,皆是浙话主打大都市商演市场的一次飞跃。
“《再见徽因》这次演完之后,上海方马上又签下了12月的演出邀约。”周阿勇透露。而浙话驻守在杭州的浙话艺术剧院,接下来也是好戏连台。“我们要把浙话艺术剧院打造成一个杭州的文化地标。现在基本上每个月都要安排话剧演出,3月马上就有开心麻花的《乌龙山伯爵》要来了。”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记者 张玫 编辑:李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