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苏、鲁、粤四省工业发展情况比较

30.06.2016  00:42

     

  近十来年,浙江工业增长增速明显放缓已引起各方关注。本文通过大量翔实的数据,揭示了近些年浙江工业在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和产出效率方面与江苏、山东、广东之间存在的差距,剖析了转型升级慢、科技创新能力弱、工业投资不足是浙江工业发展实力渐不如江苏、山东和广东的重要原因。浙江要进一步提高工业竞争实力,必须在加快转型升级、提高创新能力和加大工业投资上狠下大功夫。 

  一、浙、苏、鲁、粤四省工业发展情况对比 

  (一)浙工业发展增速不如苏、鲁、粤快。改革开放之后,浙江、江苏、山东和广东都凭借生产要素成本低廉的优势,工业经济得到快速增长,迅速成为全球著名的制造业基地。1992-2000年,浙江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高达18.8%,增速比山东高1.1个百分点,比广东低1.2个百分点,比江苏低1.0个百分点。但进入新世纪后,浙江工业的比较优势逐步消失。2001-2014年,浙江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降至11.3%,增速比前一阶段下滑7.5个百分点,回落幅度快于其他三省,增速与广东的差距扩大至2.0个百分点,与江苏的差距扩大至2.4个百分点,并被山东反超2.7个百分点。快报数据显示,2015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4%,增速低于广东的7.2%、山东的7.5%和江苏的8.3%。 

表1  四省工业增加值及增速比较

指  标

浙江

江苏

山东

广东

2000年工业增加值(亿元)

2014年工业增加值(亿元)

1992-2000年年均增速(%)

2945.7

16771.9

18.8

3848.5

26963.0

19.8

3665.7

25340.9

16.7

4463.1

29144.2

20.0

2001-2014年年均增速(%)

11.3

13.7

14.1

13.3

 

    (二)浙工业发展规模不如苏、鲁、粤大。近年来,浙江工业总量规模与这三省份进一步拉大。2000年,浙江工业增加值2946亿元,分别是江苏、山东和广东工业总量的76.5%、80.4%和66.0%。到2014年,浙江工业增加值16772亿元,仅分别是江苏、山东和广东工业总量的62.2%、66.2%和57.5%。从平均指标看,2014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户均总产值16415万元,虽是2000年的3.6倍,但仅分别是江苏、山东和广东规模以上工业户均总产值的55.9%、47.3%和56.4%;年均增长9.6%,增速低于江苏的12.4%、山东的12.0%和广东的1.5%。从企业规模看,2014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大中型企业5091家,占规上企业总数的12.5%,占比低于江苏的15.1%、山东的13.2%和广东的25.7%;户均总产值72986万元,分别是江苏、山东和广东大中型户均总产值的59.3%、49.4%和90.8%。 

表2      四省户均总产值等主要指标比较

指  标

浙江

江苏

山东

广东

2000年户均总产值(万元)

4530.8

5709.1

7116.6

6337.1

2014年户均总产值(万元)

16414.8

29362.1

34698.0

29089.0

户均产值年均增速(%)

9.6

12.4

12.0

11.5

2014年大中型企业数(个)

5091

7339

5378

10597

2014年大中型企业数占比(%)

12.5

15.1

13.2

25.7

2014年大中型企业户均产值(万元)

72986.1

123050.8

147758.2

80394.8

 

    (三)浙工业产出效率不如苏、鲁、粤高。浙江工业产出效率低、附加价值低问题比较突出。2014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收入法)仅为19.4%,比2008年提高2.3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38个百分点。由于统计制度调整,国家及各省自2008年起不再公布工业增加值率数据,我们无法获取各省工业增加值率,只能拿历史数据和2008年来有限的数据进行对比,但从中也能看出浙江工业附加值率明显低于江苏、山东和广东。2007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生产法)为21.0%,低于江苏的24.2%、山东的24.3%和广东的25.5%。2009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收入法)为18.2%,低于江苏的23.0%,相差4.8个百分点。37个行业中,浙江有33个行业工业增加值率低于江苏。

  表3  江浙两省2009年收入法增加值率对比表

代码

名称

浙江(%)

江苏(%)

差距(百分点)

01

合计

18.2

23.0

-4.8

0600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39.0

66.7

-27.7

0800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8.7

30.3

-21.6

0900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19.6

41.9

-22.3

1000

非金属矿采选业

20.1

32.7

-12.6

1300

农副食品加工业

10.5

16.6

-6.1

1400

食品制造业

21.1

27.5

-6.4

1500

饮料制造业

28.1

32.9

-4.8

1600

烟草制品业

87.5

89.3

-1.8

1700

纺织业 

16.0

23.6

-7.6

1800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23.3

23.1

0.2

1900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18.8

25.2

-6.4

2000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13.4

25.1

-11.7

2100

家具制造业

19.5

25.2

-5.7

2200

造纸及纸制品业

17.7

27.2

-9.6

2300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21.3

31.6

-10.3

2400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18.5

25.3

-6.8

2500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28.5

24.8

3.7

2600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17.0

21.8

-4.8

2700

医药制造业

31.3

30.2

1.0

2800

化学纤维制造业

9.9

20.0

-10.1

2900

橡胶制品业

20.6

28.4

-7.8

3000

塑料制品业

16.0

24.4

-8.4

3100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9.3

26.4

-7.1

3200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0.5

18.0

-7.5

3300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7.4

15.7

-8.2

3400

金属制品业

16.0

23.3

-7.4

3500

通用设备制造业

20.1

24.5

-4.4

3600

专用设备制造业

19.4

25.0

-5.6

3700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17.7

25.1

-7.4

3900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16.7

21.1

-4.4

4000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6.4

20.0

-3.5

4100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21.4

22.2

-0.7

4200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18.1

23.8

-5.7

4300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9.2

8.2

1.0

4400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20.3

27.1

-6.8

4500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12.5

29.3

-16.8

4600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46.1

54.3

-8.2

 

      二、浙江工业发展不如苏、鲁、粤的原因分析 

  (一)浙工业结构升级不如苏、鲁、粤快。 

  本世纪初,浙、苏、鲁、粤一些传统支柱产业可以说都面临了“高成长期”遭遇“高成本期”的挑战。面对挑战,江苏、山东和广东抓住了重化工业及高度加工化的机遇,不约而同选择了更高产业作为发展方向。浙江尽管也显露出“去轻化”趋势,但与它们相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明显偏慢。     

  从具体数据看,十几年来浙江产业结构变动不大。2000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前6位的行业依次是纺织、电力、电气机械、通用设备、服装和化学原料,六大行业增加值合计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7.9%。到2015年[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前6位的行业依次是纺织、电气机械、电力、交通设备、通用设备和化学原料。纺织业依然是第一大行业,只有服装业掉出前六大行业。从行业内部结构细分看,浙江产业层次低、产品档次低、市场定位低、技术含量低现象依然严重。交通运输业尽管挤入了前六大行业,但主要以汽车零配件为主,汽车整车制造的量较小。其他几大行业中,电气机械行业主要以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为主,光缆、新能源电池制造量尚不占优势;电力行业中的电力生产,以火力发电为主,占80%以上,水力和核能发电量少,风力发电更是少之又少;通用设备行业以泵、阀门、压缩机等低技术含量、小体量产品生产为主,像内燃机、金属切削机床、金属成形机床等技术含量高、体量大的产品生产量不大。 

  而同时期的苏、鲁、粤三省产业结构变动明显要快于浙江。江苏抓住了重化工业扩张和全球IT产业生产基地向长三角转移的机会,重点发展重化工业和IT产业。目前,江苏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面板显示器、IC、太阳能光伏、生物医药等生产基地。2015年,江苏规模以上工业中,通信设备以11.4%的较高占比位居各行业增加值之首,2000年的第一大产业纺织业已掉出了前六大产业。 

  山东除在家电产业继续保持全国领先位置外,还拥有较多规模较大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同时通过“做产业”实现汽车产业“弯道超越”,并利用地域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所以,山东在家电产业、农产品加工、汽车产业和海洋工程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2015年,化学原料、交通运输和通用设备行业跻身山东规模以上工业前六大行业,石油、电力两大高耗能行业和电气机械掉出前六大行业。 

  广东重点培育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带和粤东西北产业园区,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通信设备行业不仅连续数年蝉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之首,比重还进一步提高,由2000年的17.0%进一步提高至23.2%。从产业结构看,广东2015年前六大产业中全是重化工业。 

表4  四省规模以上工业产业结构变动情况表(%)

指 标

2000年

2015年

行业

增加值比重

行业

增加值比重

浙 江

纺织

11.5

纺织

8.6

电力

9.7

电气机械

8.2

电气机械

8.2

电力

8.0

通用设备                                                 

6.5

交通运输

7.9

服装

6.1

通用设备

6.9

化学原料

5.8

化学原料

6.5

前六大行业合计

47.9

前六大行业合计

46.1

江 苏

纺织                                                                 

11.8

通信设备

11.4

化学原料

10.0

化学原料

10.7

通信设备

9.1

电气机械

9.8

电气机械

6.8

交通运输

7.7

通用设备                                                 

6.6

黑色金属冶炼

6.6

交通运输

4.9

通用设备

5.6

前六大行业合计

49.2

前六大行业合计

51.8

山 东

石油开采

11.5

化学原料

10.1

农副食品

7.5

农副食品

7.4

电力

7.1

通用设备

5.9

纺织

6.8

纺织

5.8

电气机械

5.8

非金属矿物

5.7

非金属矿物

5.3

交通运输

5.7

前六大行业合计

44.0

前六大行业合计

40.6

广 东

电子通信

17.0

电子通信

23.2

电力

10.5

电气机械

8.4

电气机械

8.6

电力

6.4

石油

7.2

交通运输

5.9

服装

4.3

化学原料

4.5

化学原料

4.2

金属制品

4.4

前六大行业合计

51.7

前六大行业合计

52.8

注:2015年为规模以上工业快报数据

    (二)浙科技创新不如苏、鲁、粤强。 

  科技创新是推动工业技术进步和促进工业发展的动力。从科技投入角度看,浙江科技投入总量虽不及苏、鲁、粤三省,但相对水平却不相上下。然而,科技投入对浙江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远不如苏、鲁、粤三省,问题主要在于浙江核心创新力不强,导致科技投入与产出不对等。 

 表5  2014年四省R&D主要指标情况表

指标

R&D经费支

出(亿元)

R&D经费支出

投入强度(%)

规上工业R&D经

费支出(亿元)

规上R&D经费支出与

主营业务收入比例(%)

浙江

907.9

2.3

768.1

1.2

江苏

1652.8

2.5

1376.5

1.0

山东

1304.1

2.2

1175.5

0.8

广东

1605.4

2.4

1375.3

1.2

      1.科技投入的分散性无法保障创新的产出效率。2014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R&D活动的企业数12113家,少于江苏的14150家,远多于山东的4611家和广东的6463家。有R&D活动的企业数多说明科技创新氛围浓烈、企业参与程度高,但分散的科技投入在另一方面也导致单项投入不多、科技参与程度不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科技产出效率。从单个企业投入经费看,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中,有R&D活动企业的平均R&D经费支出634.2万元,是江苏的65.2%、山东的24.9%和广东的29.8%。从单个项目投入经费看,浙江平均R&D项目支出158.5万元,是江苏的68.7%、山东的52.8%和广东的53.2%。 

表6    2014年四省规模以上工业R&D主要指标情况表

指 标

有R&D企业数

(个)

企业平均R&D投

入(万元)

平均项目个数

(个)

单个项目经费支

出(万元)

浙 江

12113

634.2

3.8 

158.5  

江 苏

14150

972.8

3.8  

230.8  

山 东

4611

2549.4

7.5  

300.3 

广 东

6463

2127.9

6.6  

298.1  

 

    2.科技人员素质影响科技创新产出效率。除了研发资金的投入,企业研发人员素质的高低对科技产出结果也有着直接影响。数据显示,浙江工业研发人员数量不少,但高端人才比例明显低于苏、鲁、粤三省。2014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企业办研发机构拥有机构人员299955人,其中博士和硕士人员20336人,仅占全部机构人数的6.8%,低于江苏的10.3%、山东的14.4%和广东的15.9%。高端人才的缺失,导致浙江企业缺乏核心创新能力,也就无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表7   2014年四省规上工业企业办研发人员情况表

指 标

机构人员(人)

博士和硕士人数(人)

占比(%)

浙 江

299955

20336

  6.8

江 苏

566593

58161

10.3

山 东

236026

34056

14.4

广 东

330119

52450

15.9

 

    3.科技创新成果形式和转化能力影响科技产出效率。科技创新成果包括授权专利、论文发表等。浙江工业专利申请数较多,但科技含量高的发明专利申请比例却较低。2014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专利申请数77135件,其中发明专利仅16824件,占专利申请数的21.8%,低于江苏的34.5%、山东的43.4%和广东的48.6%。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对经济发展贡献不高,也是困扰浙江工业创新的大难题,造成了有限科技资源的浪费。据有关调查显示,浙江省有2/3以上的科技成果是靠科技人员自身联系洽谈实施转化的,通过中介服务机构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比例仅占10%左右。2015年,浙江科技贡献率预计57%左右,低于发达国家的70%、美国的80%及以色列的90%。 

表8  2014年四省规上工业专利情况表

指 标

申请专利数(件)

发明专利(件)

发明专利占比(%)

浙 江

77135   

16824   

21.8     

江 苏

115616   

39858   

34.5     

山 东

39858   

17299   

43.4     

广 东

114447   

55624   

48.6     

 

    (三)浙工业投资力度不如苏、鲁、粤大。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浙江工业投资增速一直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2007年46.8%下降至2015年的32.8%。与苏、鲁、粤三省相比,浙江工业投资的表现也较为逊色。2008-2014年,浙江工业投资年均增长11.8%,增速低于江苏和山东的17.3%、广东的13.7%。快报数据显示,2015年,浙江工业投资增长11.0%,增速低于江苏的12.4%、山东的13.1%和广东的20.8%。 

  民间投资一直是浙江投资的主要载体,对浙江工业投资至关重要。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的比重由2007年53.7%稳步提高到2014年的62.8%,但增速从2012年开始逐步放缓,并且到2015年时,民间投资增速降至9.0%,低于固定资产投资4.2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的比重也下滑至60.4%。浙江民营企业投资意愿不强、信心不足,将对实现有效投资的平稳增长带来严峻的挑战,也会进一步影响到工业发展后劲。 

表9    历年来浙江投资数据情况表

                                                                  单位:亿元、%

指标

固定资产投资

工业投资

民间投资

绝对数

增速

绝对数

比重

增速

绝对数

比重

增速

2007年

7705

10.6

3604

46.8

12.2

4138

53.7

12.0

2008年

8551

11.0

3914

45.8

8.6

4494

52.6

8.6

2009年

9906

15.9

4253

42.9

8.7

5298

53.5

17.9

2010年

11452

15.6

4613

40.3

8.5

6569

57.4

24.0

2011年

14077

22.9

5184

36.8

12.4

8513

60.5

29.6

2012年

17096

21.4

6066

35.5

17.0

10565

61.8

24.1

2013年

20194

18.1

7025

34.8

15.8

12396

61.4

17.3

2014年

23555

16.6

7879

33.4

12.2

14782

62.8

19.2

2015年

26665

13.2

8747

32.8

11.0

16109

60.4

9.0

 

      三、提高浙江工业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一)利用互联网+推进工业结构向高端化突破。 

  浙江工业转型升级进程慢,产业结构低端化,亟需向高端化突破。“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工业产业结构由低端化迈向高端化提供很大可能性。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化发展方面,浙江与苏、鲁、粤相比基本属于同一起跑线,或稍有差异但差别很小,如果能够抓住“互联网+”机遇,实现新的技术赶超,就可以形成新的竞争实力。具体来说,要推动智能化制造,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机器换人”为切入点,加快推进工业工业机器人应用,积极助推“浙江制造”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要推进绿色节能制造,尝试通过互联网优化能源在生产领域的动态配置,开辟工业绿色发展新路径,使企业对能源消耗可追溯、可监控、可管理。要推广个性化定制,加快建设个性化定制互联网营销平台,探索纺织、服装、皮革、家电、家具、厨卫等消费品工业以及机床、叉车、泵阀、船舶、电梯等装备制造业等领域的个性化定制生产。要发展工业电子商务,充分发挥浙江在电子商务发展中取得的先进经验和成果,全面普及工业企业电子商务应用,鼓励中小企业依托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络销售。要加强工业大数据应用,引导企业对凌乱纷繁的数据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深度开发利用,挖掘用户的行为习惯和喜好,对产品和服务进行针对性地调整和优化,实现精准营销、关联营销,并形成企业决策体系。 

  (二)利用自主创新提高工业核心竞争力。 

  自主创新是彻底改变竞争中被动局面和被动地位、谋求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动权、形成长期竞争优势的中心环节。浙江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核心创新力,迅速形成一批占据产业发展前沿阵地、引领产业发展方向的高新技术和高端产品。根据浙江工业企业实际,建议着重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鼓励企业多办科技机构,深化技术创新综合试点,逐步实现由简单生产和贴牌生产为主转向自主创新、自由品牌为主,全面推进新产品、新装备、新服务的开发。针对浙江以中小企业为主、核心创新力不足的问题,有重点地建立区域经济的生产力促进中心,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建构一个高效率的共性技术供给体系。二是坚持先进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从体制入手,克服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的现象,特别是要加大一些关键性、战略性技术领域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力度。三是加大科技创新领军型人才培养。要精准化、柔性化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措施,完善股权期权税收优惠政策和分红奖励办法,鼓励科研人员创业创新,进一步破除人才激励中存在的政策藩篱。 

  (三)利用工业投资提升工业发展后劲。 

  目前,浙江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在确保工业投资适度增长的基础上,重点应放在大力提高投资质量上,从而达到提升投资效率水平、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目的。要通过政府引导,使工业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动态发展的方向一致,使投资重心由传统工业为主向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转变,由原材料工业为主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工业为主转变。从产业角度看,一是要加大浙江重点打造的七大万亿产业的投资力度,着重提高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强化它们的拉动作用,以再创浙江产业未来发展优势。二是要积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注重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产业中高端领域的投资,优化新兴产业的内部结构。三是要加大传统化产业技术改造力度,引导和支持纺织、化工、非金属矿物、服装、食品等传统优势行业通过技术改造,促进产品和技术的升级,保持传统产业的优势地位。四是要严格限制“双高”行业的投资规模,把主要资金用在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和污染等方面的投资上。从地域角度看,工业投资要注重形成地理集群,体现出规模效应。要以“特色小镇”、产业集聚区等为核心,推动区域一体化,形成产业与区域的有效结合,并以此辐射更大的范围,吸引更多的实体资金流入浙江工业领域。 

     

                                                                                                                            (工业处  徐璐) 

 

 

  

 

  [1] 为快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