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首例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成功开展
中新网浙江新闻12月6日电(钱晨菲)6日,浙江首例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成功开展,首台手术为胃癌根治术(远端胃大部分切除),由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书记、副院长程向东进行操控。
手术现场,只见其像驾驶汽车一样,双手指伸进操作杆,轻轻捏下手指操作器,控制操作系统,向机械臂系统发出移动、捏夹等指令,远端视频系统能清晰看到手术解剖部位,随着主刀左脚踩镜头键,移动镜头,查看手术视野情况,随即移动机械臂,进入目标区域;右脚激活能量平台,所有的器械便进行了运作,机器手精准地完成切割和电凝。
机器人手臂在腹腔内“穿针引线”
据悉,当日进行手术的患者今年78岁,半个月前出现没有明显诱因的上腹部隐痛,经胃镜检查发现胃窦后壁有一个2厘米的凹陷性溃疡,病理提示腺癌,随即入院治疗。
“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的手术图像可放大15倍,就像3D电影一样清晰,医生就如同身处患者腹腔中一样。”程向东介绍。
在手术中,程向东在患者的腹部仅开了5个钥匙孔大小的操作孔,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手臂通过穿刺通道进入腹腔,四只机械手臂分工明确,成像系统可提供放大的清晰三维手术视野,组织、器官的解剖构造、神经血管的走向一目了然。
程向东坐在操控台前,通过控制杆来进行操作,应用机器人手臂,在布满细小血管、神经组织的腹腔内灵活翻转“穿针引线”,完成切除病灶,缝合处理吻合口等工作。
该手术历时2小时,顺利切除了胃部肿瘤,术中几乎零出血。
“达芬奇”可提升疑难病症诊治水平
据悉,由医生控制台、患者手术车和视频车组成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跟以往的腹腔镜手术相比,机器人手术灵活性更好、精确性更高、清醒度更佳、可操控性更强,手术效果更理想、创伤更小、患者适用范围更大。
程向东介绍,要操作机器人,还需要专门到培训基地,苦练机器人操作基本功,获得相应的资质,才能操作机器人完成手术。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此次引进了拥有双操控台的第四代顶级配置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不但两名主刀医生可以在手术中交换控制器械和交流,完成跨学科合作的同台手术,而且也可用于经验丰富的“达芬奇”手术医生模拟同步带教医生。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书记于恩彦表示,代表世界顶级装备水平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院之重器”,它的到来标志着医院肿瘤外科手术正式进入“机器人辅助微创腔镜”时代,将在医院各领域的复杂外科手术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将提升医院疑难病症诊治水平。
“同时,医院也将以此次手术机器人的落户使用为契机,推动医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医学研究的健康发展,承担起牵头建设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的使命和重任,让更多患者受益。”于恩彦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