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衢州乡村讲堂话振兴:民富村美生气足

11.12.2019  20:02

  中新网浙江新闻12月10日电(记者 周禹龙)60多岁的农妇坐在电脑前,摩拳擦掌要学习开淘宝店,卖家里的土特产;没有一技之长的小伙子在家门口学到手艺,开起了早餐店;村中心广场广播里播送的讲堂移民文化释读,老人们细细倾听……一批批“乡村振兴讲堂”导师们带来新观念、新办法、新案例,正让浙江衢州村民们既“富”口袋,又“富”脑袋,也让乡村充满生气。

  12月的一天,记者走进清泉村,只见村委会一楼的乡村振兴讲堂教室里,几十名来自本村及周边村庄的村民正在听电子商务课。

  “我家里有茶叶、豇豆等,这些土特产可以拿来卖。”46岁的村民陈一娟说,他们全家从双溪口下山脱贫到清泉村,这些年因为孩子读书,她都在家中带孩子,没有出去打工。现在孩子大了,她得空来学学电子商务,如果学得会,就开一个淘宝店,把父母在双溪口种的土特产放到网上卖。

  坐在邻位的王小凤也是40来岁,同样从双溪口移民而来,她在课堂上不时地向老师问些不懂的问题。她的目标和陈一娟大致相同,也是想开个淘宝店卖土特产。

  在教室最后一排、40多岁的廖女士正安静地自个儿琢磨着图片的上传和制作。

  “这里学的东西很多。”廖女士相告,她就在教室隔壁的信用站上班,因为方便,这已是她参加的第二个培训项目,上次她参加了中式面点7天的课程培训,拿到了初级技能证书。这次电商培训也是她感兴趣的。清泉村是个淘宝村,有12家大型电商企业,300多户农户在做电商,她也想在这方面有所长进。“说不定哪天就用到了呢。”

  想农民所想,开农民所需的课,让清泉村的乡村振兴讲堂很“走心”。

  在村办公楼三楼,有一整面墙被讲堂开设的移民村就业讲堂十大就业技能培训项目牌占满,这是村两委根据村民意愿筛选出的十个项目,有乡村讲解员、电子商务、家政服务等与市场契合度高的培训项目。

  采访中记者发现,通俗易懂的上课风格,成为清泉村振兴讲堂的黏合剂,也使村民较快地掌握到一门技术。清泉村党委书记吴香华说,好的上课效果源自他们精选的导师,十大技能培训项目中的每一个项目都配备了两到三名导师,村民可以根据内容点“师”上课。

  用得起来,是清泉村村民参加讲堂的普遍感受。30多岁的村民蔡利利是名全职二宝妈妈,8月初参加了讲堂电商培训班后,便申请了淘宝账号,准备在网上卖PVC建材。蔡利利的丈夫是注塑机经销商,因业务关系认识不少PVC建材商家。这些天,蔡利利正忙着将图片上传到淘宝平台,“打算挑个好日子,正式上线开卖。”

  说到实用,吴香华提供了一组数据,从试点开始,讲堂至今开设了102期,培训5800多人次,已有367人通过讲堂培训就业创业。

  而这只是一个缩影。2019年6月,衢州在18个村试点“乡村振兴讲堂”,9月在全市推广。目前已开设乡村振兴讲堂1402个,开课7500余场次,听课党员22.3万余人次、群众27.2万余人次。

  聚焦于“人”,以人为本,衢州的乡村振兴讲堂引领作用越来越强,不但讲出了效果,还讲出了经济效益。

  乡村振兴讲堂上,讲衣食住行、种地养鱼、就业致富。既有学院派的专家教授,也有“土秀才”“田大嫂”来谈经验、讲政策、说市场,讲得都是村民用得上的,因此课堂气氛热烈,受到了村民的欢迎。

  月嫂、育婴嫂收入高、行情俏,有相关技能证书的月嫂,在市场中更有优势。有了乡村振兴讲堂,在村里就能参加月嫂培训。常山县打造“常山阿姨”品牌,草坪村就是培训基地之一。今年,该村已经完成了3批培训,160多位阿姨拿到了证,月收入平均上涨1000元。金牌月嫂徐金仙从乡村振兴讲堂“毕业”后,去杭州工作,目前月收入13000元。

  群众有所呼,政府有所应。在衢州主政者看来,乡村振兴,归根结底就是要让百姓富、生态美。不管什么样的形式,什么样的内容,乡村振兴讲堂都是源于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完)

常山:乡村振兴讲堂进油茶林
  “油茶上面为什么会有个帽子,林业厅
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基于城乡多元互动的分析
       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汪锦军、浙江社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