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自贸试验区4月有余 舟山有哪些变化

17.08.2017  10:51

  浙江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已4个月有余。7月30日,省政府发布了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目标明确:力争到2020年,达到“两个4000万吨”,4000万吨油品储存规模和4000万吨年炼油能力。

  浙江自贸试验区建设实施范围全部在舟山市辖内,4个多月来,浙江自贸试验区的落地给舟山带来了哪些变化,又将面临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记者近日采访了省商务厅和有关专家,对此方案进行解读。

  亮点一:三基地一中心

  方案中,最大的亮点就是浙江自贸试验区要建成“三基地一中心”:国际海事服务基地,这是浙江所独有的;国际油品储运基地;国际绿色石化基地和国际油品交易中心。

  海事服务基地,保税燃料油供应是突破口。类似海上“加油站”,只有来加油的船多了,基地的后续外轮配套、船舶修造和特色航运等一系列业务才能跟着风生水起。6月,浙江自贸试验区向4家保税燃料油供应企业颁发了许可证,打破了几十年来全国只有6家保税燃料油供应企业经营的现状。1月至6月,舟山口岸供油量已达78万吨,同比增长68%,成为国内保税供油业务增长最快的地区。据省商务厅有关负责人透露,今年浙江自贸试验区保税燃料油供应量力争达到200万吨。

  油品储运基地,目标是成为我国最大的“油仓”。基地已明确由中化集团和省海港集团等3家公司投资建设。坐拥多个30万吨级油品码头,舟山是我国最大的油品仓储和调拨中心,全国进口的原油一半以上要通过舟山入关。截至2016年,舟山的油品仓储库容已超过2100万立方米。

  绿色石化基地,目前鱼山岛一期2000万吨项目已经正式动工,力争2018年投产,目标年炼油4000万吨。绿色石化基地是浙江自贸试验区一个重大战略布局,浙江自贸试验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称,目前已经有多家国际油品巨头前来洽谈,希望以技术、资金、市场、资源各种方式参与到石化基地建设中来。

  油品交易中心的目标是,到2020年年贸易额突破3000亿元,参与油品贸易的规上企业达到300家。原油贸易,这是油品全产业链里,最高端的一个产业。截至6月底,浙江自贸试验区内新增了油品企业202家,注册资本319亿元,同时,以油品为核心的大宗商品进出口量增长明显。

  亮点二:创新监管

  方案的另一大亮点是提出优化保税燃料油供应通关监管流程,在符合监管条件前提下,允许注册在浙江自贸试验区的企业开展不同税号下保税油品混兑调和业务。据有关人士透露,已有一家企业成功进行油品混兑,生产成本有所降低。

  创新通关监管服务模式,逐步建立涵盖商务、海关、检验检疫、海事等管理部门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简化和加快加油的船舶船员进出自贸试验区的通关手续。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快进快出对于保税燃料油加注船舶非常重要,一般外轮可停泊的时间只有3天,浙江自贸试验区的“一站式”通关,在工作日基本可以做到“今天下单,明天供油”,对船舶来舟山加油很有吸引力。

  在杭州海关为浙江自贸试验区“量身定制”的15项举措中,有5项直接与保税燃料油贸易有关。中石化浙江舟山石油有限公司保税油业务部负责人算过一笔账:“包括‘跨地区直供’‘港外锚地供油’‘先供后报’等方式一起,平均每吨燃料油可节约仓储、物流及损耗成本50元。一年下来,可直接为我们节省运营成本近4000万元。”

  亮点三:聚焦金融

  方案提出,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到2020年,形成以服务油品、铁矿石等大宗商品自由贸易为主的金融服务体系,以及支持金融创新、有效防范风险的金融监管机制。其中主要包括了加快银行业、证券业、融资租赁业发展,完善保险产业链,促进贸易与投融资便利化,深化跨国公司本外币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改革等。

  从方案给出的具体任务分工表来看,由金融专题工作组落实完成的任务共有30项,占了近四分之一。

  浙江自贸试验区落地的关键在于金融创新。目前已有多家银行在浙江自贸试验区设立分支机构,还有多家银行的自贸试验区分支机构正在筹备、报批过程中。浙银金融租赁公司落户,成为舟山首家金融租赁公司。

  8月11日,7家金融机构分别与舟山市政府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将为舟山海洋特色产业发展、舟山重大项目建设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本报记者 陈文文 通讯员 钟欢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