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经济开门红的背后:清醒有作为 淡定向前方
30.04.2015 12:32
本文来源: 中小企业
亮点多多,其中最大的亮点是服务业增加值的快速增长,增幅达到10.8%,拉动GDP增长5.29个百分点,成为促进整体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其中金融业增长16.3%、营利性服务业增长19.3%。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均高于整体工业,八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继续下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从需求来看,出口增长13.1%,高于全国8.4个百分点;投资增长17%,高于全国3.5个百分点。就业情况基本稳定,城镇新增就业25.7万人,3月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89%。物价涨幅回落明显,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6%,增速同比回落2.1个百分点。虽然城乡居民收入较之去年增幅略有下降,但都高于当季GDP增幅,较好地体现了发展惠民的导向。
就此,有记者问我浙江经济是否已“走出谷底”?我的回复相当谨慎。因为这些年来,每遇到个别季度数据飘红,有人便会出来发声,谓之“止跌回升”、“企稳向好”云云。结果一年年下来,总趋势仍然是经济不断下行。就全国而言,早已从2008年二季度最高点的增长14.9%。滑落到了今年一季度的7%,跌去了整整一半多。
当总量规模显然做大之后,历来经济体的经济增幅都会收窄,这也是客观规律。速度从高速回落到中高速是新常态的外在特征,但问题的实质却是你增长的动力来自何方?是否主要靠内生,靠创新,又能否做到可持续?从这个角度观察,一季度的经济也未可过分乐观。譬如消费,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幅跌至6.8%,为新世纪以来的最低水平。虽说有网络消费的快速增长可作必要的调增,也与油价和购车等波动因素有关,但其未来走势也不可不察——毕竟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大头,也是三驾马车中本来最靠谱、也是我们最看重的部分。又譬如,有些领域的回暖带有偶然因素。因为政策影响,房地产市场有所恢复,商品房销售面积去年一季度是下降25.6%,但今年却一下子变成了增长15%,这样的好日子能有多久,恐怕要画上个问号。又好比股市“疯牛”,浙江的交易额同比飙升162.1%,这样的好事也就是一阵子罢了,又怎么可能持久不衰?
所以,说一千道一万,还是省委常委会的八字判词深刻而精准:“强化定力,清醒有为”。数字好看,不妨淡定一些,因为GDP本来就很难说明经济增长的质量和代价,还是把真正看准的事情一步一个脚印地抓紧抓好。功夫到了,胜券自然在握,经济增长也就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自然而然的结果了。
一是以“五水共治”、“四换三名”为代表的转型升级组合拳。无论是倒逼还是顺引,我们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方式,总是要调一调、转一转了。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我们的技术、管理、素质等都还是“老方一帖”,停留在“旧常态”,怎么能行?组合拳刚刚开打,渐入佳境,但还远没有出神入化,又怎么能“自废武功”?
二是以“互联网+”为风口的信息经济。在中国经济的薄弱环节和“边缘地带”,以BAT为标识的互联网经济异军突起,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赶超发展机遇。无论是成就“互联网+”的国际领袖企业,还是打造“互联网+”的国际引领城市,浙江成为全国信息经济发展的高地,都不是虚妄之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能有效提高资源配置、经济运行的效能,使得同样的天地、同样的资金、同样的人,却创造出高得多的产出、好得多的效益。
三是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表征的内生动力和创新发展。靠超发货币和政府外推的经济增长都是不可持续的,且已产生了诸多现实问题。高债务率有可能引发财政金融的系统性危机,政府过度干预有可能造成计划经济的沉渣泛起。回想当年全国从大包干起步的农村改革,还不是靠激活了亿万农民自主经营的生产积极性?浙江从“资源小省”一跃成为“经济大省”,还不是靠民营经济“四千四万”的精气神?新一轮的发展,就得再书写一部浙江老百姓的“创业史”。靠外延粗放和牺牲环境的经济增长也是不可持续的。生产经营成本的全面高企,已无情挤压了利润的空间;资源环境代价的日益沉重,已不断逼近承受的底线。新一轮的发展,还是得推进科技、制度和人文的全面创新。
有关部门对一季度经济运行的评价颇有意味:“转型升级见到曙光”。祈愿我们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淡定向前方,清醒有作为,终于走上一条持续健康发展的新路!
来源:浙江日报
本文来源: 中小企业
30.04.2015 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