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经济一季度总体态势良好 如何巩固提质增效好势头
编者按:浙江经济一季度总体态势良好,在靓丽的数据表现背后,是否还有拓展的新空间,是否还有待补齐的短板。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的相关人士和专家,从提质增效、浙商回归、外贸以及金融如何支持实体经济等方面,为浙江经济稳走向好献言献策。
嘉宾名片:
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 兰建平
日月重工董事长 傅明康
鄞州区委书记 胡军
浙江在线05月11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苏靖 报道组 章燕飞)今年一季度,浙江经济同比增长7.2%,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尤为可喜的是,工业这个重要支撑走稳回暖,其中1月至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55亿元,同比增长7.4%,呈现提质增效的好势头。
经济新常态下,一方面是资源要素约束不断加大,另一方面是过剩产能、高库存、企业效益下降,浙江工业该如何巩固、扩大良性发展势头、在转型升级的跑道上继续跑出加速度?为此,记者日前采访了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兰建平、日月重工董事长傅明康以及鄞州区委书记胡军。
日月重工身处传统铸造业,但它不仅市场占有率全国领先,利润率也遥遥领先国内同行。企业增效,财政增收,其所在的我省工业强区鄞州,一季度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9.2亿元,继续稳居全省首位。
7.2%的速度怎么看?
记者:浙江经济一季度走势良好,不少地区的发展亮点各有特色。如何看待新常态下浙江呈现的这一发展势头?
兰建平:发展速度,不能单看当前的数字。GDP是综合因素,上蹿下跳都不宜。太高意味着供给好,实物量增长过快,生产太多,可能加大库存量;太低常有企业限产因素,可能也是根据市场进行调整。
所有经济行为是连续函数,过热过冷都不行,波动太大不利于经济正常发展。从GDP历史数据看,我省自2007年至2012年一季度最高同比增长12.6%,最低同比增长3.4%。2012年至2016年,基本处于7%至8%的均衡值。近几年的平稳走势意味着浙江经济企稳了。从区域经济表现看,稳是较重要表现。我认为,这其中考验着政府的理性和市场的理性。从今年一季度来看,速度虽然未在国内领先,但稳是更重要的一个迹象。近几年来,我省有意识适度控制速度,更注重发展质量,从中高速走向中高端。
胡军:发展要看速度,更要看质量。作为我省较发达地区,鄞州在多个方面领跑全省。今年一季度,鄞州的速度较以往放缓,总体评估基本面是好的,从高速到中高速的转型是平稳的,比如财政收入继续稳居全省首位。但鄞州绝不能满足于此,我们不单纯从量上做文章,而是要“量”“质”并举,更加在“质”上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谋划新的发展、新的空间。
在转型发展中,鄞州的产业能级还需全面提升。我们的工业体量较大,质量较好,但也存在问题和短板,补齐短板,就是拓展未来的发展空间;还有生产性服务业今年以来有了一些特色亮点,但还远远不够,必须进一步提升。从工业大区走向工业强区,只有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加快引导市场主体转型,引导企业向中高端发展,才能促进工业经济从中高速走向中高端。
新旧动能怎么转换?
记者:新常态下大多数地区的发展速度都有所放缓,如何看待这一态势?支撑过去高速发展的动能能进一步增强吗?
胡军:当下,相比速度指标,结构指标更为重要。一时的速度放缓,我们不能过于急躁。每周我都会走访几家企业,走访中发现,创新型企业的企业家信心都很足,但不是创新型的企业,普遍都感觉困难和压力较大。为什么?这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市场表现。鄞州尽管老产业动能减弱了,但新产业动能更强。
鄞州传统工业基础较好,但也不能老“躺”在纺织、机械、家电等这些传统动能上,而要积极培育新动能。为了适应动能转换,鄞州在发展优势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比如设立产业基金,培育创新型的新兴产业项目,提升新兴产业的能级。从数据看,一季度鄞州工业投入增长放缓,但技改投资增势不错,占比达到80%。今天的投资,是明天的产出、后天的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培育新动能。
目前,鄞州的高新产业已经从传统产业手中接过了支撑工业经济发展的“接力棒”。高新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已达到46%,而传统的纺织、服装产业比重从过去的半壁江山,调整为20%左右。一季度的数据印证了这一点。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都是两位数增长,有力支撑了工业经济的平稳发展。
傅明康:在铸造行业里浸淫多年,我的体会是再也不能靠量取胜了。2000年左右中国的铸造业产量就已是全球第一,但我们是大国不是强国。以前能做出来就行,成本低就能多赚钱;现在市场对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如果前些年日月重工不搞创新,今天就拿不出过硬的产品。一季度我们的主要经济指标在铸造行业均名列前茅。
好多企业说行业形势差,日子难过。我觉得没有不好的产业,只有不好的企业。日月重工的利润率目前在10%以上,主要来自于新产品的贡献。目前,企业每年在新产品上投入七八千万元,研发经费占比4%左右,设法做高端设备的配件,实现进口替代。
兰建平:不论是企业或区域,转型升级不会一蹴而就。工业投入固然是速度的支撑,但工业结构、技改等数据更是工业发展质量的支撑。对此,政府和企业都要有定力。
创新主体怎么打造?
记者:转型发展不会一蹴而就,创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何才能推动创新发展?
傅明康:日月重工现在专利产品销售额占公司总销售额的60%,但以前却是个传统的铸造企业。2008年时我们关闭了两个生产设备老化的分厂,土地置换后进军新兴产业,搞起了新材料。新厂区生产工艺大大改进,产品从此升级换代。如果当年不关闭那两个厂,也许没有今天。
胡军:创新发展需要研发投入和其他要素资源支撑。不论是企业还是地方,这样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关键看怎么用。比如,鄞州的许多创新型企业,不投资厂房扩产能,而是更多投入到创新研发中。鄞州的工业投入正从“规模性”投入转化为“质效性”投入,正从以土地、厂房为主的“重资产”投入发展为以科技研发、知识产权等为主的“轻资产”投入,这种投入的质量更高,动能更强,效果更好。对这类现象,我们要大力引导、全力扶持。
推动创新发展,关键是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鄞州主要是抓以主体创强、产业创新等为重点的“六创联动”工程。通过服务引导,培育一批好企业,壮大一批新产业,提升一批大平台,腾出一批新空间,为鄞州新一轮创新发展、率先发展,提供新动能,增强新动力。比如,在盘活闲置土地、淘汰僵尸企业的同时,实施“征迁清零”攻坚活动,上半年有望腾出4000亩土地,为大项目、新产业落地腾出空间。
兰建平:转型中,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发挥市场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可以改变游戏规则,进行资源配置,通过制度供给改变资源的流向。比如地方土地要素资源供给给什么样的企业。引领市场主体创新,就要让要素资源流向创新企业,成为创新助推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