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

18.06.2015  13:04
 


  近年来,电子商务在农村迅速崛起,通过网络平台覆盖农村的生产、销售、供应等各个环节,为农村提供信息、交易、结算、运输等全程电子商务服务。农村电商在发展中已逐渐形成了遍布县、镇、村的网络服务体系,有效破解了农村销售、消费、创业、产业集聚、城乡一体化等问题。



    一、浙江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



   (一)市场规模大幅度增长。 2014年,全省网络零售额达到5641.57亿元,比上年增长47.64%,其中,县域网络零售额占网络零售总额的33%以上,村级网络零售额约占零售总额的10%。全省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超过180亿元,比上年增长80%,约占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总额的22.5%。



      (二)平台建设成效明显。 经过发展,我省农村电商平台建设成效明显,逐步形成了以“淘宝特色馆”为主导、区域性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为延伸、农产品专业平台为补充的平台框架。随着“淘宝特色中国·浙江馆”正式上线运营,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已建成的13家特色馆,累计销售额10亿元,入驻网商3000余家。一批区域性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也纷纷上线,如“瑞安淘”、“桐庐淘”等平台,较好的将区域特色与互联网大市场相融合,取得良好成效,再如景宁的“山山商城”、衢州的“搜茶网”等农产品专业电商平台,也成为拓展农产品市场的有益补充。   



    (三)产业集聚初见成效。 在农村电商发展过程中,一批电子商务集聚村和电子商务镇浮出水面。阿里巴巴发布的“2014中国淘宝村名单”中,我省共有62个“淘宝村”、6个“淘宝镇”入围,村、镇数量分别占全国总数的29.4%和31.6%,均居全国首位。据统计, 62个“淘宝村”从事电商及相关行业达41129人,占村人口总数的42.7%,共开设网店10478家,2014年销售额达100.5亿元,村均销售额1.6亿元。从分布来看,除衢州、舟山外,其余的9个地市都出现了“淘宝村”;从产品销售结构方面来看,全省90%以上的“淘宝村”以当地特色产业为依托,也有部分产品和市场两头在外;从销售规模来看,年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的村37个,占总数的59.7%,年销售额1亿元以上的村20个,占总数的32.3%; 从增长走势来看,我省“淘宝村”从2009年的2个到2013年的8个,2014年的62个,预计未来3-5年内,将大量出现。



图 2-4-2     2014 淘宝村”销售规模分布图









   (四)支撑体系初步建成。 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的实施,农村电商服务点的有序建设,农村网络消费比重正迅速提升。2014年底止,全省已经建成了4491个服务点和30个县级服务中心。开展农村电商物流“仓配一体化”建设试点,支持电商物流企业投资或者与仓储企业合作建设公共仓储,针对农村配送区域分散、效率较低等问题,充分整合末端配送资源,推动电商物流企业与“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的对接,采取建设中转站或企业“拼车”配送等方式,提高农村电商物流效率和效益。



   (五)模式创新层出不穷。 从区域来看,有资源整合型的遂昌模式、供需对接型的义乌模式、团队合作的椒江模式、农村淘宝的桐庐模式、一村一品的龙游模式等一系列新模式;从经营模式来看,有综合电商平台、农产品物流电商、农产品供应电商、垂直电商、农场直销电商、社区O20等模式;从企业参与来看有,阿里巴巴的“千县万村计划”、京东的“京东帮服务店”、浙江遂网的“赶街”、聚宝盆的“聚宝公社”等。



   (六)管理服务水平提高。 2014年10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浙江省农村电子商务工作实施方案》(浙政办发[2014]117号),明确了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构建农产品网络销售体系,完善农村网络消费服务体系,搭建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平台,提升农村电子商务管理和服务水平等方面措施,并提供财政、税务、融资、土地等方面的一系列政策支持。随后,浙江省公共服务平台也上线运营,目前,累计入驻各类电商服务主体500余家,建成30个市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形成省级平台、近百个县市服务中心和近千个专业性电子商务服务联络点的服务体系,将通过整合优质资源、完善服务功能、健全服务规范等方式,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全流程、一站式、低成本、高质量的电子商务综合服务。此外,我省以部门联动的形式,通过各种途径,培训农村居民超过100余万人次,职业经理人200余名,出台了《浙江省商务厅关于开展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自主评价的通知》、《职业经理人培训认证办法》、《电子商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实践基地备案办法》、《浙江省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办法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为农村电商人才提供支持。



    二、浙江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一) 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三十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4年底,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7.5%,规模达1.78亿,较2013年底增加188万人,但只占城市新增网民2929万人的10%。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特别在部分贫困地区还尚未通宽带,成了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孤岛。



    (二)农村物流仓储相对滞后。 农村网络消费分散,快递直接配送到村里成本高,使得快递企业缺乏积极性。农村商品往外配送的成本也比城市高1-2元。此外,农产品的生鲜冷链物流模式还有待探索,仓储用地不足等问题在初具规模的淘宝村中比较突出。



(三)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 农产品生产模式还是以分散为主,资源丰富,但产业标准化水平低,与高标准化要求的电商经营比差距大,特别是生产标准、质量标准、包装标准、配送标准、验收标准和交易规则、安全追溯、索赔机制等缺乏可量的管理标准。



(四)农村电商产业体系还不完善。 农村电商经营主体数量不断扩大,但尚未形成完善的生态系统,尤其缺乏行业领军的龙头企业。此外,由于农业生产周期长、盈利空间小、贷款难等一问题。农村电商由于缺乏抵押资产,贷款需求波动性强,贷款融资困难更加突出。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解决。



    三、浙江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展望



   (一)农村电商将成为投资的“新蓝海”。 在阿里巴巴、京东等龙头电商企业纷纷宣布全国性的战略举措,抢占农村电商先机的同时,诸如赶街、聚宝盆、优森等本地电商企业也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抢占市场份额。一批政府引导的区域性农产品销售平台也在建设当中,诸如“泰顺购”、“瑞安淘”等平台已登上舞台。与此同时,“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的开展,电子商务村、镇的兴起,县域电商园区的兴建,大大降低了农民创业就业的门槛,有效提高了农村电商的个体参与度。农村电商已成为新时期的投资热土。



   (二)农村电商将步入元素多样化时代。 农村电商村级服务点已从“提量扩面”向“量质并举”转变。电商企业更注重服务点的质量建设,通过规范流程、强化物流配送、线上线下结合的宣传活动等一系列手段,加强用户体验度。随着我省农村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地域市场的差异、产品类别的差异、运作能力的差异、商业模式的差异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会导致农村电商的元素多样化,电商企业将走上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市场细分、多元化发展已成为必然。



   (三)农村电商的管理服务将进一步规范化。 在消费方面,农村居民消费更加理性,这对用户体验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销售方面,农产品的销售涉及到食品安全和国计民生,这对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创业就业方面,农村居民的创业就业涉及到社会和谐稳定,这在搭建创业就业平台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发展农村电商的政策建议



    (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根据农村电商发展的实际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于现有的资金,可以进行适当整合利用,进行统筹安排,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要充分发挥省信息经济创业投资基金对农村电商的引导作用,推动成立农村电子商务子基金,鼓励涉农电商企业采取风险投资、战略投资等方式引入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此外,各地也可根据当地实际给予相应的财政配套。



   (二)创新金融支持手段。 金融机构都积极采取措施支持包括农村电商在内的电子商务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大多数电子商务企业都是轻资产的企业,缺少抵押和担保,融资难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下一步各级金融机构可根据电子商务特点,不断创新金融服务产品,譬如订单融资、仓储融资和供应链融资,还可以通过对电商企业的经营数据分析,给予相应的授信额度,切实解决电子商务企业初创期的融资难问题。



   (三)加大用地等要素保障。 与传统产业相比,电子商务对土地资源的依赖并不大,但公共仓储中心、电子商务创业园等建设用地必不可少。省里可在安排用地指标时予以充分考虑,是否可拿出一定指标专门用于农村电商创业园、公共仓储和配送中心建设。



   (四)加大标准化推广力度。 标准化是抢占电商领域话语权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农村电商更加需要标准化的支撑,要进一步加强标准化推广力度,在标准立项上要向电子商务倾斜,针对农村电商的不同环节、不同模式制定一批地方标准,支持我省农村电商快速有序发展。

(电商处供稿)
来源:( 浙江商务厅 )
1-7月浙江网络零售逆势增长10.6%
  中新网杭州9月14日电(记者 郭其钰 实习生 苏礼昊)14日于杭州举行的浙江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奎介绍,1至7月,浙江累计举办促销费活动近1600场次,实现网络零售额超1万亿元,同比增长10.浙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