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订的《浙江省专利条例》明年1月1日起实施
申请专利、侵权投诉等词眼近年越来越常见,公众对它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明年1月1日,新的《浙江省专利条例》即将实施。昨天,有关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专门解读了这部可能今后与每个人都相关的地方行政法规。
该条例新增规定27条,修改规定25条,共有6章52条。结合浙江企业发展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实际情况,对以往的知识产权保护行政法规进行了重新修订完善,着重从明确专利发明人的收益权、提高行政执法主动性、执法权限有条件下放等入手,从过去的侧重保护管理,拓展到专利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链条上的全过程执法服务。该条例将成为有史以来最严格的知识产权和专利保护法规。
A
加大网络执法技术支撑
恶意侵权商家
将进诚信黑名单
如今,网络在方便大家生活的同时,也成了侵权的重地。
浙江省知识产权局相关人士介绍,今年1月-11月,浙江已处理了5.6万起网络纠纷,关闭、屏蔽或断开网店或商品链接2.8万多个,有效地打击了电商领域的专利侵权行为。今年上半年,省知识产权局抽调执法力量610人分批进驻阿里巴巴,线上执法,处置案件。另有15名专职执法人员驻扎阿里巴巴,对知识产权案进行侵权判定。
据了解,当前电商领域常见的专利侵权和失信的违法行为,主要为网上兜售假货、寻找店小二进行信誉代刷等。对于这些行为,新条例明确了一些制约电商平台的原则性意见,如电商平台要承担通知删除、管理的义务,也就是一定要对涉嫌假冒侵权的产品设置告知义务,如果不告知,发生侵权案件后,电商网络平台须承担连带责任,行政部门作出处理后,电商平台须按照要求进行删除或屏蔽。
省科技厅专利保护处处长严明潮解释,比如今天电视上对某件商品进行了报道,第二天它在网上成为爆款,但没有经过专利人或专利持有商家的授权,那么执法部门将对销售此商品的网店进行查处,“但如果商品没有申请专利,执法部门将不予保护。这也提醒发明人出于安全考虑,要及时对产品发明申请专利进行保护。”
严明潮说,新条例加大了网络执法的技术支撑,对恶意侵权的商家和企业将纳入社会诚信体系。
周国辉透露,我省已在筹划建设一个全国性的电商保护调动中心,集结全国的知识产权执法力量,协调处理各类电商纠纷案件。
B
成果转化后发明人得实惠
5年之内都能拿利润的10%
在中国,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率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有数据显示,中国各类知识产权的转化率在10%左右,而西方国家在40%以上。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率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专利发明和设计人的所有权模糊,利益分享稀薄。
在新修订的《浙江省专利条例》中,强调了专利的创造和应用,突出对专利成果的所有权、处置权和收益权。
在我国,科研院所、高校是出创新成果、知识成果的重地。不过,按原来的规定,他们的知识产权成果属于国资管理,成果转化需要教育、科技和国资委几个部门共同管理,权限交叉复杂,难以转换。而新条例中明确,成果转化权限下放给发明人所在单位,而且成果转化后设计发明人得到实惠。
“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这次修订中,明确了成果收益要达到60%以上且上不封顶,这个比例大大高于国家的规定。”浙江省科技厅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洪积庆说,与此同时,如果专利自行转化或与人合作转化,5年之内利润的10%给专利发明人,而国家规定是5%。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记者 张 晶 见习记者 张方方 通讯员 费必胜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