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浙江的挑战与对策
16.10.2015 12:00
本文来源: 中小企业
中国制造2025,对浙江制造业发展的新挑战
一、《中国制造2025》,对浙江创新能力提出新挑战
在2008年的次贷危机中,美国房市和股市受到了重大冲击。但是,危机爆发后的美国政府并没有将刺激房地产和复兴金融业作为政策出台的重点,而是提出了重振制造业发展的宏大目标,先后公布了《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及《制造业促进法案》,由此开启了全球制造业变革的序幕。然而,为何美国政府在危机发生后没有把有限的资源直接引向虚拟经济领域,而是把振兴制造业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部署,这背后又有什么样的逻辑呢?
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考虑。经济发展史和技术发展史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熊皮特认为,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产生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化浪潮就已经开始推进美国等发达国家发展以先进制造技术为核心的制造业。直到今天,美国依然是全球先进技术的领导者,这就决定了在全球制造业的价值链中,美国可以凭借技术优势占据最高端,获得远高于其他国家的高额利润。
在危机之中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到制造业,其本质是将资源集中到了技术创新上。美国政府非常清楚,虚拟经济是一种信心经济,实体经济的稳定增长可以重新唤起人们对未来经济增长的信心,进而促进虚拟经济的复苏。只要美国始终占据全球先进技术领导者的地位,美国经济就不会被别国所超越。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次贷危机过后,尽管美国政府将中心转向实体经济,但是道琼斯指数仍然稳定上涨的原因。
相比较而言,我国企业的创新活动主要以模仿和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缺乏国际一流水平的自主创新能力,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元器件、关键材料等大多依赖进口。再者,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瓶颈不仅仅来自于企业内部,还和诸多外部因素密切相关,例如社会教育机制、研究机构和高校的科研水平、融资环境,以及政府的创新扶持等。所以,推进我省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首先要解决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重点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链,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中国制造2025》,对浙江区域发展模式和企业管理模式提出新挑战
《中国制造2025》的实质是通过制造业转型提高投资效率,进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最终以创新驱动替代投资驱动。《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5条方针,即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和人才为本。这5条方针为我们指明了提高投资效率的5条基本路径:一是进一步加大创新投入,强化创新引领发展的研发理念;二是提升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培养质量优先的生产理念;三是摆脱传统制造业对资源环境的过度消耗,建立节能减排的发展理念;四是优化产业结构,引导企业形成做大做强做精的战略理念;五是培养各个领域、各个层级的人才,形成以智力资本支撑制造业发展的人才理念。
《中国制造2025》既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与挑战,也是对我省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和企业管理模式的高水平要求,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规划、组织和管理模式。只有区域创新体系的不断完善,才能不断激发新的增长动能。滨江、新昌、鄞州等地的发展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同样,企业的组织能力、技术创新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管理、产业支撑体系等多个方面共同发展,才能够支撑我省从制造大省向智造强省转变。长期来看,智能装备是未来制造业发展的主流方向,网络化、自动化、数字化的高度融合是智能装备的主要特征。新型的管理模式应该强调数字化管理的理念,将这种理念融入到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环节,以及企业的创新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文化管理中。
三、《中国制造2025》,对浙商群体素质提出新挑战
一家企业的发展,一个产业的进步,一个地区的兴旺,都离不开人的支撑,离不开精神动力的支撑。一直以来,浙商主要靠加工制造、牺牲环境、出卖苦力赚钱,凝聚成“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尝遍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在《中国制造2025》推进过程中,要求通过机器换人减少一线普通操作工人数量,需要引进学历更高、素养更高、成本更高的劳动者,以满足智能发展、创新发展、品牌发展,必须弘扬“千方百计提升品牌,千方百计保持市场,千方百计自主创新,千方百计改善管理”的“新四千精神”。“新四千精神”是一个整体,相互内在联系,其中知名品牌是占领市场的关键,改善管理是打造品牌的根基,自主创新是提升品牌的动力。一个企业家经过多年努力有了自己的企业,一个企业经过多年发展有了自己的品牌。如何保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基业长青,如何保持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畅销不衰,这需要浙商群体在新时期新常态下做到凝意专志、内外兼修、心境澄明,毫不动摇地发展实体经济、做强做大制造业,把握机遇,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精彩人生。
浙江制造业2025的几点思考
浙江是我国制造业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也是国内最早提出发展信息经济的省份,在智能制造领域具备国内领先的发展水平。根据《中国制造2025》和浙江实际,浙江制造业2025的关键是“两化”深度融合,重点打造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信息经济,重点建设与“创新驱动”深度融合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重点发展与“名企名品名家”深度融合的“四基”研究中心,把“浙江智造”、”浙江创造”、“浙江制造”作为我省“工业强省2.0”建设阶段的核心领域,以技术创新为重点推进产业发展,为建设“两美”浙江提供有力支撑。
一、 “互联网+信息经济”:引领“浙江智造”率先发力
2015年6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核心就是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浙江在全国率先提出发展信息经济,“互联网+”、信息经济与制造业融合后,将为浙江制造业的效率提升和价值创造带来新的机遇。
浙江省具备的良好基础和独特优势,是全国领先的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金融创新、智慧物流、数字内容产业中心。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下,越来越多的创业创新者已经把“互联网+”、信息经济作为未来企业适应新常态、新环境的核心动力。在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过程中,浙江要着力发挥已有的互联网、信息经济基础和优势,大力推进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全国物联网产业中心、全国云计算产业中心、全国大数据产业中心、全国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全国智慧物流中心、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等多项措施,通过互联集成和大数据应用,全面推进产业创新和业态创新,推动“浙江智造”率先发展、引领发展。
二、 “制创中心+创新驱动”:助推“浙江创造”追赶跨越
经济新常态下,创新驱动已成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最佳路径。展望未来,制造业创新中心将为浙江的再次跨越开启强大引擎,创新驱动有望使浙江摆脱“标兵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近”的局面, “制造业创新中心+创新驱动”有望实现“浙江创造”在第一方阵中的追赶跨越。
全力推进创新驱动是浙江打造未来竞争力的核心工作。但是,传统的制造业企业在创新活动中大多依赖于单一企业的技术研发。随着科技水平的日益提高和产业发展的日渐成熟,制造业的产业边界逐渐模糊,产品复杂程度快速提升,技术集成表现出广度和深度的大幅拓展。在此背景下,企业已经难以单独承接全部的创新活动,而是需要与高校、科研院所、服务中介及其他企业共同组建协同创新网络。《中国制造2025》的发布为浙江构建和完善协同创新网络提供了契机,在以创新驱动推动制造业跨越追赶的过程中,实现研发、设计、生产、物流和服务等活动的协同化和网络化,最终实现价值和资源配置的优化。
三、“四基+三名”:保障“浙江制造”品质至上
改革开放前,浙江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省份,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改革开放后,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浙江一跃成为典型的出口省份,轻工业基础逐步增强,而新工业、现代工业基础依然薄弱。2013年,我省高技术产业产值仅为广东的15.9%、江苏的17.4%、山东的51.5%。
进入“工业强省2.0”建设阶段,要着力增强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密切相关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等工业基础能力,培育一批基业长青的知名企业、升级换代的知名品牌、国际视野的知名企业家。突出高新技术产业、七大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引导并培育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中小企业“隐形冠军”、现代产业集群“龙头企业”打造“浙江制造”品牌,不断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
来源:浙江日报
本文来源: 中小企业
16.10.2015 12:00
1-7月浙江网络零售逆势增长10.6%
中新网杭州9月14日电(记者 郭其钰 实习生 苏礼昊)14日于杭州举行的浙江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奎介绍,1至7月,浙江累计举办促销费活动近1600场次,实现网络零售额超1万亿元,同比增长10.浙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