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百家农企论品牌化:农业产业化未来新目标

01.07.2015  11:06

  中新浙江网6月30日电(记者 谢盼盼)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过20年规模化发展,已成功完成“上卷”,未来20年将进入以品牌化为核心的“下卷”。这是在浙江舟山召开的2015中国农业·产业英雄会上,百家农企共同形成的认识。

  1995年,中国在山东召开首次农业产业化现场会,此后农企迅速发展,在规模化、市场化、标准化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当前,一边是国外农产品的大举进军,导致国内农业竞争愈演愈烈,一边是生产成本的日趋攀升,加上网络时代带来的消费多元化,多重夹击之下,农企亟需通过品牌化应对挑战。

  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是中国农业品牌化的重要推动者,也是我国高校、科研机构中目前唯一一个农业品牌专业研究机构,此前曾组织策划多场相关专业活动。该中心胡晓云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中国农业分散经营的体制,加上对品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创建品牌能力有限,导致农业品牌化严重滞后。

  那么品牌化应该如何推进?会议认为,只有通过综合施策,提供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农企才能反败为胜,实现脱胎换骨。因此,本次会议的主题定为:“品牌化、电商化、金融化”的互促共进。

  会议由中国广告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金定海主持,展开“三化互动”专场论坛。品牌专家、浙江大学胡晓云博士,电商专家、阿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张瑞东,金融专家、北京天首投资董事长邱士杰等就此贡献观点认为:品牌化的本质是差异化,通过品牌引领,可以帮助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但在互联网环境下,品牌需要落地,就一定要和电商化相结合,并借助金融化做保障;电商化是新的营销工具和方法,与消费者容易形成良好沟通,但倘若没有品牌化引领,势必陷入低价竞争的泥淖;而金融化不仅可以解决农业发展的资金问题,而且可以将农产品金融化,最大限度地释放农业产能,但如果离开品牌化、电商化,也将举步维艰,进展缓慢。因此,只有将三者紧密结合,形成互促互动的格局,才能在农业产业化的新阶段赢得主动。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本次活动的非官方、非政府色彩。根据活动另一主办方:“中国农业新闻网”运营商——国农互联传媒(北京)有限责任公司CEO刘伟建介绍,活动的意图就在于发挥科研机构和传媒作为社会力量的作用,连续三年,通过品牌、电商、资本的陆续介入,将其中100名“产业英雄”培育成为“品牌英雄”。

  品牌培育涉及到规划、设计、传播、渠道、品质管控、金融等诸多环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