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不辍前行 浙江法院擘画“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新图景

20.04.2017  08:35

图为:2017浙江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新闻发布会现场。 李媛媛 摄

  中新网杭州4月19日电 (记者 张茵 见习记者 李媛媛)“过去一年,浙江法院积极发挥司法保护知识产权主导作用,为促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强的司法保障。”19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徐杰在“2017年浙江省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宣传周活动媒体见面会”上表示,2017年要继续以严格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据了解,为迎接第17个“世界知识产权日”的到来,19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下称,浙江省高院)启动了“2017年浙江省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宣传周”活动,将通过集中展示该省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状况和进展,发布2016年浙江法院知识产权十大保护案件、十大民生案件和十大调解案件等内容,总结过往成绩、擘画未来图景。

  2016年以来,浙江法院共新收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18630件,审结18516件,分别同比上升9.59%和18.18%。新收知识产权刑事一审案件405件,审结404件,生效判决人数572人;新收和审结知识产权行政案件均为17件。民事一审案件调解撤诉率达72.89%,纠纷化解效果明显。

  “在依法履职的同时,浙江法院还注重延伸审判职能,去年共向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发送司法建议13条。”徐杰如是说。

  据悉,丽水市中级人民法院针对当地云和地区木制玩具频繁被诉侵权的情况,向云和玩具行业协会发送了《关于增强云和玩具行业知识产权意识提升行业形象的司法建议》,得到该协会的积极反馈与落实。

  “司法的功能不仅在于依法裁判,而且应当注重纠纷的实质性化解。”徐杰介绍,在案多人少矛盾突出的背景下,为促进矛盾递进化解,实现案结事了目标,浙江法院还积极推进“大立案、大服务、大调解”机制建设。

  基于此,浙江省高院联合该省知识产权局等单位于2015年7月,在义乌建立国内首家专业的知识产权诉调对接第三方公益平台,又于2016年初在宁波开展了“知识产权综合运用与保护第三方平台”工作,从行政执法人员、律师、学者、专利代理人、工程技术人员中遴选了一批知识产权专家作为平台调解员。

  这也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义乌模式”、“宁波模式”,并在该省其他法院不断巩固完善符合当地实际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模式,如杭州余杭、滨江法院与中国互联网协会调解中心的涉网纠纷诉调对接机制,温州鹿城、乐清法院与当地娱乐行业协会的涉KTV纠纷诉调对接机制。

  此外,由于涉网知识产权案件不断涌现,2015年8月,杭州滨江、西湖、余杭三家基层法院和杭州中院作为试点法院,还在中国率先设立网上法庭审理涉网络知识产权、网络支付、网络交易等类型案件,实现了起诉、调解、立案、开庭、判决等各诉讼环节的全程网络化。

  截至目前,杭州三家基层法院及杭州中院网上法庭共处理涉网知识产权案件千余件,极大地方便了当事人诉讼、节约成本,实现了“网上纠纷网上解,网上纠纷不落地”。

  “2017年,浙江法院将继续推进司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徐杰表示,在今后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中,要稳妥推进浙江省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工作,整合并形成民事、刑事和行政审判合力;及时研究新问题和总结新经验,将“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作为今年该省法院重点课题开展调研,同时要加强对商标使用、平行进口等疑难法律问题的专项调研等。(完) 【徐施宏】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