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治水三原色:绿了山水,红了经济,蓝了乡游

22.04.2016  13:49

  中新社杭州4月23日电(江耘 李苑露)钱塘江,浙江的母亲河。四月天,春风拂面,河畔草长莺飞,河内碧波荡漾。

  很难想象,在早些年,这里却因工业污染排放和生活污水横流,而有着脏乱差臭的不堪过往。

  河水的问题,引起浙江省委省政府关注。2013年底,该省提出实施“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工程,而治污水成为重中之重。几年的铁腕治水,今日的钱塘江畔风景已然成为该省各条河道的普遍风景。

  治水治出了绿水青山

  生活在浙江金华婺江边的民众发现,江边垂钓者越来越多。这条钱塘江流域最后的“五类区”,如今已挥别历史。

  钱塘江,也逐渐成为“一条可游泳的母亲河”。

  可以游泳的河虽非稀罕事,但让原先色彩斑斓、鱼虾绝迹的黑臭河治理成游泳河,浙江为之付出巨大。

  从2013年开始,浙江先后消灭了超过5000公里黑臭河,新增2000公里污水管网;启动83个县(市、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铁腕治水行动如排山倒海之势“席卷”浙江大地。

  浙江为确保山河长青长绿,还设置了“河长”这一长效机制。

  目前,浙江已形成省市县乡镇和村的五联动“河长制”体系。

  如今,可以游泳的河在浙江已非稀奇事,多地纷纷开出赏金,寻找“不可以游泳的河”。

  “我离‘下岗’不远了。”杭州河道保洁员许农辉时常开玩笑说。

   治水治出了火红新经济

  千岛湖锦山秀水,坐落湖畔的千岛湖啤酒厂依托环境,从制造业转向休闲文化产业发展。

  企业董事长郑晓峰介绍,可供游玩、休闲、娱乐的啤酒小镇正在湖边兴起。

  向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说“不”,已是浙江各地一道治水“风景”。

  治水初期,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就提出“问题在河里,根子在岸上。”并施行了史上最严的排污标准——对11个行业实行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不达标企业停产整治或关闭。

  但一项数据表明,浙江经济并未因治水而“受伤”。

  回首2015年,全球经济下行大背景下,浙江GDP增速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省会城市杭州更是一枝独秀,GDP首破万亿元人民币大关,增速达10.2%。

  解密浙江经济发展“密码”,不难发现,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三产超过二产,新经济主导地位逐步确立,发展更为红火。

  以杭州为例,当地信息经济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0%以上。

  浙江真正做到绿水青山“造出”了金山银山。

   治水治出了乡游新蓝海

  绿水青山不仅火红了经济,也造就了乡游的新蓝海。

  几年前,南非小伙高天成在湖州莫干山将老房子改建成“洋家乐”,生意爆棚,每晚千元以上的价格依旧要预约几个月方能住上。

  在高天成看来,堪比五星酒店价格的乡宿,高价源自好山好水好空气。

  青山伴秀水,乡村成景区。在浙江各地,依托优质环境资源,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2014年底,浙江已拥有乡村旅游村(点)3246个,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8亿人次。原本偏居浙江一隅的淳安县,早些年属于欠发达地区,如今却是旅游的香饽饽。2015年,该县乡村共接待游客达410万人次。

  “谁能想到山水也能卖钱!”经营着千岛湖畔下姜村第一家农家乐的姜东勤如此感叹。

  正如姜东勤所言,谁也没想到当初的治水,能治出浙江新的一方天地。

  浙江并不安于治水现有成果。“十三五”期间,浙江将“确保全面消除黑臭河和地表水劣V类水体,地表水达到或优于Ш类水质达到80%”定为环保目标之一。

  “水环境的治理,要区域联动起来治理。”浙江大学环境教授罗安程认为,浙江作为长三角重要省份,其治水,还需与长江流域各地联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