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02.12.2014 00:56
本文来源: 中小企业
一、浙江民营经济发展主要特点
浙江是民营经济的大省,截至2014年8月底,全省共有各类市场主体400.75万户,同比增长9.51%,其中企业119.51万户,同比增长16.35%;私营企业104.89万户,同比增长19.07%;个体工商户274.67万户,同比增长6.77%。从调研了解的情况来看,浙江民营企业虽然遇到诸多困难,但是仍处在良好的发展状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民营经济实力稳步提升。近年来,广大民营企业积极克服资源要素环境制约,不断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企业生产经营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60%以上的税收、70%以上的生产总值、80%以上的外贸出口以及90%以上的就业岗位,“六七八九”现象充分说明了民营经济在浙江经济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2014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宁波占据21家,台州占据11家,金华地区也有9家民营企业入围,入选榜单的企业在规模和效益上同比均有明显的提高。从台州市路桥区的调研情况来看,该区2013年实现生产总值428.40亿元,其中99%由民营企业贡献,创造了95%以上的就业岗位。
二是民营经济结构逐渐优化。近年来,广大民营企业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决策部署,大力进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产业结构、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产品的附加值、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不断提升,且第三产业占比已超过第一与第二产业之和。目前,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民营高新技术企业10000多家,实现增加值占民营工业增加值的19%左右;2013年信息经济生产总值达到10000亿元以上,占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5.9%。出现了一大批如娃哈哈集团、万向集团、吉利集团等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跨国公司。
三是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近年来,浙江民营企业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大力加强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革和上市步伐。截止去年底,浙江300余家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占80%以上。同时,浙江民营经济对内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努力在境外建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营销网络,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目前,浙商遍布世界各地,在外浙商有750多万人,其中有150多万人分布在1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浙江积极实施“浙商回归工程”,鼓励浙商回归创业反哺家乡,得到广大浙商的积极响应,为浙江带回了数千亿元的有效投资以及宝贵的智力资源。
四是民营经济发展氛围良好。“重商亲商扶商”是历届省委省政府制定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的出发点和根本原则,义乌国际商贸城就是在浙江各级党委政府敢于当担的氛围中建设和发展起来的。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的“八八战略”、“两富两创”和“两美浙江”发展战略,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政策,积极主动转变政府职能和机构改革,经过一年的努力,省级层面行政许可事项从706项削减到400余项,非行政许可事项从560项减少到近100项,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以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为例,减少审批事项40余项,内资企业审批登记两天完成,外资企业三天完成,这一速度已超过上海自贸区。消除体制性障碍,鼓励民营经济进入混合所有制国有企业改革、放宽民营资本进入领域。全面和大力创新财税和金融支持体系,促进民营经济“高精尖”发展,助力民营企业稳定发展。积极引导在外浙商资本、资源、人才、信息、技术等优质生产要素回流。
二、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上看,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步入增速换挡、经济结构调整、政策消化三期叠加。当前,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如下:
一是浙江民营企业转型升级速度缓慢。浙江提出转型升级历经10余年,但“小、散、弱”的现象并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据调研,全省小微企业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0%以上。浙江民营企业在市场上仍然是资源要素的竞争,拼的是价格,低端锁定的发展势能和路径依赖惯性过大。低端同质化竞争严重,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浙江民营企业造成的国际贸易摩擦越来越多,占全国总数的1/3强。从中国民营经济500强榜单来看,2014年入选的浙江民营企业有138家企业,而2006年是206家,降幅高达33.8%。浙商文化中短期、功利主义盛行,民营企业家对知识创新、企业转型升级以及长远战略规划普遍缺乏,对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不够重视,调研了解到资产规模和销售额1亿左右的民营企业中,不少民营企业家的“土豪气”过重,员工缺少归属感,人才流失严重。
二是浙江民营企业发展受资源要素约束严重。近年来,随着发展阶段的变化和节能减排硬约束的强化,民营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地遇到了用地难、融资难、用工难,以及原材料成本、融资成本和工资成本快速上升等问题,使那些靠拼资源、拼环境、拼价格的“三拼”民营企业面临生存的考验。调研中路桥区有关企业反映,目前50%的土地指标给大项目,剩下绝大部分用于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用于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土地资源极少,目前区内土地价格最高已达100万元/亩。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自身积累和民间借贷,直接和间接融资都存在较大困难,主要表现为贷款担保难,抵押手续繁,信用中介服务体系发展滞后。虽然出台了信用担保、风险投资等方面的政策,但具体操作在基层落实难。浙江民营企业大多是从个体经济发展起来,大中型企业比例较低。小企业自主创新意识普遍较弱,创新能力较低,拥有知识产权的企业少,贴牌生产企业较为普遍,企业竞争力普遍不强。
三是浙江民营经济的“空心化”趋势比较明显。从调研情况看,由于浙江土地等资源要素的严重制约,加上外省招商引资的门槛普遍低于浙江等因素,造成了浙江民营企业转而迁往外省甚至是东南亚等国,使浙江经济“空心化”的趋势比较明显。有的民营企业家精神有衰退迹象,认为“以前可以嚼着梅干菜闯江湖,现在吃上了鲍鱼就不愿冒险了”。有的民营企业管理者年纪过大,观念老旧,接班人培养出现断层。企业产权往往与企业家的个人产权混合在一起,没有形成现代企业所具备的独立和完备的产权制度,一元化产权结构导致摆脱不了家庭血缘关系的干预。由于缺乏具备现代管理理念的经理人,企业的管理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的程序,管理和决策有较大的随意性。有的企业家热衷于赚快钱、短期钱,将资金投向房地产、矿产等产业,造成资金链断裂,部分社会责任弱化的民营企业家,甚至采取恶意破产、跑路等方式逃避债务,使原本经营还不错的联保企业被拖入困境。
三、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浙江要积极顺应新常态,立足浙江实际,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着力推进民营经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由此,调研组提出对策建议如下:
一是绘制民营经济发展新蓝图。民营经济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后浙江经济的发展史就是民营经济的发展史。习近平总书记曾精辟指出:“温州的实践是浙江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希望温州把这部创新史继续写下去,探索新的规律,创造新的业绩,写出新的经验,为全省带好头,也为全国作示范。”坚持和发展浙江民营经济符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符合我省全面深化改革的前进方向。当前,正值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从“十二五”向“十三五”过渡的重要转换期,也是民营经济实施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应将民营经济发展作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镇空间规划和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相关专项规划,统筹推进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在总结浙江民营经济前阶段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力量深化研究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模式、发展路径、体制创新、政策保障等重点问题,尽早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民营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研究制订十三五时期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规划方案,强化规划方案的执行刚性,积极发挥规划方案在引导民营企业家树立信心、引导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关心、引导全社会理解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推进“温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尽早获得国务院审批,并在省内建立一批省级层面的民营经济发展示范区,为新常态下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全省共同努力,将我省建设成为全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引领区、民间资本市场准入先行区、民间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民营发展环境优化新样板,继续为全国民营经济发展做出新贡献。
二是加快促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面对近年来内外环境剧变,浙江出现了用工荒、产业空心化苗头、互联网冲击、资源要素瓶颈进一步凸显等新问题、新矛盾。对此,应对之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不以GDP为单一的维度,而是以多维的结构、效益、质量来考量。着手解决许多结构性问题:通过“腾笼换鸟”,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层次提升和产业组织创新;通过“机器换人”,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产业技术创新;通过“空间换地”,全域优化生产力布局,实现要素利用发展创新;通过“电商换市”,让传统制造业找到新市场,让传统市场找到新业态,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在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同时,关注新经济、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加快发展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产业,以增量优化带动存量调整。尤其要重视信息经济的发展,坚持协作化、共享化、智能化的经济整合发展方式,嫁接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以及引进优秀企业、人才、项目,克服老化的蔓延,完成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改造。要充分发挥省内高新科技园的优势,积极推广“政府主导、企业专业化运营”的模式,做好大项目、优质企业的招引工作,尤其是世界500强、中国民企500强、中国软件出口二十强,美国、以色列、欧洲等国际先进孵化器的引进工作。总结推广吉利、阿里巴巴等民营企业成长路径,引导民营骨干企业走高端化、品牌化和国际化之路,形成一批带动力大、辐射面广、国际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
三是破除民营经济发展资源要素制约。块状集群经济是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形态,是集聚集约发展的重要方式,是破解资源要素制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按照高水平开发、高强度投入、高密度产出的要求规划建设好各类园区,使之成为现代产业集群建设的核心区。据路桥区金属再生资源产业基地经验,建设一批小微企业基地,积极推动原有大量家庭作坊式小微企业入园集聚发展,是高效利用土地空间资源的有效做法。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加强专业化配套协作,全面提升集群品牌竞争力。资源节约、生态环保是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的内在要求。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鼓励应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绿色企业创建行动,继续深化结构减排、科技减排等措施,有序推进重点行业污染整治,加快解决行业性、结构性的突出环境问题。坚持“停劣上优”、“腾笼换鸟”,“以亩产论英雄”,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和增长模式。大力推进金融、科技和人才等要素与民营企业的对接,大力发展地方银行,增加小额贷款公司数量,设立相关基金,引进风投资金,以基金作为撬动杠杆;理顺产学研互动落地机制,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扶持力度;加快培养和引进适应民营经济发展的企业家、职业经理人、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强大扶中育小,不断增强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是强化民营企业信用建设。政府主动转变职能,减少事先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大力打造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涵盖企业诚信守法、履行社会责任和违法经营行为、交易失信行为等信息记录的政府平台,开放整合各部门信用数据,明确各级政府部门的信息共享规则和开放责任,用制度和透明使企业不敢失信,“一旦失信,事事处处受限”。注重质量、诚实守信是企业的立身之本,也是企业最基本的社会责任。引导民营企业要把追求经济效益和实现社会效益结合起来,坚持质量立业、诚实经营、公平竞争,走敬业、诚信、守法的发展道路。要完善企业信用档案,充分发挥政府信用平台监督作用,建立失信企业“黑名单”并实时向社会公开,构建“守信为荣、失信为耻”的社会舆论氛围。严格保护民营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创新的种子,建立更为完备的知识产权侵权的仲裁和惩戒机制,严厉打击和有效遏制知识产权侵权和违法犯罪行为。倡导民营企业自觉维护劳动者权益,切实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积极投身慈善公益事业。
五是打造民营经济最佳发展环境。调研中路桥区部分民营企业负责人提出,民营经济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都是浙江经济的重要支撑和基础,既要尊重市场在民营经济发展有关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要坚持政府对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继续深化政府自身改革,再造民营经济发展新优势。当前,要着重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打造“办事最快、审批最少和服务最优的政府”,加快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提升政府的有效治理能力。加快实施“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即实施“政府权力清单”,全面清理政府权力;实施“政府责任清单”,明确政府职责;实施“企业项目投资负面清单”,制定核准目录外企业投资项目政府不再审批的具体办法;制定“政府部门专项资金管理清单”,省级政府部门一般不再直接向企业分配和拨付资金,也不再直接向企业收取行政事业费;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的行政审批“一张网”,形成“一站式”网上办理和“全流程”效能监督。通过改革,增加部门间的协同,发挥信息技术的联通作用;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大幅度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和干预,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要素价格的干预,建立健全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加快打造尊重市场、尊重规律的“有限”政府,服务到位、监管到位的“有为”政府,严格依法行政、规范高效运转的“有效”政府。建立由省领导负责和有关部门参加的民营经济发展组织领导机制,定期研究决策民营经济发展重大问题。设立财政专项资金,依托有关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设立民营经济研究咨询培训机构,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来源:浙江省委党校
本文来源: 中小企业
02.12.2014 00:56
1-7月浙江网络零售逆势增长10.6%
中新网杭州9月14日电(记者 郭其钰 实习生 苏礼昊)14日于杭州举行的浙江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奎介绍,1至7月,浙江累计举办促销费活动近1600场次,实现网络零售额超1万亿元,同比增长10.浙江网
浙江近五年基础研究经费年均增长21.1%
中新网杭州9月10日电(钱晨菲 徐翘楚)“浙江正在加大投放,补齐基础研究的‘短板’。据统计,浙江基础研究经费投入从2015年的26.浙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