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武义:青山绿水间逐梦“绿富美”
中新网金华10月30日电 (记者 奚金燕 实习生 陈洁 ) “阴崖含秀色,温谷吐潺溪”,浙江中部腹地深处,层林掩翠间,一座“温泉之城”熠熠生辉,宛若点缀在绿带间的璀璨明珠。在浙江武义,“浴罢恍若肌骨换”的天然温泉将养生韵味淋漓展现,散落的古村落间流转着百年斑驳的时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描摹着峭壁峡谷的遗世静美……
正是这样一座隐匿于大山深处的山水之城,曾经也是浙江省26个相对欠发达县(市、区)之一。2015年,根据浙江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武义成功摘掉了“欠发达县”的帽子。
“‘摘帽’后,我们锁定一个‘绿’字,提出了‘生态发展、绿色崛起’的发展思路,让武义的绿水青山更加焕发生机,争当发展的‘绿富美’。”金华市委常委、武义县委书记钟关华如是说道。
在“摘帽快跑”的过程中,武义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富县、科技兴县”发展战略,以绿色崛起破题发展文章。如今,武义县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0713元和13672元,分别增长9.2%和10.0%;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达8470元,增长22.5%,其中超8000元农户的比重达56.7%。
重拳出击擦亮生态底色
金秋时节,踱步在武义县西南部的俞源村,如同徜徉在山水墨色间的村庄田园。古朴的老宅在百年岁月的流转中静默无言,潺潺的溪水轻快地弹奏一曲绵延百年的水乡歌谣。
生态,是绿色崛起中最基础的一抹底色,深谙此理的武义,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环境整治“组合拳”,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今年4月,武义将逐村整治工作与全县开展的“两乱”整治工作相结合,由乡、村两级组成排查队伍,按照“一处违建都不落下”的标准开展违建排摸,建立违法建筑的详细档案,由村级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带头自拆,分片包干,拆除一处销号一处。
在武义县白洋街道下厅前村,一场自上而下的拆违行动正在火热展开。“我是村干部,自己家的违法建筑不拆,工作还怎么进行下去?”下厅前村村委会主任吕礼平利用自家老屋和门前空地占地200平方米搭建了钢棚,办了家收缩膜加工场。在“三改一拆”热潮中,他做通了妻子、母亲的思想工作,并叫上十多名拆违人员,在一天内全部拆除,打响该村拆违的第一枪。
伴随着灰尘弥漫、机声隆隆,违法建筑纷纷倒塌;“城中村”里楼房林立、绿树成荫,脏乱差中改出了城区“黄金地”;通过房屋立面改造,绿化、排水、道路修复,老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废旧厂房变身文化创意产业园,一举成为抢眼的旅游胜地……
“我们念好‘拆、治、归’三字经,坚决向低小散宣战,向脏乱差宣战。”钟关华告诉记者,这场仗,武义打得坚决而果断。
据悉,去年武义共拆除违法建筑93.6万平方米,新启动城中村改造3个、危旧房改造重点村8个,累计完成“三改”101.8万平方米。
一手紧抓“无违建县”创建的同时,武义另一手也牢牢推进“五水共治”。
在武义县大田乡大公山村,沿着熟溪河岸绿道漫步,近处碧波荡漾,远处岸边湿地水牛悠闲小憩,一派祥和田园之景。这条贯穿武义县城的“母亲河”,眼下的清澈平和,让人难以将其与几年前脏乱的环境联想在一起。
“几年前这里聚集着数十家脏乱不堪的畜禽养殖场,河水受到污染变黑发臭。”大田乡政府负责人告诉记者,2013年底,武义开展“五水共治”工程,并将熟溪整治列为全县重点项目,“我们对养殖场进行了拆除,只在山上保留了19家,并根据农业的环保要求,必须做到零污染排放。”
自五水共治开展以来,武义认真对照省级“清三河”达标县的标准,全面开战达标县创建。与此同时,严控源头抓治污,狠抓工业、农业污染整治,严控农村生活污水管理,把项目建设作为治水工作的主抓手。
记者了解到,武义已实施治水项目837个,完成城市污水处理厂一期提标改造和二期扩建工程,开工建设第二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率93.19%。开展工业功能区截污纳管,全面实施排污口“一口三哨”监管机制。实施了204个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受益农户28000余户。
“目前,武义县域内79%的地表水达到Ⅱ类水质,29条干支流全部达到Ⅲ类以上水质,环境空气优良率90%,去年还获评浙江省级“清三河”达标县,荣获了大禹鼎。”钟关华表示,经过几年的奋战,武义的生态基底进一步得到了夯实。
腾笼换鸟高悬科创之帆
当违章建筑在这片土地上销声匿迹,难觅踪影;当深受肆意排污之害的池塘河流恢复往日之清颜,这片土地以一抹清亮的生态底色为产业转型升级创造更多空间和可能。
“环境改善的同时,产业也在悄然转型,过去的猪棚如今变成大棚,养鹅场变身民宿,旧厂房改造成了电商园,老矿区上建起了萤石博物馆……”在钟关华看来,这场轰轰烈烈的腾笼换鸟之举,是武义高悬科技创新之帆,实现弯道超车的发展谋略。
来到位于武义县北部三江口区域的武义科技城,四个“大烟囱”赫然耸立,这座极具特色的地标性建筑十分吸睛。
“这儿原本是一个水泥厂。”指着四个威武的大家伙,武义科技城管委会主任徐曙将它们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
原来这四个结实的水泥桶当年由水泥厂出资建设,但建成后便一直处于荒废状态。“后来我们就因地制宜,索性以这四个水泥桶为构架,改造成了一栋10层的办公大楼。”徐曙告诉记者,大楼自投入使用以来,已经有14家企业入驻,武义汉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正是其中之一。
这个年轻的IT公司去年12月份进驻,享受着扶持政策的巨大红利,深深扎根于这片科技创新热土。“这里环境很好,是一个极具专业性和公信力的科技服务平台,也能经常感受到政府对我们这类科技服务公司的关心。”该公司副总经理周挺春告诉记者,科技城免去了他们三年的场地租金,为创业创新型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宽松的空间。
那边,科技服务平台的构筑正如火如荼,这厢,为培育微小企业、激活万众创新的大众创业平台也如冉冉升起的新星,迎接无限可能。
在武义经济开发区开发大道与莹乡路交汇处,一栋高楼拔地而起,“武义农村电商创业园”几个大字引人注目。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兴起,武义本地企业泽群实业有限公司瞅准这片电商热土,联合海伦轻纺有限公司,利用空闲厂房兴办起电子商务园。
在绿色崛起的过程中,武义不遗余力地构建着科技创新的温床。武义科技城电商孵化园、桐琴电商产业园等5个平台入选金华市国家级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这座屹立千年的江南古城,正在源源不断地为自身注入科技创新的新鲜血液,在时代新风口以智慧活力之貌实现“摘帽快跑”。
妆点山水掘金美丽经济
牛头山奇峰翠谷,大红岩绝壁千仞,千丈岩万亩竹海……坐拥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武义从不愿辜负这大自然的恩赐,早在2012年,武义县就提出“生态景区全域化”的发展理念,牢牢守住“生态”这张底牌,从而将其优势实现最大化。
2015年,武义温泉小镇入选浙江省37个特色小镇,以温泉而兴,又不仅仅局限于温泉的武义,在青山绿水间做足了文章,“冬春泡温泉,夏秋玩生态,四季乡村火,全年无淡季”是对如今武义旅游的形象描述。
在刚过去不久的十一黄金周,武义交出了一份让人欣喜的旅游答卷:7天共接待游客124.5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2%和105%。
位于武义县王宅镇要巨村的花田小镇是今年国庆旅游档的一大亮点。长春花、鸡冠花、孔雀草、格桑花、万寿菊、向日葵等20余个品种近500万株花儿汇聚成一片壮观的花海,在五彩斑斓的“花花世界”或骑行,或慢走,驻足凝眸间,是洒落一地的浪漫与闲适。
花田小镇董事长助理许俊告诉记者,国庆期间景区接待游客达50.2万人次,高峰期一天更是达到了8.23万人次,“目前已经完成200余亩花卉的种植,目前的花海只是花田小镇‘花花世界’子项目部分,这里总规划约5100亩。”
当青山绿水经过精心妆点引得游客纷至沓来,民宿巧妙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好山好水的主客共享。
十一期间,位于武义县大田乡大公山村熟溪畔的一水间精品民宿,火热程度不亚于花田小镇。穿越一片百年构树柳树,眼前豁然开朗,白墙黛瓦的江南院落将水乡的婉转悠扬诠释得淋漓尽致。孤舟独钓熟溪畔,农味茶香留齿间,连空气里都飘渺着几抹淡淡的乡愁。
曾经只是“到此一游”最后却被此情此景吸引的福建女孩陈三美,如今是这座民宿的管家,她告诉记者一水间的入住率平均可达70%,节假日基本是一房难求。
虽然定位于中高端,价格也不显得那么接地气,但一水间仍旧凭借着自己的独特魅力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引得周边甚至国外的游客纷至沓来。
“这里离县城6公里,隔绝了都市的嘈杂,却又不失乡野的乐趣。”陈三妹介绍说,周边清水湾沁温泉、璟园、萤石博物馆、郭洞等景区串联环绕,地理位置极佳。
在武义,一幅山清水秀、路畅景美、鱼游鸟飞的生态旅游蓝图正缓缓展开。记者了解到,武义生态旅游业增加值11.2亿元,增长5.75%,农家乐总收入增长41%,农家乐床位数增长33%,与此同时,温泉小镇、田园美镇、桃园福镇和畲乡古镇这“旅游四镇”的建设也在全力推进中。
对于武义的未来,钟关华用一句话来形容:“信息智造高地、健康休闲宝地、文化时尚名地、生态宜居福地。”青山绿水间的武义,站在时代新风口,将绿色崛起的内涵不断丰富提升,跑出独具武义特色的绿色“加速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