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服务业企业效益得到有效提升

27.10.2015  17:31

     

  近年来,浙江服务业发展处于全面提升信息化、国际化、规模化、品牌化的重要时期,因此将关注点从总量规模的扩大转移到规模、效益并重发展上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相关经济理论,从浙江实际出发,建立完善了服务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12-2014年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数进行了测算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以来全省服务业企业效益得到了有效提升,年度指数均运行在较优水平,并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 

  一、背景 

  近年来,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2013年,全国服务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比重为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标志着中国或将进入服务经济时代。2014年,浙江服务业增加值为19221亿元,比上年增长8.6%,高于GDP增速1个百分点,连续10年快于GDP增速和工业增速,三次产业比例为4.4:47.7:47.9,“三、二、一”产业格局基本形成。但服务业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增长方式粗放、生产率水平低下、竞争能力弱等问题。为适应宏观经济从高速发展时期转入中速发展时期、从扩容提速转入提质增效的经济新常态需要,建立和完善服务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经济效益进行测算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二、服务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 

  (一)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和内容 

  从去年开始,我们着手建立服务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以满足对服务业企业效益情况的跟踪监测需要。指标体系以导向性、可操作性、科学合理性、简便易行性为原则,立足现行浙江省的服务业统计报表制度和企业财务制度,从管理能力、获利能力、效率水平、发展能力和贡献能力五个方面选取12项指标来建立服务业经济效益评价体系[1]。 

  (二)综合指数的合成方法 

   1. 设定标准值  

  为了达到各地区和各行业之间的横向比较和时间序列上的纵向比较,根据每个指标的特点分别设定评价标准值。 

  将第i个指标的评价标准值记为 X i 标准 。 

   2. 确定指标的上、下限阈值  

  参考2012-2014年各季全省服务业各行业、各市中相应指标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全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极端情况确定所有指标的上、下限阈值。将第i个指标的实际值记为X i ,权重为W i ,下限阈值和上限阈值分别为X i min 和X i max 。       

   3. 指标无量纲化  

  第i个指标无量纲化后的值记为Z i ,第i个指标的评价标准值无量纲化后记为Z 1 i  

  (1)正指标无量纲化计算公式: 

     

  (2)逆指标无量纲化计算公式: 

     

  (3)具有最优值的指标无量纲化计算公式:假设第i个指标有最优值X i 最优 (如资产负债率,根据国际通行标准资产负债率保持30%-60%相对合理,则设定资产负债率最优值是45%),无量纲化计算公式: 

      

   4. 指标权重的确定  

  采用专家打分法(Delphi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详见表1)。 

  表1  浙江省服务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及权重

分类指标

权重(%)

一级指标

权重(%)

1.管理能力 

20

(1)资产负债率 

10

(2)资本保值增值率 

10

2.获利能力

25

(3)成本费用利润率 

10

(4)营业利润率

10

(5)资产报酬率 

5

3.经济效率

30

(6)薪酬增加值率 

10

(7)资产周转率

10

(8)劳动生产率

10

4.发展能力

15

(9)营收增长率 

10

(10)净资产增长率 

5

5.贡献能力

10

(11)社会贡献率 

5

(12)社会积累率 

5

 合计

100

 

100

      5. 分类指数和总指数的合成  

  (1)分类指数的合成方法。本体系由管理能力、获利能力、效率水平、发展能力和贡献能力五个分类组成。将某一类的所有指标无量纲化后的数值按其权重计算得分后,与评价标准值算的得分按公式4计算得到相应的分类指数。 

     

  (2)服务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的合成方法。将服务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中五个方面的分类指数按公式5计算得到服务业经济效益指数。 

      

   6. 指数评价标准与含义  

  根据服务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的设计原理、各指标的评价标准值设定及指数的综合合成方法,将 服务业经济效益的优劣情况划为四个等次: 优(指数大于100)、良好(指数在90~100)、一般(指数在80~90)、差(小于80)  

  三、实证分析 

  依据上述服务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和2014年全国、2012-2014年度及各季浙江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不包括金融、房地产、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数据,对全国及主要省(市、区)、全省、各市及重点服务业行业的企业经济效益指数进行了测算。总体上看,2012年以来,浙江省服务业企业效益得到有效提升,年度指数均运行在优水平,并呈现上升趋势,2012、2013和2014年全省效益指数分别达到100.1、103和105.3。 

  (一)与全国及主要省(市、区)的比较情况 

  2014年度全国及主要省(市、区)的效益指数测算结果显示(详见图1),我省服务业经济效益指数位居全国前列,企业效益优于大部分省(市、区)。2014年我省为105.3,比全国平均水平(96.6)高出8.7个点;比北京(98.7)、上海(102.8)、江苏(97.9)、福建(94)、广东(98.7)分别高6.6、2.5、7.4、11.3、6.6个点;仅比山东(110.8)低5.5个点,其中,山东省效率水平指数比我省高21个点,反映了山东省服务业企业在资金周转、劳动力投入产出等方面效率较高,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图1  2014年全国及主要省(市、区)服务业经济效益指数

 

     

  (二)指数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动特点 

  从2014年全省各季的服务业经济效益指数来看(详见图2),全年最高点出现在2014年第四季度,达到111.7(由于数据取得原因用9-11月代替第四季度),因大部分企业均有年终入账和年终奖的传统,所以年底呈现出来的整体效益状况相对较好;第二、三季度运行比较平稳,分别为105.1和103.5。2015年一季度有所回落,主要逢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大部企业1月份开始放假停工,从业人员返乡,春节以后才开始进入正常生产状态;二季度开始,指数回升较快,达到108.3,比2014年二季度高3.2个百分点,说明2015年二季度服务业企业经济效益好于上年同期水平。 

图2  2014-2015年全省季度服务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数

 

    

  (三)新兴服务行业经济效益优于传统行业 

  从各行业服务业效益指数看(详见图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经济效益指数居各门类之首,2012-2014年三年分别达到156.7、170.2和169.7。居第二、三位的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两个行业2012-2014年三年分别为125、124.5、124.5和116.9、125.6、134.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是科技驱动发展的新兴行业代表,在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科研力量不断被重视的现在,其比其它行业在企业效益发展上存在较大优势;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随着健康、养老服务不断被政策惠及,经济效益逐年快速上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作为传统服务行业代表,总体水平相对偏低,指数在行业中名列倒数第1、3位,但转型升级成效已有所显现,效益指数2014年比2012年分别提高了2和0.4个点。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是唯一呈现逐年下滑趋势的行业,2012-2014年三年分别为91.7、88.3和87.5,主要原因是这个行业以提供公共服务为主,偏向非营利性质,因此企业效益不高并逐年走低。各行业经济效益指数发展变化的特点反映了我省“调结构、促转型”的发展战略初见成效。 

图3 2012-2014年各行业服务业效益指数

 

     

  (四)地域特点明显,龙头优势突出 

  从2012-2014年全省分地区的数据看(详见表2),各地区因地理位置、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不同,服务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数也各有特点:杭州作为省会城市,汇集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加之近几年信息软件产业和电子商务的大力发展,企业效益逐年上升,2012-2014年三年的服务业经济效益指数分别达到104.9、112.6和115.8;金华依托“商贸型城市”——义乌对全市服务业经济的幅射和带动,服务业经济效益指数一直维持在优水平,但随着电子商务对传统商贸行业的不断冲击,金华服务业企业效益情况出现下降态势,2012-2014年三年的服务业经济效益指数分别为110.2、108.7和107.8;舟山、丽水等受产业单一、交通不便等因素影响,服务业经济效益指数位居全省最后,2012-2014年三年两市指数分别为84.4、77.8、80.1和85.5、84.6、94.1;其它市较为平稳,三年指数基本都维持在良好水平。从2012年和2014年达到优水平的地区数量看,2012年为4个,2014年减少到2个,一些地区企业效益有所下降,但全省2014年指数却比2012年提高了5.2个点,反映了像杭州、金华等优势地区对全省服务业经济效益发展的拉动作用在逐年上升,服务业企业效益的区域不均衡性有所扩大,须引起重视。 

表2  2012-2014年各市年度服务业经济效益指数

    地区                时间

2012

2013

2014

杭州市

104.9

112.6

115.8

宁波市

98.0

95.1

99.8

温州市

102.4

99.4

95.0

嘉兴市

100.2

100.1

98.1

湖州市

92.6

95.4

91.0

绍兴市

95.5

97.4

98.0

金华市

110.2

108.7

107.8

衢州市

93.3

106.3

91.3

舟山市

84.4

77.8

80.1

台州市

96.1

95.2

98.5

丽水市

85.5

84.6

94.1

      (五)服务业经济效益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人均GDP是反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或富裕程度的一个主要指标,但与服务业效益指标的对比情况来看,人均GDP高的地方并不见得企业效益情况好。与按人均GDP的排序结果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服务业经济效益指数与按人均GDP排序的差异较大。以2014年数据为例(详见表3),人均GDP位于前列的市,企业效益状况不一定较优,如舟山、湖州人均GDP分别居全省第3、6位,但服务业效益指数却居第11、10位;而一些人均GDP排名靠后的市,其企业效益发展却相对较好,如金华、台州人均GDP分别居第7、8位,但服务业效益指数分别居第2、4位。 

表3  2014年各市 服务业效益指数与 人均GDP 排名对照

地   区

服务业效益指数排名

人均GDP排名

杭州市

1

1

宁波市

3

2

温州市

7

11

嘉兴市

5

5

湖州市

10

6

绍兴市

6

4

金华市

2

7

衢州市

9

9

舟山市

11

3

台州市

4

8

丽水市

8

10

      (六)分类指数体现服务业经济效益各方面特点 

  从各分类指数来看(详见图4),管理能力指数相对偏低,并且波动较大,2012-2014年三年全省管理能力指数指数分别为97.8、102.1和98。管理能力的核心是从业人员素质,从这三年管理能力指数看,浙江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没有完全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特别是高级管理类人才的短缺或将成为制约我省服务业企业发展的瓶颈。获利能力指数增长平稳、效率水平指数增长加快,两者2012-2014年三年指数分别为103.2、105.5、106.8和98.9、102.3、110.6。这与浙江民营经济发达的经济结构有关,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民营经济在服务业发展中有较强的获利能力并追求更高的效率水平。发展能力指数较为稳定,三年指数分别为101、102.9和102.1,这与浙江自身资源优势不足和国家政策偏向较少有较大关系,发展空间受到抑制,例如金融、国际航运等领域由于上海经济辐射,长期只能处于补充地位。贡献能力指数有所上升,2012-2014年三年指数分别为99.7、100.9和104.5。由于税收政策与贡献能力密切相关,浙江2012年12月1日加入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2014年又分别将铁路运输和邮政服务业、电信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营改增”政策促进了企业的贡献能力的提升,2014年全省贡献能力指数比2012年提高了4.8个点。 

图4   2012-2014年五个分类指数年度指数

 

     

  四、结语 

  本文在服务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改进和完善了综合指数的合成方法,并测算了2012-2014年全国、全省分地区、分行业的服务业经济效益指数,更为直观、清晰地反映了浙江服务业企业效益的现状和发展变化情况。科学、合理地利用服务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效益指数进行测算分析,可为我省服务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信息参考,有助于推动服务业经济效益质量不断提升,从而促进宏观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对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综合竞争力和行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服务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数在全国范围的适用性上,还需综合考虑全国范围的服务业经济效益发展特点并做进一步完善。 

     

                                                                                            (省地方统计调查局三产处  陈志林) 

 

 

  

  [1]详见《浙江省统计局简报》统计分析专刊(第1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