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浙江文成新农村:文明之花“遍地开”

14.09.2018  18:04

  中新网9月13日电 乡村振兴不仅要“面子”好看,更要注重“里子”。聚焦山清水秀的浙南山城——浙江文成,乡村处处绽放“文明之花”。

  风雨十年、敬老不歇的古道热肠;扎根库区30年,送医送药的医者仁心;离婚后依然几十年如一日照顾公公婆婆的仁心孝举......文成乡风建设的“文明之花”结出了累累硕果,成为人们口口相传的佳话。

  为让“文明之花”更加枝繁叶茂,近年来,文成县在乡村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发扬孝德文化,让“最美”故事走进寻常百姓家,创造了乡风文明的“文成样本”。

   移风易俗:红白喜事有了新办法

  以前,文成县红白喜事惯于大操大办,人数规模、红包等攀比的陈规旧习,让不少家庭“苦不堪言”。如今的文成,家家户户提倡红白喜事简办,积极响应移风易俗的“新办法”。

  2018年9月,《文成县进一步深化丧葬陋习整治工作的实施方案》的出台,对丧事办理进行了进一步规定和限制。一系列丧事陋习整治行动也将开展,确保大操大办、丧事扰民行为能够得到遏制,全面树立文明简办丧事的新风气。

  “以前办一场500人左右的白事要花50万左右,现在只需要4到5万。以前是比排场,现在是比文明,大操大办少了,简化节约的多了。”文成县玉壶镇东溪社区侨联主席胡瑞勇感慨道。

  据文成县文明办工作人员介绍,村镇专门设立了红白理事会,以监督村民“移风易俗”。此外,树葬、海葬等新型的殡葬形式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除了白事,红事也涌现了传统婚礼进礼堂、新式婚礼进草坪的新形式,都十分受群众欢迎。

  据了解,移风易俗已被纳入文成县文明村镇测评体系,文成还从推行随礼封顶制和宴席套餐制、建立健全“一约四会”和乡贤理事会、开展乡风评议等方面进行量化打分,促进文明村镇建设。

  德孝进村:最美文成人始终把“孝”放在心中

  在乡风文明建设的进程中,除提倡移风易俗“新办法”之外,文成县同时弘扬当地人文底蕴,传承及发扬好“德孝文化”。

  “祖母九十没有牙,就买软物孝敬她。善待祖母二十年,邻里无不称赞她。”走进文成县珊溪镇街头村文化礼堂,一首首出自“乡村名嘴”包学冠笔下的“孝顺打油诗”在墙上跃然而现,鲜活地述说着二十六年来街头村评选出的孝顺事迹。

  今年85岁的包学冠是街头村老年人协会副会长,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采写当地孝顺事迹,编纂孝德打油诗、歌曲等,组织孝德文化评选,用先进榜样来带动孝顺之风。

  “在老包的积极推动下,村里的孝顺的风气越来越浓厚。”街头村村支书罗文旺介绍称,在孝德文化的感染下,村民们过年过节团圆的多了,在外工作的村民回家陪老人的也多了。

  街头村村民王邦具是当地一家公司的董事长,尽管平时工作繁忙,但他坚持陪同90多岁的父母一同吃中饭、晚饭已有两年多的时间,被村里人赞为孝子。王邦具说:“之前陪父母的时间并不多,现在陪他们吃饭,可以让他们每天都看见我,让他们不再孤单。”

  街头村的孝老文化只是德孝文成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近年来文成县通过民间道德设奖、孝道人家、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先后评选出孝贤、乡贤等各类道德模范上百人次,累计共40余人上榜市级以上身边好人评选。如今,文成“人人崇尚美,个个奉献爱”蔚然成风,践行孝德,已经成为每一个文成人的自觉行动。

  讲“最美故事”:让“民间力量”引领道德风尚

  发挥“民间力量”,丰润道德厚土也是文成县乡风建设的重要一环。为使民间道德模范发挥引领作用,文成县积极开展“最美”好故事宣讲,将“最美”精神送到基层。

  “二十年如一日,照顾痴傻邻居母子俩,垟尾村这个老人不容易。”“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他不就悉心照顾中风卧床母亲14年吗?”在赞叹、感慨声的交织中,一场“最美文成人”好故事宣讲活动在珊溪镇鳌垟文化礼堂上演。

  坚持12年义务为敬老院老人理发的林炳良;扎根珊溪水库库区30年为村民送去医疗服务的社区医生张云雷;献血两万多毫升的“献血达人”朱福财....。。这些“最美文成人”点亮了文成最闪亮、最温暖的人性灯火,为文成培育了更为深厚的道德沃土。

  据悉,由文成县委宣传部组织开展的“最美文成人”好故事宣讲已送进全县10多家文化礼堂,开展至今已举办近1000余场。并举行“最美文成人”巡讲、道德红榜进校园、“道德模范在身边”故事会宣讲等活动30余场,同时发动乡镇积极挖掘身边的最美人物、最美事迹,做好本乡镇“最美文成人”好故事宣讲活动,让文成的“最美”之花遍地绽放。

  如今,这股“最美”精神汇聚成的“民间力量”正推动着民间道德建设。近年来,文成县积极开展民间道德设奖工作,以"民"字当头,打动民心,用"民"奖影响民风。结合民间设奖体系,设立“街头村孝顺子孙奖”“张鑫助学奖”等民间道德奖273个,共挖掘、培育、树立各类先进典型500多人。

  纵观当下的文成,乡村建设“如火如荼”,乡风文明的“文成品牌”越发枝繁叶茂,建设乡风文明的新农村,也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潘沁文 陈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