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育报:服务G20,他们在行动
“办好G20,志愿我先行。”8月20日,距离G20杭州峰会召开还有15天,1000余名峰会志愿者代表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举行了宣誓仪式。这一刻,“小青荷”们已等待多时。
难忘训练时的艰苦
峰会筹备期间,针对学生志愿者共开展了通用知识培训142场,集中专业知识培训42场,教师领队培训14场,礼仪形象、外语口语强化训练69场。同时,结合峰会第一次演习、亚组委会成立大会、国际动漫节及峰会系列筹备会议等演练166场,并开发网络版“培训课程”,供志愿者选修学习。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烹饪专业学生王旭说:“到现在仍然难忘训练时的严格和艰苦,为了练习传菜时的稳定性,方形托盘放上3块砖头,砖头上还有一杯几乎全满的水,总重10多公斤。双手端盘站立3分钟,然后再绕周长200米的宴会厅一圈,结束之后继续站立3分钟,上午和下午各进行9轮。”
本届峰会,王旭和他的100多名志愿者同学被分配到西湖国宾馆、西子宾馆和柳莺里酒店,主要负责烹饪、餐饮宴会服务和客房服务等岗位。“学生的辛苦付出是值得的,能够为国宴这样规格的宴会服务,这是他们难得的锻炼机会,也是难忘的人生经历,对他们的成长大有好处。”浙商职院旅游烹饪学院院长骆高远告诉记者。
上岗前,浙江传媒学院双语播音专业学生都昕竹接受了传递话筒培训。她说:“在传递话筒中,要保证传递话筒与主持人一致,有眼神的交流;不要挡镜头;一旦出现杂音就属于大的播音事故。”
志愿者马佳妮在“小青荷”服装发布会上站在最中间,她说:“我同学在《长春晚报》上看到我穿着志愿者服装的相片,特意寄了一份报纸给我。其实她不知道的是,为了能掌握好节奏,我们排练了几十遍,甚至要不断练习嘴型,但是直到现在,一想起《志愿者之歌》的‘有你有我有爱’,依然禁不住嘴角上扬。”
作为杭州地区之外唯一一所承担志愿服务工作的高校,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早在4月就为志愿者编写了《志愿服务常用外语79句》,这是一本32开大小的随身翻译手册,共有9种语言,每种语言包含了79句常用语介绍。册子中有迎接、送往、会议引导、紧急情况等内容,不仅用于34名志愿者的口语情景训练,并且为志愿服务提供了很大帮助。
感谢志愿者们的服务
峰会录用的4000余名会场志愿者中,研究生占20%,英语水平在四级以上的占95%,还有部分德语、法语、阿拉伯语等小语种志愿者。
“在巴西,朋友碰面时要有力地握住对方的手。”这是浙江外国语学院葡萄牙语专业学生杨楚乔在G20杭州峰会期间,从巴西代表团的一位嘉宾那里学到的。杨楚乔被分配在黄龙饭店大堂从事翻译工作,这项工作任务繁杂但却有趣。有一次,一位巴西代表团的嘉宾看中了酒店内的一瓶葡萄酒,想买下它,可是大堂工作人员不明白嘉宾的意图。在杨楚乔的帮忙沟通下,巴西客人顺利买下了这瓶心爱的酒。“峰会上的志愿服务锻炼了我的口语能力,是一次‘实战演练’。”杨楚乔坦言。
而对于朝鲜(韩)语专业学生元婷婷来说,本届峰会充满了温暖和互动。韩国总统朴槿惠离开酒店当天,元婷婷与其他志愿者一起用韩语喊出“好!漂!亮!”,获得了朴槿惠的微笑致意。法语专业学生陈满佳,在与参会嘉宾同行的20分钟乘车途中,总会亲切地用法语问候“昨天睡得好吗”“今天天气不错吧”……陈满佳说,他们希望嘉宾能感受到志愿者的温暖,同时又不显得唐突,“只要我们每一个志愿者都尽最大努力完成本职工作,就能让峰会增色”。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俄语专业学生陈诗达在萧山机场的国际厅服务。9月3日下午,俄罗斯代表团一位名叫维罗尼卡·诺瓦西里采娃的翻译官在下飞机后想通过服务中心调度车辆前往场馆,作为机场国际厅唯一一名俄语专业的志愿者,他走上前询问情况,并帮助她顺利联系上咨询台,以最快时间调度专车。为了宽慰焦急的翻译官,陈诗达引用了一句俄罗斯谚语:“路途虽然长,但请放宽心,总会走到的。”这让翻译官称赞连连,她当场给志愿者们写了一封感谢信:“我是俄罗斯代表团的一员,感谢志愿者们的服务,希望你们能得到应有的嘉奖。”
感觉付出都值了
“小青荷”们服务点位多达299个,其中包括国际博览中心、新闻中心、宾馆、机场、火车站、安检口等,服务内容涉及抵离迎送、礼宾接待、会议注册、现场咨询、文件发放、场地引导、交通出行、新闻中心、晚宴服务、文艺演出、安全检查、后勤保障等12大类。最早的去年11月就开始上岗了,最晚的9月3日才上岗。
浙江工商大学有67名志愿者为峰会制证中心提供服务。中心从5月25日至9月5日持续运转,一共工作了103天,是本次峰会服务时间比较长的岗位。“我们学校的志愿者,服务时间最少都有40天,我服务了60天。”陈煜说,制证中心是本次峰会安保核心区之一,有严格的保密要求。在志愿服务期间,刚好碰到期末考试,大家一边提高复习效率,一边确保制证零失误。
从学校组织报名开始,浙江工业大学志愿者协会会长金畑怡就一直在为峰会忙碌着。为了确保成功入选的志愿者顺利通过审查,金畑怡协助带队教师反复核对志愿者的信息,甚至包括志愿者父母的身份证信息。金畑怡说:“很多工作很考验你的细心程度。无论多么细小的工作,都要很认真地做。”正因为如此,制证中心和相关部门才能确保“零错误、零遗漏、零退回”。
杭州师范大学的志愿者主要为9月4日的文艺表演《最忆是杭州》提供服务。文艺演出正式开始前,关于演出内容都属于高度机密,从7月1日开始服务起,杭师大的志愿者们就和文艺活动部签订了保密协议,不能向任何人透露演出的细节,包括自己的父母。174名志愿者被分为10个小组。英语专业学生龚自清是现场演出组的组长,主要为现场搬运道具、乐器和矿泉水,还有导演组临时安排的一些任务。龚自清说:“原本以为服务内容会和自己的专业相关,被分去搬道具刚开始会有一些落差,但是很快就调整过来了,毕竟都是为峰会服务,看到文艺演出异常成功,刷爆朋友圈的时候,自己也非常高兴,感觉付出都值了。”
对于“小青荷”而言,收获的不仅仅是集体荣光。志愿者叶雯那即将赴上海外国语大学读研究生,她说:“志愿者,主要是要树立自愿的精神。能在杭州参与这样的盛会,非常见世面。”在世贸君澜大饭店西餐厅服务的志愿者施狄峰说:“参与峰会接待服务工作,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了服务人员所必需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
还有25名国际志愿者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峰会上还有25名国际志愿者,他们分别来自澳大利亚、德国、韩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也门、委内瑞拉等国家,其中硕士以上学历的有14名,不仅具备了出色的英语交流能力,还有一定的中文表达能力。
印度尼西亚学生林怡目前在浙江大学攻读内科学硕士,本次峰会是她第一次从事志愿服务。今年4月,林怡收到了学校发来的国际留学生志愿者招募邮件,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她报了名并意外地通过了面试,成为浙大25名国际留学生志愿者之一。
据了解,学校对国际志愿者面试时会出一些接地气的问题,例如“知道杭州哪里好玩吗”“杭州有哪些节日传统”等。可以说,这批入选的留学生志愿者不仅能熟练运用中文进行交流,并且对杭州文化也有所了解。
峰会中,国际志愿者为96020(G20峰会多语应急服务平台)提供母语测试工作,从8月1日起,林怡每天都用印度尼西亚语向96020打3次电话,问一些生活中可能会碰到的问题,如“我在机场,行李不见了怎么办”“西湖怎么走”“哪里有清真餐厅呢”……通过留学生志愿者的提问,后台翻译人员对应急系统进行不断完善。
《浙江教育报》2016年9月26日第2版 http://www.zjjyb.cn/jyb/xinwen_jujiao/2016/0926/15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