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育报:内涵发展成就浙江职校生高就业率

26.05.2015  19:02

      本报讯(记者 武怡晗)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2014届高职院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居全国第一,毕业生起薪水平居全国第三,这是浙江职业教育向社会交出的一份“答卷”。

      “要把职业教育的重点放到提升内涵上来。”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不止一次这样强调。近年来,我省相继推出“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推进职业教育七项现代化建设工程”“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高校课堂教学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等举措,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为“浙江制造”输送更多合格人才。

      腾笼换鸟,优化课程新体系

      这学期,宁波职教中心的学生有点兴奋,通过网络选课走班学习,几乎每个人都能找到喜欢的课。“有的专业模块我们可以三选一,有的甚至可以六选二。”该校副校长陈曙东说,不仅学生能有更多的选择,课改更督促教师们“动起来”。为上好网络编程课,计算机专业教师陈天翔除了根据实际优化课程模块,还邀请业界教师参与授课。他说:“学生的满意度激励我不断调整课程内容,紧贴行业才能更受学生欢迎。

      作为近年来职教课改的缩影,优化课程体系、挖掘课程内涵的“星星之火”,早已在全省职业院校呈燎原之势。如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建立课程退出和准入机制,及时淘汰“注水”课程,重点建设受学生喜爱的专业核心课程;平湖职业中专推出了“五跨”课程框架,打破了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余姚第四职高首创“技能辅导团”,试行教师和高水平学生担任学生的技能培训指导师;杭州旅游职业学校试行“双导师三选择”,即学生在3年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需求多次选择未来发展方向。

      截至目前,全省共启动了8批次、51个专业的课程改革,21个专业、140多本课改教材全部进入课堂,并建设了50门以上的中职教育骨干专业课程。去年,我省启动新一轮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以打造多样化的选择性课程体系为切入点,深入探索建设“模块化课程”“工学交替”“做中学”等学习机制。35所中职学校先行试点,到2016年全省铺开。高职教育也以专业建设为重点,分别建设了500门省级精品课程和1000种省级重点特色教材。

      课程实施离不开一支知识和技能都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近年来,我省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全省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总数比例由2005年的30.1%提高到了去年的75.77%,高职具有双师素质教师9805人,占72.3%,有效解决了教师技能不足的问题。

      突破藩篱,创新课堂新模式

      2008年,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发起了一场“敲墙运动”,全校两万多平方米的教室墙壁被打通改造为“实训车间”和“教学工厂”,以营建“教学做合一”的真实教学环境。看似“浪费荒唐”的举动,引来很多教师不解,但随着教学成果的显现,他们发自内心地认为,当年推倒的不仅是一堵堵砖墙,更是一堵堵“心墙”——不仅树立起了职业教育理念,更举起了工学结合、文化育人的大旗。

      突破藩篱,改革创新,这几年,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都开始注重向课堂要质量、要时效。遥控直升机、旋转小车、小型工业机器人,在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由该校“圆方班”学生自己设计、制作的项目每每在校园里展示运行,都会引来大批看客。“项目化”教学改革,让班级课堂变为小组“车间”——课外自学完成项目方案,课上进行汇报展示、接受学生提问,课堂效果大为改善。

      课改“点亮孩子心中的一盏灯”,让“上课变成了一件有趣的事”。职业学校通过机制创新,实现从重教学设计向重教学实施、从重教学内容向重教学方法的转变,使课改成果真正落实到人才培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单一技能的“学中做”、综合项目的“做中学”、毕业设计“面对面辅导”3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用优秀作品代替求职简历,打动招聘企业;义乌市城镇职校成立多个技能工作室,引入企业实训课程,“工作室”成为学生的实训场地,也让学生提前体验职业角色;新昌职业技术学校采用“学生申请,学校埋单”的形式,引领学生进行课堂创新,使课堂成为专利发明、技术革新的孵化场;杭州服装职高组织学生到企业实地体验和实施“学徒见习”等手段,受到了企业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完善制度,细化评价新机制

      “希望老师在课堂上能与我们多些互动,多些交流。”电工课一结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学生唐浩杰就掏出手机,登录学院“教学质量管理平台”,在“课堂评价”里写下了建议。与此同时,软件后台已形成课程满意度柱状图和走势曲线。同一时间,任课教师也能在平台上看到相关评价和数据,据此开始修改自己的教案。“每个类别生成的大数据可以让我们了解大量信息,变一次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从而指导并服务教学。”该校学生处副处长邱晓华说。围绕“课堂”“实践”“就业”3个重点,该校构建了涵盖“四方参与、四类评价”的教学质量管理平台,旨在客观真实反映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绩效。

      像改革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加大课堂教学跟踪评价力度的探索还有很多。杭州市教育局在全市中职学校推广“过程性、体验式、作品化”的评价体系,构建完善、两级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内部评价主要由学校及其教师进行,对课程实施整个过程进行监控;外部评价则由市职教研究室承担,对全市中职毕业生进行合格水平测试。宁波经贸学校还将评价检测延伸到毕业生,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库,系统了解毕业生对学校课程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并成立质量保障中心,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经过多年发展,我省职业教育已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在内涵建设和培养质量等方面的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彰显了职业教育强省地位。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数量居全国第四,2011~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奖牌总数稳居全国前两名,奖牌总数占全国的7.21%以上。

      浙江教育报2015年5月20日1版
      网址: http://www.zjjyb.cn/jyb/yaowen/10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