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探索农贸市场长效管理路径
民以食为天,农贸市场与民生息息相关。自2011年开展农贸市场改造提升计划后,浙江农贸市场发生了各类喜人变化:购物环境舒适了,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了,“马大嫂”们的菜篮子拎得更舒心了。然而,农贸市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易耗品,如果不实施相应的长效机制,经营户的“不守规矩”、周边环境的脏乱差、食品安全、监管松懈等问题将层出不穷。8月19日,全省农贸市场长效管理建设现场会在青田召开,浙江通过青田、绍兴、温州等地农贸市场的管理体制创新,找准下一步提升改造浙江农贸市场的路径方向。
今年又有200余家放心农贸市场启动改造,已投入1.7亿元
从2011年起,浙江在全国率先明确了农贸市场的公益性、民生性、市场性定位,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文明示范农贸市场建设工作,着重解决市场的硬件设施和环境卫生等问题。2014年又启动了放心市场建设三年计划,在市场的软件提升和管理规范上有了长足的进步,经过近六年时间的持续推进,赢得了群众百姓的交口称赞。
今年年初,浙江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专门部署了“放心农贸市场”建设工作,要求持续推进放心农贸市场创建,加强农贸市场信息化体系和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并与各市政府签订了工作责任状。为确保完成全省建设200家放心农贸市场任务,各地敢于担当、自我加压,上报的创建市场总数达239家,并层层签订责任状,做实目标任务。省财政及时安排相关切块资金2500万元用于放心市场创建补助,各地财政也积极筹措资金支持放心市场建设。宁波市拨付192万元专项用于农贸市场长效管理和创新管理,绍兴市划拨300万元作为市区农贸市场公益性建设的考核奖补,余杭区安排550万元用于放心农贸市场创建和长效机制建设。到7月底,全省239 家申报创建的市场均已启动改造工作,共计划投资额3.38亿元,目前已投入近1.7亿元。各地还加强管理培训,提升市场信息化水平。上半年,各级农提办培训市场305个次,培训市场管理员1681人次,培训经营户14811人次。同时,各地进一步深化信息化平台应用,提高农贸市场监管的信息化水平和效能。上半年,全省共有808家市场使用浙江省农贸市场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录入检测信息111.2万条、检出不合格及后处理信息2441条、准入台账875.9万条、采价信息189.4万条。
各地打造市场管理新样本
要巩固好创建成果,必然要靠长效机制建设。全省各地在推进放心市场建设的同时,注重创建成果的巩固与完善,在机制建设、管理创新、优化服务上下功夫,走出多条长效路径。
绍兴:农贸市场场长负责制
绍兴市市场监管部门指导农贸市场推行场长负责制,管理人员定岗定责,定期开展专业培训,邀请专家集中授课或组织外出观摩学习。大型农贸市场还通过成立专业市场管理公司的方式,运用专业的管理团队,对市场进行统一管理,提升市场整体形象和管理服务水平。如柯桥区华通市场管理有限公司,专业管理5家农贸市场,均为浙江省四星级文明规范市场。
实施专业化管理,打造市场、经营户双考核平台和第三方测评平台是绍兴推行的创新做法。具体由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对市区24家农贸市场长效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制定《市区农贸市场规范管理考核办法》,考核内容包括食品安全、硬件管理、内外环境和卫生等十大类,采取“一月一考核一排名一通报”的形式,每月和年度考核排名结果在本地主流媒体上通报,年终根据考核结果对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市场分别给予奖励。同时设立文明城市创建奖励资金,对年度考核优秀的分别给予奖励。通过考核奖补,极大激励了市场举办方创先争优意识。打造经营户考核平台,则是市区农贸市场实施了经营户文明诚信管理基金的运作模式,即国有农贸市场按年中标摊位费的15%、集体农贸市场按10%、民营农贸市场按5%的标准提取,设立经营户文明诚信管理基金,以“日考、月评、年终兑现”的形式对场内经营户日常经营活动进行考核奖励。为确保农贸市场长效管理考核工作更加公正、公平,市市场监管局与绍兴市文理学院合作,组建第三方专业测评队伍,经市场监管局进行培训指导后,对农贸市场日常管理工作进行第三方测评。测评采取随机暗访的方式,测评结果与长效管理考核排名直接挂钩。目前,第三方暗访测评工作在绍兴全市已全覆盖,各区、县(市)借鉴市里的经验做法,分别委托高校或其他单位开展第三方测评。
温州:架构农贸市场建设“四大体系”
温州今年出台了《全市农贸市场管理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确立了“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的工作原则,探索农贸市场管理新模式,鼓励管理机制创新。建立专业化国有农贸市场管理公司,对区属国有、村办、老人协会举办的农贸市场通过回购、回租、托管等方式进行统一划归、管理。目前已有4家农贸市场达成托管意向,2家正式签订托管合同;以龙湾区为试点,将今年改造升级的15个农贸市场全部委托专业公司统一设计并已着手施工;推广远程监控与信用评价相结合的市场监管新模式,对农贸市场内商户实施“12分制”,对违反市场规范的行为进行扣分,扣完则予以清出市场;加强市场管理人员培训,举办2期农贸市场管理培训班,共培训市场管理人员120多人次。
制定出台了《全市农贸市场管理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以G20综合整治为契机,建立管理规范体系、食安保障体系、管理责任体系、分类处置体系等四大农贸市场管理体系,打造“政府引导、部门联动、属地管理、街道负责、社会监督、群众参与”的社会共治农贸市场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农贸市场改造升级顺利进行。
青田:组建“菜篮子”集团公司
青田县组建丽水全市首个菜篮子集团公司,以“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模式,实现市场管理从物业管理型向经营管理型蜕变。集团公司通过资产重组,现拥有近3个亿的优质国有资产,下设青田菜篮子经营管理有限公司、青田菜篮子配送有限公司、青田菜篮子电媒服务有限公司等3家子公司,开展市场投资、经营、商品配送、电媒等服务,推进“产—供—销”一体化建设。通过与农产品产地、农业合作社等合作,建立蔬菜生产基地,做好保供应、稳物价;在所有农贸市场设立基地蔬菜专营区,为广大农户解决卖菜难问题;针对现有社会配送公司因松、散、小造成食品安全监管难的现状,通过集团统一组织检测、配送,解决好“舌尖上的安全”。
市场配置“统一”化:统一品牌意识,全县农贸市场统一使用注册商标标识;统一功能布局,科学划分活鱼、蔬菜等九大区块,严格落实“六归三进”要求,即划行归市、摊位归位、坐商归店、广告归栏、车辆归点、垃圾归桶和活禽进笼、水产品进池、食品进柜;统一监管模式,投入130万元在全县所有农贸市场安装电子监控摄像头,借鉴110指挥中心管理模式,实时查看指挥每个市场的运行和现场管理,实现“无死角、全覆盖”;统一检测平台,投入80多万元在每个农贸市场配备检测室,配置专职检测人员,免费向公众开放;统一主体责任,按照“一户一档制”建立经营户基本信息档案和诚信经营档案,并依托农贸市场电子监管系统建立经营户进货凭证、商品批发、零售业务等信息数据库,实现食品“源头可溯、去向可查、风险可控”。
管理模式“制度化”:全面落实“工作晨会制”、“首见责任制”、“驻场干部管理制”等制度,为实现市场制度化规范、常态化管理奠定基础。每个工作日上午8时定时召开市场管理人员晨会,部署当日工作;市场管理人员在每日市场常规巡查时发现问题,小到烟头、纸屑的拾捡,大到经营秩序的维持,一律按照“谁遇上、谁发现、谁处理”执行,不得推诿拖延;分工种制定岗位规范,将市场管理服务人员的进场时间、具体工作内容加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工作不缺位、不断点;按照“1个市场1名以上干部驻场”、“1周驻场不少于半天”等原则,由市监所干部“零距离”指导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和管理工作。
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已显成效
近年来,全省注重长效机制的巩固与完善,不断提升市场管理水平,长效管理机制建设的成效已凸显。
政策引导充分
经初步统计,全省各地已出台长效管理文件70多件,从市场信用管理、硬件设施、市场举办者责任落实规范、场内经营者行为规范等方面对市场长效管理进行全面系统考评。宁波市出台了指导意见,以专业化市场运行管理队伍建设和农贸市场社会化评价为重点,积极探索农贸市场长效管理的新举措、新办法;温州市局今年出台了《全市农贸市场管理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确立了“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的工作原则,初步构架起管理规范、食安保障、管理责任、分类处置等四方面长效管理体系;金华市制定了考核办法,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任分工,加快推进放心农贸市场的创建工作;绍兴市将出台奖补办法,继续开展考核扩面工作,对长效管理先进单位分别给予8-20万元不等奖励;温岭市出台实施意见,积极引入直销对接、连锁配送等新型业态。
推广市场化运作
各地进一步探索市场举办权与管理权分离,通过成立或者引进专业市场管理公司的方式,对农贸市场实施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提升全省农贸市场整体管理水平。绍兴市市场监管部门指导农贸市场推行场长负责制,实施专业化管理,并打造市场、经营户双考核平台和第三方测评平台,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国家工商总局专门在绍兴召开现场会推广其经验与做法,该市华通市场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5家农贸市场,全部被评为省四星级文明规范市场,;青田县通过组建“菜篮子”集团公司,并在软硬件配置、管理模式、文化建设等细节上下功夫,实现了市场管理从“物业管理型”向“经营管理型”的转变。据统计,今年省放心市场创建申报单位中有40%的市场由专业公司管理运营。
强化自律管理
各地充分发挥浙江省农贸市场综合管理平台作用,积极运用信用监管、先行赔付、奖励基金等手段,深入推进农贸市场信用评价工作,完善信用档案,公示评价结果,实施诚信奖励和失信惩戒制度,将评价结果与市场摊位优先选择权相挂钩,进一步调动了市场经营户的积极性,有效促进了诚信经营由他律向自律转变。
创建智慧市场
近两年来,农贸市场在管理中创新引入“互联网+”思维,积极探索“智慧转型”,不断改善消费体验,取得了积极成效。特别是中心城区有条件的高星级市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数据采集、电子交互、无线应用为主线,通过智能终端、快捷支付、在线管理、视频现场等方式,初步实现了“智慧管”“智慧用”“智慧服务”的效果,不仅有效提升了农贸市场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而且使消费更加便捷、体验更加舒适,得到了社会与群众的欢迎与肯定。
副省长朱从玖:把群众满意作为农贸市场长效管理的首要标准
浙江省副省长朱从玖在当天的现场会上指出,农贸市场是群众“菜篮子”供应的主渠道,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发力点。时下将工作的重心转向长效机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创建可以收官,工作不能收官。农贸市场的特殊性地位,决定了农贸市场的管理就是一根不能放松的弦,丝毫不能放松。它比我们手头的任何一项工作都更贴近民生。下一步,把各地在农贸市场改造提升过程中积累的好的经验和做法,由点到面、由碎片整合成体系化,从而转化为稳定的长效管理体制机制,需要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深入研究、准确保握。
朱从玖强调,要把群体满意作为农贸市场长效管理的首要标准。农贸市场建得好不好,管得到不到位,群众最有发言权。提高群众满意度,重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抓食品安全保障,随着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下一步要充分利用食品安全相关的制度建设、信息化水平和检测能力的提高,率先把农贸市场打造成为食品安全的“前沿阵地”;另一方面,要抓社会评价的运用,社会监督是长效管理的有效工具,下阶段要加以广泛运用,社会评价机制的运用也包含信用体系建设的内容,要为消费者“用脚投票”创造条件,使农贸市场整体形成诚信守法经营的良好氛围。
朱从玖强调,要把制度化、标准化、专业化建设摆在长效管理的突出位置。有了制度,关键还是抓落实,这是长效管理的“长鼻子”,下一步,对农贸市场建设管理的考评,要加大对制度落实情况的考核权重,考证结果要与奖惩紧密挂钩。标准化,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通用语言”,也是管理的大趋势。下一步,要把已有的一些制度转化为可推广、可验证的长效管理标准,同时也要补充完善相应的建设、运营、环境、安全、考核等方面的标准,推动长效管理整体、持续提升。长效管理的核心是管理专业化,关键是有一批懂经营、善管理、具有开拓精神的管理人才。下一步,要在建立规范、系统的农贸市场经营管理人才培训机制下功夫。
朱从玖强调,要积极营造农贸市场长效管理的环境政策。要继续发挥好省商品市场及农贸市场提升发展领导小组作用,明确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在长效机制建设中的职责,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建设的政策措施。与此同时,要把乡村农贸市场建设这块短板补上。省工商局和省农办启动了乡村农贸市场星级创建五年行动,计划到2020年,全省乡村农贸市场创建星级市场总数达500家,重点推进并实现全省乡村农贸市场星级创建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