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成立江南丝竹乐队联盟 传承保护国家级非遗
中新浙江网11月23日电(见习记者 张骏)清脆的笛子、饱满的二胡、悠扬的扬琴、灵动的琵琶……抒情优美的江南丝竹乐音尿尿从杭州艺术学校中传来。日前,浙江省江南丝竹乐队(乐社)联盟成立仪式暨展演活动在杭州艺术学校举行。江南丝竹项目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沈凤泉在成立仪式上感叹,以前江南丝竹在民间自生自灭,成立了联盟后,江南丝竹有了组织,这一天,是江南丝竹新的起点。
江南丝竹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流行于江浙沪一带的一种民间器乐合奏形式,机具江南文化、音乐的特点。浙江作为江南丝竹的发源地之一,其在全省都具有广泛的基础,已然形成了具有浙江特色的江南丝竹音乐。
由浙江省内外从事江南丝竹研究、演奏的乐队(乐社)自愿加盟的组织机构,浙江省江南丝竹乐队(乐社)联盟隶属于浙江省音乐家协会。本次联盟由杭州、宁波、台州、湖州、温州等地区专业、业余的二十余支江南丝竹乐队发起组织,首届理事长由浙江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杭州艺术学校校长宋家明担任。
在宋家明看来,成立这个联盟首先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发扬江南丝竹,同时也为即将到来的海内外江南丝竹邀请赛做准备。“任何继续发扬都需要载体,联盟将在专家、前辈的组织下,有步骤,有计划地做好传承。”
据了解,成立后的联盟将致力于普及与提高浙江省的额江南丝竹研究、演奏、创作水平,推动本化音乐的发展,加强对江南丝竹项目的抢救式保护,加强文献、资料、乐谱等的收集、整理。并通过全省各地江南丝竹之间的交流、学习和观摩,共同推动浙江省江南丝竹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
其中杭州艺术学校是江南丝竹国家级非遗保护责任单位,该校具备一支专业能力、教学能力出色的民乐教师队伍。该校将江南丝竹的教学纳入学校民乐专业民族室内乐的课程教学体系,通过合奏、重奏等课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让学生学习传统、经典的曲目。
同时,也让学生了解江南丝竹的作品曲式特点、演奏技法特点、创作特点、风格特点,并邀请作曲家进行编配和创作,为该项目注入了新的活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