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德清:治水不忘保护水文化
最近,浙江德清县水利局组织编著的《德清水利文化》一书,让干了几十年水利工程、即将退休的施伟强又忙活开了。他的办公室内,堆满了各种有关水利文化的资料。“德清治水有4000多年历史了,可以追溯到防风古国。”他说,德清除了没有海塘,其他如山塘水库、河流湖泊、沼泽湿地等水利元素都拥有,历代县志和水利卷都有大量记载,特别是关于桥、堰坝、河埠头、码头等水利景观,在古文献、奏折、碑文中也能屡屡见到。
据了解,正在编著的《德清水利文化》分四个篇章,内容几乎包含了德清所有的重大水利工程。
近年来,德清相继启动了“小农水重点县”“苕溪清水入湖”“扩大杭嘉湖南排”“中小河流综合治理”等水利工程,施工中经常碰到具有文化价值的东西。对此,德清水利部门以保护水利文化遗存为出发点,会主动联系文保部门,按照文保要求,建新不拆旧,或者造新如旧。钟管镇干山街一带的河道,从10几米拓宽到60多米,河上有三座风格各异的古石桥要拆,县水利局会同相关部门将古石桥整体迁移到几公里外的蠡山景区内,让古石桥为美丽乡村添彩。诸如此类的故事还有很多,而且这样的故事还在继续。
德清地处太湖流域,有大小河道1211条,总长度1706千米,水域面积79.9平方公里,如此丰富的水系,留下了不少水利文化,县内水库、堰坝、河道、堤防等水利遗存众多。在“五水共治”工作中,施工人员一经发现文物后,都会第一时间送到大闸管理所,集中保护起来。
在下渚湖街道朱家村洪家涧组,耸立着一块字迹模糊的“张公碑”,碑上记载了先民们治水的故事。据《道光武康县志》水利篇记载,在县东30里有一段“险塘”叫张公堤。现在,张公堤成了建设中的东苕溪大堤。大堤的迎水面有一个向水面延伸十几米的石砌三角形结构,村民们说叫“鱼戗石”,东苕溪清水入湖工程开工后,县水利局专门组织相关人士就“鱼戗石”的去留作了探讨,决定修缮为一处反映水利历史文化的景点。
水文化建设目前已被提到德清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正在改造的东苕溪德清段,沿途还将建18处水文化景观。这些被保护下来的水文化遗存将成为历代德清人治水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