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布局绿色经济释放生态红利
08.07.2015 17:58
本文来源: 中小企业
草莓种植户老杨说,草莓产值每亩万元左右,跟以前单纯种植稻谷油菜相比,相差十来倍。“绿水青山真的成了金山银山,顺着这条路走下去,咱们下姜村一定会变成‘绿富美’。”
经过十年的探索和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浙江已经成为全省干部群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觉行动,从“山上有生态”到“心中有生态”,走出了一条在保护环境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将生态红利源源不断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群众福利的循环发展之路,生态涵养愈加丰富,生态红利持续释放,百姓生活愈发富足。
屋舍摇身变成“黄金屋”
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也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和攻坚方向。在浙江,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形成了全民参与、社会协同、惠及全民的良性循环。
钱江源头第一村、衢州市开化县龙门村,一条溪流穿村而过,潺潺的水声带来惬意的凉爽。在近日全国人大环资委牵头的2015年“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期间,记者们来到了这个“世外桃源”。说它是“世外桃源”,是因为其地处浙皖交界,是昔日的穷山沟。如今旧貌早已换新颜,但是还没有被更多的游客所发现,那份自然的美随处可见。
漫步村中,武侠境界的“龙门客栈”时不时出现。在“地字一号”客栈,女主人汪爱女兴奋地领着大家参观客房,这里承载了她从外出务工到回家创业的希望。“现在每个床位每天30元,开空调的话另加15元。节假日游客逐渐多了,大多来自上海、北京、杭州、江苏、安徽等地,有时候很热闹的。”
眼前这位说起经营头头是道的客栈女主人,一年多前还是在金华义乌的打工妹。“以前我在义乌打工,去年春节返乡的时候,村干部动员我们开农家乐。当时曾经犹豫过,但是看看家乡这么美,游客越来越多,开客栈的话应该很赚钱。”鼓足勇气迈出第一步的汪爱女一家开出了龙门村的第一家客栈。
“在义乌务工时,每个人年收入两、三万元。去年利用自家房屋装修开了客栈,投资十来万元,去年一年的营业额有八、九万元。”收回成本指日可待的汪爱女一家对“生态钱”来得如此快非常满意。
而在开化县姚家源村,蒙蒙细雨下,村民余元盛站在马金河边,向记者娓娓道来,“现在保护环境不是上面让我们怎么干,而是我们自己要搞好,留住一河清水是全体姚家源村民的责任。村民们现在可以承包烧烤摊,可以从事游船服务,还可以做婚庆摄影。治理后的马金河,一条清水河带动了两岸村民生活逐渐红火。”
与开化等西部山区刚开始尝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甜头不同,湖州市的德清县、安吉县,宁波市的奉化等地,生态红利已经让当地村民富了“口袋”。在全球生态500佳的奉化市滕头村,1999年开始,村子就开始卖门票,游客纷纷来滕头,看小猪赛跑,进农田采摘,村民数着门票钱,还顺带销售了自家产的黄花梨、草莓和鸡蛋。
湖州市德清县县长王琴英说,保护好环境,不是让群众守着山水没饭吃,而应该让绿水青山的成果惠及百姓,观念上实现从“山上有生态”向“心中有生态”的提升,才能形成全民共建共创生态文明的生动局面。
绿色生态创造经济效益
连续十年开展生态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系统工程,浙江省的生态保护触发的生态红利日渐显现。
走进湖州市长兴县水口乡,公路两边的农家乐各具特色。芭堤雅农庄的老板孙希芸高兴地说,连住三、五晚客人经常有,“如此好生意应归功于良好的生态环境”。
60多岁的王煜圭是水口发展民宿的领头人之一。十多年前,他从当地的自来水厂辞工后,把家里堆放杂物的阁楼、柴房整理出来接待游客。如今,这种模式成为水口乡常见的旅游形态,刺激了一大批农民迅速转型为乡村旅游的市场主体,自家的房子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资产,家门口的竹林、溪流、原本不值钱的野菜等生态资源,转变为可以贩卖的“商品”。
安吉县是美丽乡村的发源地。十年如一日地养山护水,扮美锦绣山川,积累了筑巢引凤的足够底气和资本,大项目纷至沓来。今年元旦起试营业、即将于7月份正式开业的凯蒂猫家园,就标志着安吉县从一个县域旅游迈向国际化市场的起点。
仅在去年,占地数千亩的上影影视文化(安吉)产业园落户安吉。法国戛纳市也与安吉县签署合作协议,总投资达10亿美元的“中国(安吉)戛纳电影城”项目正式落户。
浙江银润天使乐园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福道表示,凯蒂猫家园可爱的人文景观与安吉美丽的自然景观融合在一起,可以给人们创造一种独特的体验氛围。
伴随着浙江企业走出去和游客的口口相传,绿色浙江的生态实践被越来越多的地方了解和效仿。面积不到2平方公里的宁波奉化滕头村将园林绿化作为集体经济发展的主业,扮美本村的同时,还“溢出”到江西、安徽、湖北等全国10几个省份,投资建设园林苗圃基地的总面积相当于30多个滕头。
绿色经济助力区域可持续发展
比起经济报表,老百姓(45.40, -5.04, -9.99%)更在意环境质量报告;比起GDP,老百姓更关心PM2.5数值是否超标、喝的水是否干净、土壤是否被污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不仅希望安居、乐业、增收,也希望天蓝、水清。
天蓝、水清的良好生态恰是农户赚钱的优势和潜力,也是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新型竞争力。多年来,浙江省不固守绿水青山,而是依托绿水青山求得金山银山,各级党委、政府通过项目、资本,正在倒逼区域以最小的环境代价,换来经济社会效益的新常态化。
湖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安吉县委书记单锦炎说,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在经济与生态两者之间找到结合点、寻求突破口,“因为只有通过项目建立可持续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以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真正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把生态资本转化为发展资本,生态竞争力才能得到充分释放。”
地处浙西山区的丽水、衢州,养山护水的生态红利引得企业相继慕名而来。钱塘江源头的衢州市,依托优质的水资源优势,正在做大做强涉水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打造区域水产业基地和中国饮料产业基地,已经引来了旺旺集团、娃哈哈、伊利集团、百威啤酒等企业进驻。
改变环境容易,但是要改变思维却是一件难事,想要金山银山,就必须转变观念,留住青山绿水。近几年,长兴经济保持高速发展态势,背后则是从2011年至今,累计关闭30家小型蓄电池企业,关闭矿山130多家,绿化总面积增长到48.5万亩。
被过滤广告 曾经是“壮士断腕”,现如今却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蓄电池产业曾经是湖州市的大产业,但是以低、小、散著称。通过近年来的调整,蓄电池企业由225家减少到16家,但是产值增长14倍、税收增长6倍。长兴县委书记吕志良说,“腾笼换鸟”后,取而代之的是信息经济、现代物流、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等方面的涌入,存量优化,增量更生态。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离开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脱离环境保护搞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浙江省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杨建华说,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不仅收获生态环境持续优化,还能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优美的良性循环。
“中华环保世纪行”带队采访的全国人大环资委调研室巡视员何嘉平等多位采访对象表示,浙江通过“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有力举措,拆出了空间,推动环境持续优化,带动了整个区域的发展水平明显提升,绿水青山的红利溢出效应日益明显。
来源: 经济参考报
本文来源: 中小企业
08.07.2015 1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