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浙江将新增村(社区)级避灾安置场所500个
浙江在线杭州2月2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胡昕然 编辑/胡芸) 今天上午,全国减灾救灾工作会议在杭州市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浙江将进一步健全巨灾保险制度,规范避灾安置场所建设,完善避灾安置场所进退机制,预计新增村(社区)级避灾安置场所500个。
社会组织成为救灾重要力量
作为沿海省份的浙江,台风、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去年,台风“灿鸿”、“苏迪罗”、“杜鹃”、丽水“11.13”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据统计,2015年浙江省共转移安置受灾群众185.4万人次。这个数字背后,社会组织发挥的力量不可小视。
2015年第9号强台风“灿鸿”携带14级风力登陆浙江,造成近283万人受灾, 1.5万人需紧急生活救助,近1000间房屋倒塌,农作物受灾面积近200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88.6亿元。台风过后,杭州的公羊队的7名成员,迅速赶赴绍兴上虞的山脚自然村。湍急的水流迅速淹没了进出村庄的道路,水位甚至一度超过了五米,队员们冒着极速的水流和复杂的航道艰难挺进村里,泡在水里忙活了大半天,挨家挨户地送给养,诊治病人,转移乡亲。
“灿鸿”台风期间,全省20多个应急救援社会组织共出动695人次、车辆129台次参与抢险救灾。
在防灾减灾阶段,社会力量侧重参与或组织对社会公众开展防灾知识宣传和技能培训,协调开展救灾应急演练,提升公众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截至2015年底,浙江已经成立应急救援类社会组织已达60多个,实现每个市至少有1个应急救援社会组织的发展格局。
浙江民政厅副厅长江宇表示,近年来我省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活动成为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力量,为健全我省减灾救灾综合体系发挥了积极作用。
今年将新建村级避灾安置场所500个
2014年11月,宁波继深圳、云南之后,成为我国第三个以地方财政为支撑,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的城市。宁波实施巨灾保险制度一年多来,共发生理赔案件近14万起,保险机构向受灾的居民支付救助理赔款约8000万元。去年“灿鸿”等台风造成居民住宅进水或受损,13.6万户居民家庭获得了7790万元的巨灾保险救助理赔。
记者从浙江省民政厅了解到,2016年,浙江省加强防灾减灾法治建设,进一步健全巨灾保险制度,配合省发改委加强对政策性农房保险制度的研究和完善,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合理确定缴费标准和理赔额度;推动以省政府名义出台实施《浙江省自然灾害救助办法》,规范避灾安置场所建设,完善避灾安置场所进退机制,及时清退不再符合条件的避灾安置场所。
此外,今年浙江将实现全省新增村(社区)级避灾安置场所500个。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建设,优化救灾物资仓储布局,指导和督促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分库建设,增加应急救援装备储备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