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将推“滩长制” 助力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
浙江将推“滩长制” 助力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 张煜欢 摄
中新网杭州4月8日电(记者 方堃 实习生 张煜欢)“浙江渔场修复振兴工作,就是海上的‘拆、治、归’,我们干的是一件关乎未来的大事。”7日,浙江渔场修复振兴暨“一打三整治”协调小组第四次成员单位(扩大)会议在浙江杭州召开。浙江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袁家军在会上表示,打好“一打三整治”转型升级组合拳,对于新阶段浙江渔场修复振兴工作至关重要。
据了解,2016年,浙江省共取缔涉渔“三无”船舶580艘(累计取缔14584艘),初步完成“船证不符”渔船整治6500多艘,取缔违禁渔具超过20万顶·张(累计取缔36万顶·张);查处违法案件2104起,移交司法处理案件141起、移送530人,刑事立案和移送人数超过前三年总和,各项指标均位居国内首位。
浙江渔场修复振兴暨“一打三整治”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局长黄志平介绍,2017年浙江将继续巩固扩大“一打三整治”组合拳成果,紧抓滥捕、滥销幼鱼等“痛点”,推行“滩长制”,打好“幼鱼保护攻坚战”和“伏季休渔保卫战”,为中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渔场修复工作提供浙江样本。
2017年,是浙江渔场进入“打非减船、压减产能、恢复资源”第二阶段的收关之年。随着“一打三整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果,量大面广的“绝户网”等违禁违规渔具和滥捕、滥销幼鱼的“黑色产业链”成为渔场资源修复的最大“痛点”。
针对这一“痛点”,2016年5月起,浙江省围绕“抓伏休、治渔具、护幼鱼”,全面部署开展“幼鱼保护攻坚战”和“伏季休渔保卫战”,在国内率先打响保护幼鱼“第一枪”。
据了解,至2016年年底,浙江省共出动执法船艇2716艘次,累计航时1.5万小时、航程17.3万海里,出动执法人员5.7万余人次,检查渔船近1.8万艘,检查市场、饭店、冷冻厂、渔具厂等生产经营点近8100个,没收违法渔获物230万公斤,取缔“三无”渔船、“绝户网”及查处的案件均占到全年总数的80%左右,执法力度“史无前例”。
此外,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16年12月颁布了加强海洋幼鱼资源保护的决定,开创了国内先河。
“浙江省拟于4月中旬(5月1日全国统一伏休),全面启动2017年‘幼鱼保护攻坚战’和‘伏季休渔保护战’,依法严厉打击滥捕、滥销幼鱼和伏休偷捕等违法活动,确保新制度顺利实施。”黄志平如是说道。
全面推行“滩长制”分片包干落实责任
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方面,打好“绝户网”整治攻坚战的任务同样艰巨。“之前打击‘三无’这块‘硬骨头’我们都啃下来了,就要对接下来的工作更加充满信心。”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孙景淼表示,面对当下形势,浙江需要打造一支“海上铁军”,增强攻坚信心。
为确保基本实现“绝户网”在码头、停港渔船、沿海滩涂的“三不见”,浙江省创新推出“滩长制”,分片包干,严把海滩划片包干巡查关。
“把海滩生态环境监管作为‘河长制’的深化和向海洋的延伸,今年4月要全面推行‘滩长制’,设立‘滩长’,落实责任,加强巡查。”袁家军表示,“滩长制”的推行实施将建立起覆盖沿海海滩的基层监管网络体系,有效清除滩涂、港湾地笼网和滩涂串网等“绝户网”的存在。
此外,浙江渔场修复振兴暨“一打三整治”协调小组办公室近期还将出台《关于在全省沿海全面实施“滩长制”的若干意见》,统筹推进“滩长制”全面落实。
多举措惠民生为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浙江样本
渔区“美”了以后,让渔民“富”成为新的关键。对此,浙江省抓住渔业油价补贴调整这一政策改革“拐点”,率先在国内出台了渔业油价补贴调整政策及8个配套制度和渔民养老保险政策意见。
据统计,截至去年底,浙江省核定的11.1万传统海洋捕捞渔民中,约60%已参加养老保险或享受生活补贴。同时,浙江各地还因地制宜出台了转岗就业、转产补贴、产业扶持等配套政策,多渠道开辟转产就业新途径。
但当前,浙江渔场修复振兴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三无”渔船更加隐蔽复杂,反弹回潮隐患长期存在,“船证不符”渔船整治尚未完全到位,海洋环境污染治理才刚刚起步……
“接下来要进一步梳理问题,找到瓶颈,才能突破。”袁家军表示,渔业转型发展仍然有很大的空间,浙江渔场修复振兴工作可谓任重道远。
据了解,接下来浙江省将着力把“一打三整治”推向纵深,并探索海洋渔业资源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扎实开展减船减产及渔民转产转业,为国家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浙江样本。
“浙江渔场修复振兴工作,目标就是‘渔业强、渔区美、渔民富’,同时,为浙江省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提供更优质的发展空间。”袁家军表示,计划到2020年,浙江渔场渔业资源水平力争恢复到上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海洋捕捞与资源保护将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完) 【罗道旺】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