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浙江安贤园:青山处处忠骨 守得山河无恙
中新网杭州4月6日电题:探访浙江安贤园:青山处处忠骨守得山河无恙
作者 郭其钰
如果不是青松翠柏掩映,春风白花提醒,三面青山环抱、古运河蜿蜒而过的浙江安贤陵园更像是一座公园,静谧而不为人知。清明之际,记者来到安贤园,探访这座理想的“栖居之地”那些不能忘却的纪念。
沿着平缓的山路一路而上,曲径通幽。在3000余平方米的浙江抗战老兵纪念园里,最先映入眼帘的是9.18米高的纪念碑,上面“气壮山河”四字无声坚定。3000余位抗战将士的英魂永远长眠于此。
工作之余,安贤园品牌总监单璐总喜欢到这里转转,这个习惯始于2015年,浙江抗战老兵纪念园落成的那一年。
彼时,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当年在长沙会战和枣宜会战中牺牲的浙江籍抗战老兵遗址相继被找到,当地辗转联系到了浙江安贤园。
“当时两地分别有一百多位浙江籍抗战将士骸骨,我们希望老兵能魂归故里、落叶归根,便前往两地接英灵回家。”单璐说,安贤园因此首倡义举,联合各界兴建抗战老兵纪念园,为其立碑筑苑,使之千古永存。
纪念园里,“诸暨傅氏抗战将士纪念碑”是唯一一个家族纪念碑。在有据可查的历史里,浙江诸暨县化莲乡梅岭村傅氏家族在14年抗战中涌现出了119位抗战勇士。
在抗战中为国捐躯并培养出第一代黄埔军人的傅鸣盛,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黄埔军人傅林生,黄埔建校时周恩来的同事傅志贵,三兄弟同赴战场的傅祖松、傅将德、傅启森,吻别幼子、战死沙场的独子傅凤祥,九死一生的黄埔将军傅国芬……14年抗战,傅家一门忠烈,千秋碧血。
相比于那些记录着抗日将士名字和事迹的石碑,一旁硕大的壁葬墙更显单薄。上面甚至没有一个名字,只有一串串数字编号。
来自浙江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大二学生马潇涵在壁葬墙前久久伫立。马潇涵来自东北,他的家乡在抗战中最先沦陷,历经最持久的斗争。
那些曾经为民族而战的勇士如今只成为一个个数字编号,马潇涵感慨:“在那场全民族抗争中,更多人甚至没有留下名字,在历史长河中逝去,最终成为了民族的集体记忆。”
鲜为人知的是,在安贤园里,同样蕴藏着半个多世纪前关于“东方巨响”的集体荣光。
荫荫绿树、森森嘉木之中,“两弹一星”奉献者纪念园镌刻着23名元勋的辉煌人生。邓稼先、钱学森、钱三强……这些如今如雷贯耳的名字却曾在漫长的岁月里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曾在王淦昌、朱光亚、邓稼先等科学家的领导下,从事原子弹核性能研究的沈惠泉是该纪念园的首位落葬者,曾为“两弹一星”事业奉献终身而无人知晓。
其子沈海滨谈及父亲的过往数次哽咽:“父亲很低调,直到1984年收到当时中国核工业部颁发的荣誉证书和小小的‘原子弹爆炸纪念’勋章,我才明白童年里无数次缺席的父亲竟然从事着这么伟大的事业。”
把一生都奉献给人迹罕至的罗布泊,看大漠极光,听东方巨响。正如纪念园主碑所写——“傲之苍穹”。
而“傲之苍穹”的精神在新世纪以一个“81192”的编号成为永恒。
清明节当日上午,“海空卫士”王伟的墓前已摆满了鲜花。“人们从来没有忘记啊。”安贤园一位工作人员说,一年四季,王伟的墓前总是摆放着鲜花,每天都有人从全国各地赶来。
2001年4月1日,海军航空兵一级飞行员王伟在跟踪拦截侵犯中国南海领空的一架美军侦察机时,壮烈牺牲。“我已无法返航,你们继续前进”,成为编号“81192”的他留在世间的最后绝响。
王伟的墓前,一个姑娘曾困惑,“无知无觉的天空,真的比生龙活虎的呼吸更为宝贵吗?冰冷坚硬的战鹰,真的比流淌的热血更值得珍惜吗?”
“为了山河无恙。”今天在这里,她找到了答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