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浙江外贸进口观察
要“买全球”,更要补短板
是时候回看一下2015年浙江进口状况了:据杭州海关近日发布的数据,全省2015年累计进口4392亿元,在全国进口总额下降13.2%的大背景下,浙江比2014年下降12.5%。
对这个数据怎么看,数据背后有什么样的背景,又意味着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有关专家。
进口额下降
不等于经济不景气
“2015年的进口额下滑幅度看似较大,其实主要是受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影响,在进口数量上,浙江仍然是稳中有升的。”看到全年的进出口数据,浙江省商务研究院院长张汉东表示,分析数据不能只看增减幅度,还需算算背后的一本账,进口大宗商品数量在价格下跌的同时保持数量增长,说明宏观经济基本面保持稳健。
对此,来自杭州海关的数据亦有佐证:2015年,浙江省进口废金属、铁矿砂等20大类原材料资源性商品2187.3亿元,比2014年下降17.2%,这些占全省进口总值半壁江山的商品进口均价均出现下跌,其中原油进口均价跌幅达48.3%。通过指数计算可以发现,这20大类原材料资源性商品2015年进口价格指数为74.4,即进口价格下跌25.6%;进口数量指数为111.2,即进口数量增加11.2%。由此可见,去年全省进口量仍是向上攀升,进口价格下跌是全省进口总额下降的主因。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降有利于中国经济降成本。有需要的企业可以趁当下大宗商品处于价格低位这一机遇,适时进口一些原材料资源。”张汉东表示,无论是套利操作还是为今后生产做储备,对于进口企业而言,逢低吸纳都可以考虑。
除了原材料资源性商品,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当下进口国外先进设备也面临一个比较好的机遇。“例如光伏产业的前景看好,国内设备能耗大,企业对国外高端装备需求旺盛,未来光伏行业的成套进口设备有大空间。”从事高端设备进口的浙江省成套进出口公司总经理郭春祥说。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日前接受采访时也表示,2015年我国贸易价格条件指数为112.1,表明我国出口一定数量的商品可以多换回12.1%的进口商品,意味着我国贸易价格条件明显改善,对外贸易效益有所提升。
“洋货”风生水起
折射供给短板
尽管全省进口总额下降,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以日用消费品和农产品为代表的进口消费品依然风生水起。现在,越来越多的进口商品已进入到寻常百姓家。
宁波海关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5年宁波海关跨境电商进口货值29.3亿元,比2014年增长6.9倍;新增消费者607.5万名,增长5.8倍;海关累计备案商品5万多种,跨境平台上除原来主打的奶粉、尿不湿等母婴产品外,食品、厨卫小家电、保健品和化妆洗护用品等进口商品的销量也节节攀升。
“2015年,我们的进口产品销售额达到500万美元,增幅超过100%。”义乌市金隆义境通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金旭峰对此也感受明显,如今,他们的进口日用消费品范围已涉及几十个国家的上万种产品。
自“卖全球”后,敏锐的义乌人又一次抢抓先机,喊出了“买全球”的口号。“去年义乌出台了加快进口贸易发展的若干意见,我们每进口日用消费品1美元,就能获得6分人民币的奖励。”金旭峰告诉记者,这样的政策十分诱人,2015年以来,陆续有上百家中小微企业与他们洽谈合作事宜,都希望来分一杯羹。
除了日用消费品领域,水果、生鲜等农产品进口领域也频频发力。杭州海关数据显示,2015年浙江省进口农产品330.4亿元,增长9.5%。
进口商品的火爆,得益于中国内需升级的大势。“未来15年,中国中产阶层将达到5亿人,这5亿中产阶层将拉动中国出现3个美国市场那么大的内需。”这一年来,马云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未来中国消费市场的新机遇。
“国内市场天地宽。”张汉东表示,在进口商品火热、出境抢购火爆的背后,要看到国内产业创新供给的巨大空间,厘清供给侧改革的努力方向。
以一款引爆供给侧改革话题的马桶盖为例,走进位于杭州下沙经济开发区的松下电化住宅设备机器(杭州)有限公司,被称为“盖神”的总经理吴亮告诉记者,中国人并不是没有手艺和技术,从研发技术到车间生产,吴亮的团队是清一色的中国人。“中国制造业缺的是创新、管理和工匠精神。”吴亮说,面对国内市场消费升级的需求,中国制造企业亟须积极主动地捕捉消费者的“痒点”“痛点”,加大研发投入,比拼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如此才能加快实现进口替代,不断成就自主品牌、自主研发设计的高品质“爆款”。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陈佳莹 通讯员 张勤 陈莹 编辑:汤馨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