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坚守民生底线 创新基层治理

04.02.2016  18:34

 

      中国社会报2016 年 2 月 1 日刊发了《浙江:坚守民生底线 创新基层治理——2015 年民政重点工作系列报道之综合评估优秀省份浙江篇》一文,概述了2015年浙江民政工作亮点。主要内容如下:

      (一)  社会救助

      2015年成绩:1、推进低保工作城乡统筹。全省共有低保对象 66.5 万余人;城市平均月低保标准为 653 元;农村平均月低保标准为 570 元;农村低保标准相当于城市的 87.3%。目前,杭州城区、宁波市、湖州市、嘉兴市、舟山市、平阳县、义乌市、玉环县、云和县等已实现城乡统一的低保标准。2、积极开展低收入农户社会救助工作。联合省农办下发《关于做好全省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 4600 元农户社会救助工作的通知》;大力开展政策培训;深入走访困难群众;注重主动发现与被动受理相结合;43 万低收入农户中 23.5 万人纳入低保。3、完善临时救助制度。省政府下发《浙江省临时救助办法》;健全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机制;制定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认定办法和核对管理办法;推进低保信息化管理,低保对象数据有效率达 98% 以上。目前,省级核对平台已实现与婚姻、殡葬、流浪乞讨、救助等信息联网,可以查询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的存款信息,与其他银行的存款信息交换正在联网。

      2016年要点:1、规范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适当扩大低保覆盖范围,提高低保管理水平。加强低保与扶贫制度衔接研究,加大支出型贫困家庭社会救助政策力度。开展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量化调整方案研究,适时调整低保标准形成机制,实现城乡低保标准同比提高 10% 以上。全面开展低保边缘家庭排摸认定工作,落实低保边缘家庭救助政策。实施重度残疾人单独纳入低保和“两项补贴(生活补贴、护理补贴)”发放工作。2、进一步加大救急难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资金筹集力度;完善医疗救助政策;加大门诊救助和重病、重残儿童救助力度,全面实施罕见病救助;加强临时救助办法培训,加大临时救助支出;总结“救急难”试点经验,健全“救急难”工作机制。3、加强社会救助信息化管理。做好低保数据录入工作,全省低保对象数据有效率保持在 98%以上;按照省市错位发展的思路,尽快实现省级核对平台与国有商业银行联网,为市县核对工作提供金融比对协查服务;确保市县核对平台正常运行,低保新增对象全部纳入核对平台进行家庭经济状况核对。

 

      (二)基层治理

      2015 年成绩:1、促进城乡社区依法治理。推进城乡社区治理课题调研,全面开展村规民约、社区公约制定修订;巩固村(社区)“三多”事项清理整改工作成果,建立涉村(社区)工作事项清单制度;制订《全省城乡社区建设对口见学活动实施方案》,不断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目前,全省形成了以“民情恳谈会”“村务会商”“乡贤参事会”等为代表的基

层协商民主形式;建成 76 个 96345 社会公共服务信息平台,覆盖 89 个县(市、区);乡镇(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全省城乡社区工作者总人数 124209 人。2、充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加强社会组织顶层设计,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现代社会组织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深化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扩大社会组织直接登记范围;实现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实体化、全覆盖,发挥孵化培育、公益创投、社区服务和社会管理的积极作用

下达2015年度社会组织公益项目补助资金2000万元,支持社会组织开展各类公益项目;稳步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探索开展社会组织协商,规范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加快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目前, 全省累计直接登记社会组织4008个, 经各级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43923个, 同比增长9.3%,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7.7个,纳入备案管理的社区社会组织10万多个。3、不断提升社会工作水平。编发 《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报考条件审查操作手册 (2015年试行版) 》;在全省范围内评选首批社工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和社工专业人才实训基地;开展国际社工日主题宣传活动,营造社会工作发展的良好环境。目前全省共有登记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199 家,有社会工作师和助理社会工作师 16133 人。

      2016 年要点:1、创新社区治理体制机制。健全社区治理结构,创新政府与社区互动机制;厘清基层政府与社区自治组织权责边界,深化社区减负增效;加强农村社区建设,研究制定农村社区建设标准,做好全省第十一届村委会换届和社区统一换届。2、完善社区居民自治机制。动员和组织居民依法有序参与社区治理;开展以居民会议、议事协商、民主听证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管理实践;建立健全协商对话机制,完善院落(楼栋)自治、业主自治和社会

组织自治。3、促“三社联动”扩社会工作领域。鼓励各地建立联合性社区社会组织;增加社区组织、社会组织吸纳专业社工人才的数量;推动社会工作专业理念、知识和方法在社区工作中的普及应用;组织实施社会工作支持项目,推进社会工作专业化和本土化水平,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法治建设

      2015 年成绩:1、加大民政政策法规创制力度。《浙江省社会养老服务促进条例》是全国首个由人代会通过的养老服务地方性法规。2、完善法律服务机制。建立并提供覆盖厅本级各类涉法事务的组团式法律(务)专业服务机制;印发《浙江省民政厅法律顾问工作制度》和《浙江省民政厅关于加强厅属事业单位法务工作的意见》。3、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启动行政规范性文件政策解读工作;全面实施《浙江省民政厅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出台《浙江省民政厅关于做好行政规范性文件政策解读的通知》。

      2016 年要点:1、探索启动体系建设。全面实施新建民政信息化系统标准化开发,同步启动已建民政信息化系统标准化升级改造;实现民政视频会议高清转播。2、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建成并正式运行 13 个民政信息化系统,殡葬管理等 5 个民政信息化系统。即将完成项目开发,信息化系统建设基本覆盖民政业务主要领域。率先实现省级社会救助家庭经济核对平台与金融机构联网,优抚对象管理系统实现省市县乡四级联网运行。3、加强民政文化引领。构建以“贴心为民、仁爱向善、守望相助、共建共享”为核心的民政文化体系;唱响《守望》等民政人之歌,摄制公益微电影《恋恋西塘》;以“最美”为主题,讲好慈善公益系列故事;以“美丽浙江”为主题,讲好地名系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