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无偿献血,还需更多“制度善意”

07.01.2015  01:35

浙江在线 》 (2015年1月6日)

          今年1月1日,是修订后的《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办法》实施整一周年。在过去一年中,浙江献血人数超过60万,并继续保持正增长。
          “浙江版”新献血法,不仅将无偿献血者身边、享受免费用血的亲属范围进一步扩大,取消了临床用血互助金;最受关注的还有,超4000毫升的无偿献血者,可凭《浙江省无偿献血荣誉证》,享受免费游览公园景区、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以及到公立医院就诊免门诊诊查费的“三免”优惠待遇。
保障献血者的权益,比捆绑式逼人献血来得温情、更得人心。
          过去一年间,浙江省以立法的姿态,表达了重构制度、激励献血的善意。这两天,浙江省血液中心还通过多方呼吁几千名还未领取《荣誉证》的献血者,速速前去“扯证”。更有好消息传来,“三免”福利已在全省基本落地。
          但“三免”政策的落地,绝非一帆风顺。先有因发放的《荣誉证》既没防伪功能,又无法对使用情况进行计量统计,影响到相关企业申领财政补贴难等问题;后有省卫生计生委办公室特发的浙卫办[2014]27号文件,反映接到多起持“荣誉证”献血者投诉公立医院就诊免交门诊诊查费手续繁琐、相当不便,敦促医院火速整改。还有记者怀揣如假包换的《荣誉证》暗访,却在公交、地铁、水上巴士被吃了无情“闭门羹”。
          “三免”福利,能否在全省真正“开花落地”,有待广大献血者和时间的进一步检验。而政府如何更人文、理性、坦率地引导公民无偿献血,则是需要永不止步探索的命题。
          长期以来,由于无偿献血量不足、人口献血率偏低,时不时的“血荒”成为各大中城市羞于启齿的“难言之隐”。面对“缺血”困境,地方部门也是绞尽脑汁。在浙江浦江和陕西宝鸡,几个月前还分别出台了“父母献血子女加分”和“领驾驶证、结婚证前应无偿献血一次”的地方法规。这些“捆绑”政策看上去匪夷所思,实际上是应对“血荒”的无奈之举。遗憾的是,此类制度设计既消解了义务献血给予公民的荣誉和责任,让公共精神受到市场逻辑的腐蚀,又难以解决实际难题,带有强迫性,还引发口诛笔伐的巨大争议。
          保障献血者的权益,比捆绑式逼人献血来得温情、更得人心。当然,决定一个社会献血率高与低的,绝不仅仅是“三免”等鼓励政策是否足够诱人。更大的“制度善意”,则是让血液采集和管理的体制进一步公开、透明,以赢得更多公信力。《中国青年报》民调显示,83.8%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愿意献血是因为制度不透明,担心献血被牟利。在英国,因制度约束,医院抽血、输血实验室必须在国家血液中心的监控下保留有关数据,以确保进入血库的血液可以公开追查至少30年;而在德国,过期的血浆必须上交血液处理中心集中销毁......也许只有顺着献血机制透明化,“血荒”顽疾,才可能真正求得制度化的“善意”正解。
 

电子病历实施首日 患者直呼“果然方便”
不过多数市民仍习惯带着证历本就医 老人不用手机如何杭州网
今年9月杭州将有一大拨新学校亮相
都市快报 记者 姜晓蓉 张娜 张宇璐 今年9杭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