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卫视新闻立台坚持原创 主推文化+电视发展模式
4月7日,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称《奔跑吧兄弟》为“注重精神层面的公益互动,让公益理念和互动娱乐深入人心”。
2015年,浙江广电集团提出了新闻立起来、人文美起来、电视剧富起来、综艺强起来的“美丽(立)富强”品牌战略,深度布局浙江卫视的“中国蓝”推广传播体系。一年来,浙江卫视深耕细作,以“文化+电视”的创新发展模式,推动文化与电视的深度融合,革新固有节目体系,缔造了一系列现象级、品质型节目,增强了引导力、传播力和品牌力。
浙江卫视总监王俊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浙江卫视的团队讲求一种“悟道”的状态,使这个团队不断悟到电视竞争,尤其是节目竞争的“道”,并保持领悟观众、领悟团队、领悟品牌、领悟市场的心态,让未来的“中国蓝”精彩不断,机会无限。
新闻立台——
创新“互联网+”报道形态
在新媒体日新月异的发展中,浙江卫视坚持“新闻立台”,深耕新闻市场,锤炼新闻品质,发挥新闻对社会舆论的正确导向作用,不断探索和创新传播方式。为做大做强新闻矩阵,新闻评论类栏目《今日评说》围绕重大政策、公众话题和社会热点展开评论,以客观、深度的思想引领社会舆论;品牌节目《今日聚焦》将政府监督、群众监督、新闻监督相结合,推动解决百姓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成为新闻工作服务省委中心工作的新阵地和新闻栏目的新标杆。
浙江卫视总编辑王水明对记者说:“秉承客观、真实、准确立场,靠内容的思想深度、情感厚度、画面冲击力提升传播价值,使新闻报道信息让公众乐于接受,并改变公众的思想和行动的能力,才是新闻传播影响人、改变人的力量所在。”
为了与“互联网+”元素创新融合,拓展新闻节目的形态,以更贴近现代传播语境的形式呈现于荧屏,浙江卫视开展了一系列探索。3月2日,200平方米的浙江广电集团全国两会全媒体演播室正式启用,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打造两会报道“中央厨房”。浙江广电120多名精兵强将组成全媒体报道团队,奋战15天,“一次采访,多端播发”,围绕“十三五”规划和“聚焦全面建成小康树标杆,开局之年谋新篇”主题,为观众直通全国两会现场,展现浙江代表委员的履职风采,成为业界全媒体新闻报道的一段佳话。
坚持原创——
形成多类型综艺集群
面对日益细化的综艺节目市场,浙江卫视在做好标杆综艺节目的同时,也在不断自主研发综艺节目类型,推出多类型的综艺节目,基本形成了棚内综艺、户外综艺、体育竞技、社会公益、创业创新等多类型、多样化综艺节目,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收视需求。
《王牌对王牌》拉开了中国王牌IP的巅峰对决,开创了棚内节目新玩法。在各类户外节目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浙江卫视通过文化注入,嫁接互联网思维,创新节目形态,在室内“宅”出一片新天地,该节目一开播就好评如潮。
原创“连续剧悬念式户外综艺”《二十四小时》,以时空穿越的方式再现“郑和下西洋”历程,第一视角全景展现“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将不同国家历史、民俗等特色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巧妙应用于游戏或任务的设计,并将“一带一路”的过去和现在衔接,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展现了当代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一大批热播原创好综艺,精彩从未断档。“你方唱罢我登场”,旧节目尚未抵达生命周期末端,新节目已强势登陆。“谁掌握原创力,谁就获得了创新的先机和进化的原动力,观众也十分期待我们本土的原创节目。”浙江卫视总编室副主任许继锋表示,原创成为浙江卫视综艺节目追逐的新目标,在白热化的卫视竞争中,浙江卫视始终不忘初心,每一步成长和布局,都显得井然有序。
人文亮相——
树立“中国蓝”文化标签
多年来,“人文气质”成为浙江卫视的显著特点。一部部高质量好口碑的人文大片精彩纷呈,人文血脉代代相传,深厚的精神涵养和文化张力,让浙江卫视的人文节目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不断与时俱进,焕发出新的活力。
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南宋》,解构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引发文化反思与价值建构,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四批优秀国产纪录片;《南宋》之后,三年磨一剑的《艺术:北纬30度》迅速接档,摄制组从古城杭州出发,以艺术角度来解读北纬30度——“人类心脏”的神奇纬线,一路向西,绕地球一圈又回到了原点,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环球拍摄,镌刻了不少全世界范围的文化印记。
人文类纪录片《一本书一座城》贯穿“找寻”的内在动力线,“读书,读城”,使文字和空间相融合,让城市印象更加丰满突出,给人影像及文字双重感动;新闻政论片《新丝路上浙江人》及综艺《二十四小时》彼此呼应,用多样化语言传递“一带一路”的文化力量,通过荧屏拉近文化与生活的距离。
“文化+电视”不仅成为浙江卫视节目具有高度辨识度的一个品牌标签,同时也是“中国蓝”内容品牌体系不断创新的核心动力。G20峰会来临之际,浙江卫视还将陆续推出《杭州》《西泠印社》《中国村落》等一大批专题纪录片,继续讲好中国故事,传递浙江声音,记录“文化强省”浙江行进中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