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加大援青资金投入助力海西新发展 分享 人民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21.12.2015  12:31

  民族团结一家亲,结对帮扶暖人心。对口支援工作是国家战略,习总书记指出,“必须长期坚持,把对口支援工作打造成加强民族团结的工程。”浙江全面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精神,高度重视对口支援青海海西州工作,科学安排援建资金预算,落实好浙江省对口支援海西州工作经费,保障前方援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为祖国西部边疆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015年省财政积极筹措并及时拨付1.76亿元援青资金,安排项目47个,总投资10.62亿元。浙江援建资金提前安排、项目实施超前推进,援青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得到受援地干部群众的高度评价与广泛赞誉。援青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主要成效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项目建设惠民生
  浙江援青指挥部根据海西实际,坚持民生优先,合理安排援青项目,从项目前期、安全、质量、投资、进度等五个方面强化管理,追求精品示范项目。2015年投入1000万元,安置游牧民627户,每户建设80㎡砖混结构定居房屋;投入1200万元进行新农村建设,加强村庄环境整治、硬化道路、治理河道、修建厕所、维修垃圾池,铺设供排水、污水管道、电气线路,配置太阳能路灯等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850万元建设海西州人民医院数字化信息系统、海西州蒙藏医院文化、蒙藏医医院药浴楼项目和天峻县疾控中心(妇幼保健医院)大楼,提高医院服务能力,减轻患者负担,保护蒙藏医药文化遗产,挖掘整理蒙藏医药古籍文献、传播蒙藏医文化理念、展示蒙藏医药发展成果、加强专科建设、人才培养等。
  二、智力援建育人才
  按照“以人为本、按需施教、突出重点、立足长远”的原则,开展智力援建工作。着力搭建人才培养平台。海西州在浙江大学等14所院校设立集中培训办班基地;在中级学校、政府机关等24家单位设立干部人才进修挂职基地;在义乌市建立首个省外创业培训基地;与金华市签订干部培训协议,浙江三门职业技术学校与格尔木市职业技术学校签订对口支援框架协议,搭建起了一批人才培养和干部培训的交流平台。着力培养科技人才。浙江省首次选派13名教师赴海西州支教,传经送宝;海西州农牧局3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人员赴浙江省农科院挂职进修3个月,填补此类人才空白;浙江省卫生专家赴海西指导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着力援建“就业创业工程”。设立海西州青年创新创业资金,每年支持100万元,连续支持三年。组织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及城乡创业青年、州内各类大中型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劳务经纪人、职校师生到浙江省接受培训,举办两期电子商务创业专题讲座。
  三、产业援建展新姿
  积极搭建经济合作平台,着力拓展园区建设。安排2000万元援青资金,建设柴达木浙江工业园德令哈区、格尔木区企业孵化器及标准厂房;通过“青洽会”“浙洽会”“百名浙商海西行”暨柴达木浙江工业园项目推介会等各种活动,推介盐湖化工等领域项目204个。着力提升农牧品牌知名度。与阿里巴巴集团洽谈,拟建设特色中国“柴达木馆”;组织枸杞企业参加“中国武义第五届国际养生博览会”“2015中国浙江农业博览会”,在杭州设立“柴达木枸杞”直销门店,提升海西州农牧品牌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