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促“浙江制造”迈向“智造”
8月21日下午,国务院举行了首次专题讲座,主题是“先进制造与3D打印”。主讲人卢秉恒,是我国机械制造与自动化领域著名科学家,也是我国3D打印领域唯一的工程院院士。
据人民网报道,卢秉恒在讲座中提到“中国制造在2.0、3.0领域还需要补课”,引起了总理的关注。
国家领导人关注3D打印新技术,这让浙江省3D打印联盟相关负责人非常兴奋。8月25日,他告诉记者:“从短期来看,3D打印新技术是经济转型升级的‘牛鼻子’。现在抓住抓好这个‘牛鼻子’,未来就有可能推动我们的传统经济实现转型升级,达到‘四两拨千斤’的大作用。”
实际上,浙江一些传统制造企业早已意识到3D打印技术的广阔前景,并积极投入研发。其中还有企业请到了卢秉恒这样的院士级专家。
记者从民间团体“浙江省3D打印联盟”获悉,目前浙江约有1万家企业在使用3D打印新技术,其中民企占了很大比例。
案例一
恒林椅业:借院士智慧,从“制造”迈向“智造”
像大多数的传统企业一样,原本以OEM/ODM模式为主的浙江恒林椅业股份有限公司,迫切希望从“浙江制造”转型成为“浙江创造”。
2013年,经人“牵线搭桥”,这家民企与卢秉恒院士合作建立了全国椅业第一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如今已研制出国内第一把运用3D打印技术的“私人定制”办公椅。
利用3D打印技术进行“私人定制”,是因为“恒林椅业”董事长王江林捕捉到椅业市场的“痛点”——电脑族越来越多,腰椎和颈椎等职业病频繁发生。
“3D打印技术,主要运用在座椅结构中用于承重的坐板和背板的设计,实现座椅和使用者臀部、背部的无缝贴合。”“恒林椅业”研发部经理戴泽斌说。
在“恒林椅业”位于湖州安吉县的研发部,有一台比人高的3D打印机。只要研发人员通过电脑,输入一堆客户数据,很快,3D打印机“身上”的机械手就会开始工作。
“打印出一个塑料坐板或椅背,只需两三天功夫。”王江林说,“虽然3D打印的材料成本是普通开模费用的2.5—3倍,但大大节省了时间成本,成为企业增效的高科技‘利器’。”
按照传统方式,新设计的坐板或椅背进入产品开模阶段(即按设计图制作首个成型产品),“生产产品的周期至少要两个月”。
不过,这种“私人定制”椅要比一般椅子贵不少。“考虑到3D打印的成本和个性化零部件必须单独加工等问题,个性化定制的座椅成本将是普通座椅的两到三倍,但新技术带来的舒适度是传统工艺远远达不到的。”“恒林椅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报道,“中国椅业之乡”安吉县有椅业生产企业7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50多家。有统计显示,全球每两把椅子中就有一把是安吉制造的,然而由于用工成本上涨、出口需求下降等行业难题,安吉椅业面临产业发展瓶颈。当地不少椅业企业走的是为人家贴牌,搞代工生产的路子,但利润并不高。以当地一家椅业大企业为例,虽然年产值曾做到1.25亿元,但“利润只有3%至5%”。
王江林回过头去看,与院士合作搞研发,花大力气改变代工的“老路”,这条路算是走对了,“未来还要走下去”。
据介绍,今年9月“恒林椅业”可能还将与卢秉恒展开课题合作,把3D科技私人定制椅推向更高端。
先临三维:3D打印,全国有块价值1000亿元的“蛋糕”
案例二
目前,一台国产3D打印机,便宜的几千元,贵的则要几百万元。
杭州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浙江最大的3D打印机生产企业,占据了全国3D打印机市场约10%的“江山”。去年它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以三维数字化与3D打印产业为主营业务的新三板挂牌公司。
“3D打印新技术,全国1000亿元的‘市场蛋糕’是看得见的。”25日,“先临三维”副总经理黄贤清告诉记者。
2004年成立的“先临三维”,创始人李诚本是萧山一位从事纺织印染行业的民企老板。
“虽然李总是传统制造业起家,但他当时就意识到‘未来一定是高科技的时代’,而3D打印技术可能是带动传统经济迈向未来的‘魔力’,于是毅然选择投资3D打印新技术。”黄贤清告诉记者。
果然,投资3D打印新技术,让李诚打开了转型升级的“神奇之门”。“先临三维”最近发布的“2015年半年报”显示,随着国家3D打印产业政策密集出台、公司3D数字化与3D打印技术生态系统基本建成,企业营业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56.60%。同时,3D生态系统效应显现,企业毛利率同比增长20.51%,提高了5.78%。
半年报还显示,自挂牌新三板以来,“先临三维”的股票交易活跃,上半年成交总额为18.41亿元,日均成交额1547万元。
“随着《国家增材制造(3D打印)产业发展推进计划(2015-2016)》、《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出台,3D打印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黄贤清告诉记者,在政策推动下,全国各地积极布局3D打印产业,这给生产3D打印机的先临三维带来很大的市场机遇。“预计2015年下半年,工业制造领域将实现较快增长。”
黄贤清认为,未来几年必将迎来3D打印产业发展的“风口”。特别是随着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3D打印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变革性的影响。
“现在还是3D打印新技术的起步阶段、产业化的初级阶段。就像10年前互联网曾面临速度比较慢、普及不够广等问题,3D打印新技术目前也还存在机器打印不够快,成本比较高等问题。但是,它的前途不可限量。”黄贤清对3D打印的未来充满憧憬,“今年,我们的3D打印机可以实现2亿元左右销售额,接下来几年会快速增长,估计每年会翻番,甚至更快。”
专家
掌握3D打印新技术
就是抓住了经济发展的“牛鼻子”
浙江省3D打印联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美国经济如今有所“复苏”,3D打印新技术的推广功不可没。
2011年,杰里米·里夫金重磅推出的新书《第三次工业革命》,将3D打印推向了经济发展战略高度;2012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斥资3000万美元建一个新的国家级制造创新研究所,即3D打印实验室和培训中心,推动了3D打印技术的应用。奥巴马政府认为3D打印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产业,它能颠覆传统制造业,完全改变大多数产品的设计和生产模式,并且成为未来新兴产业的必争领域。
如今在美国,3D打印技术已进入电动汽车的车身和底盘、航空航天领域金属零件、牙齿骨骼等多个制造领域。
“美国经济复苏的成功经验,也可以借鉴到我们传统经济的转型升级中。3D打印新技术,可以促使中国人创新能力和设计能力的极大释放,堪称经济转型升级的‘牛鼻子’,从而解决一般‘中国制造’缺乏创新和美感等难题,最终推动‘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国务院专题讲座
为何先讲3D打印?
8月21日国务院首次专题讲座的听讲人,包括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和国务院各部门、中央企业、金融机构主要负责同志。
为什么选择3D打印作为首次专题讲座的内容?卢秉恒认为,这与3D打印背后的制造业、特别是中国制造2025”密切相关。以3D打印为代表的“增材制造”,就是基于理念的创新。这项只有28年历史的技术,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评价为“将与其他数字化生产模式一起,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实现”。
卢秉恒在讲座中提到“中国制造在2.0、3.0领域还需要补课”,这引起了总理关注。
“我们国家的产业水平应该说现在还居于大而不强这个状态,处于世界产业链的中低端。”李克强说,“推动中国经济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迈上中高端水平必须要有新理念。”
(本文来源: 责任编辑:吴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