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切实保护传统戏剧非遗项目

11.08.2015  17:01

  为深入贯彻落实刘奇葆同志关于“推动戏曲艺术活起来、传下去”和省委夏宝龙书记关于“地方戏剧一个都不能少”的重要指示精神,2015年以来,省文化厅在出台实施《浙江省传统戏剧振兴计划》的基础上,继续以“浙江省濒危剧种守护行动”和“浙江好腔调”56个传统戏剧项目系列活动为两大抓手,双管齐下,多措并举,有效探索了传统戏剧非遗项目的保护路径,加快了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工作的转型发展。

  一是开展实地调研,探索保护路径。7月中旬以来,开展全省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专题调研,深入剧团、村落,走访传承人,与当地文化主管部门共同探讨传统戏剧濒危项目抢救、活态传承、生态保护、普及传播以及融合发展等方面的思路和途径,为下半年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和《浙江省传统戏剧振兴计划》精神,出台《地方戏曲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工程方案》(暂名),继续命名传统戏剧之乡,培育传统戏剧非遗项目“五个百”等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截止到目前,已实地走访调研6个市地12个县(市、区),先后召开传统戏剧保护、“十三五”非遗保护发展规划制定等座谈会5次。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有效保障。不断加大对传统戏剧保护资金的投入力度。2015年,省财政建立浙江省传统戏剧非遗项目保护传承专项资金,每年1320万元(暂定三年),按66个保护地(除宁波地区外),每个保护地20万元,主要用于支持全省56个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名录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在此基础上,在2015年国家非遗保护专项资金的申报过程中,强化传统戏剧非遗项目的申报,取得明显成效。我省传统戏剧非遗项目获得补助资金1050万元,占财政部下达给我省非遗保护专项资金总量的40%,为复排代表性剧目、培养年轻一代传承人以及开展传统戏剧进社区、进校园等展演活动提供了良好的资金保障。

  三是组织系列展演,激发项目活力。继续开展“浙江好腔调”56个传统戏剧系列活动。2015年“文化遗产日”期间,以“全民共享传统戏剧文化,让传统戏剧走进当代生活”为主题,启动了“2015年传统戏剧非遗项目五个专场活动”,即:“开讲了”浙江好腔调大学生(留学生)专场、“开学了”浙江好腔调中、小学生专场、 “开锣了”浙江好腔调濒危剧种传统剧目专场、“开演了”浙江好腔调青年传承人专场和“开唱了”浙江好腔调戏剧班社票友专场。目前,“开讲了”、“开学了”两个专场已经在金华和温州成功举办,“开锣了”、“开演了”即将在台州、绍兴举办,其新颖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赢得了观众的关注和掌声,有效推动了戏剧深入基层、走进校园、走进群众。

  四是强化交流培训,培育“新生代”。6月中旬至7月初,专门针对濒危戏剧非遗项目,在越剧之乡嵊州举办了青年传承人培训班。全省21个市、县(区)18个濒危剧种的53名学员,参加了为期半个月的教学培训。著名昆曲艺术表演家汪世瑜、中国京剧研究所所长赵景勃、中国戏曲学院王强、浙江艺术研究院朱为总、“奥运小生”曾杰等国内戏曲表演艺术家、学者和专家为学员授课。培训期间,采取了专家讲座、形体上大课、唱腔分单课、折子戏排练、学员交流、实地参观、录像示范、课余揣摩等多种教学形式,收到很好的效果,实现了高效率、高质量、高规格、高水平的预期目标,濒危戏剧项目青年传承人的业务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五是实施抢救记录,启动“大数据”。按照文化部统一部署,启动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为统筹做好传统戏剧非遗项目保护工作,2015年我省传承人抢救性记录,主要向濒危传统戏剧项目倾斜。目前,我省10位传统戏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列入了国家抢救性记录工作计划,为推动我省56个传统戏剧非遗项目的数字化保存和数据库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