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信息经济何以领跑全国
就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即将召开之际,全国首家互联网医院在乌镇诞生,同时推出的还有乌镇互联网医院官网与乌镇医院APP。这是“互联网+”在这座小镇的又一次深入融合。
千年小镇的青石板路上,信息化的快车飞速奔驰。而以小镇为代表的浙江信息经济,正以更磅礴的姿态扬帆起航,破浪前行。
浙江是全国首个提出打造信息经济大省的省份。近年来,浙江信息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电子商务高歌猛进,信息消费风生水起……信息经济产业已然成势。
谋篇布局
浙江信息经济“先人一步”
在浙江人的创业热情里,互联网是基因。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一系列互联网企业,让浙江牢牢抓住了先机。浙江谋篇在先,紧密布局,信息技术在各行业融合渗透,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省委书记夏宝龙指出,发展信息经济是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的题中之义,也是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早在2013年12月,浙江省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出大力发展信息经济。
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信息经济产业被列为浙江大力发展的七大万亿级产业之首。
2014年7月,《关于加快发展信息经济的指导意见》出台,浙江成为全国首个将信息经济作为战略行动提出的省份。《指导意见》首次提出打造“七中心一示范区”,即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全国物联网产业中心、全国云计算产业中心、全国大数据产业中心、全国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全国智慧物流中心、全国数字内容产业中心和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省长李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作为重中之重,加快培育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产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软件、信息产品制造等产业。
今年2月,省发改委和省经信委联合印发《浙江省信息经济发展规划(2014-2020年)》,目标到2020年,信息经济在全省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初步确立,信息经济发展水平位于全国前列,信息经济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万亿元。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达90%以上,全省实现网络销售额突破2万亿元。
“十二五”期间,浙江“两化”深度融合得到快速推进,2014年浙江两化融合指数达86.26,列全国第三位。而到2020年的目标是,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90以上,初步形成先进的智能工业体系。为此,省级财政每年安排3亿多元用于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信息经济重点领域,并专门设立规模为50亿元的省信息经济创业投资基金。
浙江各地应时而动,信息经济如大江潮涌。杭州市把发展信息经济推进智慧应用立为全市“一号工程”;温州市将“信息化”作为全市“五化”战略之首;绍兴市提出实施“八大”重点产业提升工程,打造信息经济等八大千亿级中高端产业集群……全省各地信息经济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日益明确。
先行者,得先手。浙江在线记者从浙江省经信委获悉,“十二五”期间,浙江电子信息产业保持12.7%左右的速度平稳增长,预计2015年全省全社会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将突破1.4万亿元,其中软件产业保持年均30%以上的速度快速发展,预计2015年全省软件产业实现业务收入近3000亿元。“十二五”期间浙江电子信息产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万亿元、软件业务收入约9620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期间的2.12倍和4.18倍。
产业升级
“互联网+”的“点金术”
走进金华市金东区的一家砖瓦厂生产车间,这里没有传统砖瓦厂尘土飞扬,一块块砖头顺着生产线输送到末端,被一条约两人高的机械手抓起码垛,而现场只有1名工作人员在巡检。
这是浙江金岩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成型车间里,一座页岩烧结多孔砖、页岩烧结空心砌块自动化生产窑,生产工艺过程采用中央集成控制系统,从进窑到出窑整条生产流水线操作均由机器人和专用设备完成。
2013年10月,工信部批准浙江为全国首个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示范区。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两化”融合的推进创造了条件,“机器换人”在全省各地的工厂纷纷上演。
浙江在线记者从浙江省经信委获悉,浙江工业机器人的使用量约占全国的11%,居全国第一位。2015年前10个月全省以“机器换人”为重点的技术改造投资5255亿元,增长19.1%,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75.1%;规上工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提高7.9%,同比减少了51万简单劳动为主的操作工人。2014年,仙居台创园海亮有机农业示范园研发“仙居云”信息化项目系统,该系统通过应用信息化的工具来进行前端农事活动的各项记录,打造出了海亮农业食品的“源头可追溯,成本可核算,质量可控制”。
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农业生产当中,极大地改变了传统农业中的浇水、施肥、打药,农民完全凭感觉的农业耕作模式。在浙江的广大农村,将农业融入“互联网+”,积极探索建立信息化农业发展新模式,搭建快捷便利的销售渠道,生产优质安全的农产品,提供完善可靠的售后服务,惠及广大农民群众,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
电子商务连接着浙江与世界,改变着商家与客户的沟通方式,也创造着新的商业模式。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全省实现网络零售额5569.16亿元,同比增长47.3%。全省列入2015年全国电子商务百强县和淘宝村的数量分别达41个和62个,居全国第一。据阿里研究院发布《2015年网商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止2015年上半年,全国网商创业最活跃的25个城市中我省上榜7个,其中金华、杭州分别居第2和第4位。今年3月,杭州获批建设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为浙江打造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增加了筹码。
温州金改、丽水农村金改、义乌金改、台州小微金改等改革试点,有力激发了金融市场的活力,促进了浙江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浙江在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互联网金融理财、股权众筹融资等领域均有代表性企业不断涌现,互联网金融应用多为“杭州出品”,挖财、51信用卡、铜板街、盈盈理财、仁仁分期、同盾科技等都在杭州,杭州已经成为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高地。据网贷之家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9月,浙江运行的P2P平台达291个,当月成交量达140.18亿元,贷款余额达270.9亿元,各项指标均居全国前列。
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智慧教育、智慧健康……“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融合,正在颠覆产业,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在浙江,尤其是杭州,拿着一部手机实现吃喝玩乐种种需求,已然成为现实。各类生活APP,可以实现乘车、购物、寻找美食、就医看病;一个二维码就能实现消费付款、转账支付……同时,智能家居、智能楼宇、智能小区的建设,正在用“互联网+”为我们提供更简单、美好、便利的生活。
创业创新
信息产业助跑浙江经济
2014年9月,阿里巴巴成功登陆美国纽交所,为无数创业者的梦想点亮了航程的灯塔,以互联网为主要内容的信息经济创业创新热情不断高涨。
与此同时,梦想小镇、云栖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迅速成形并快速发展,阿里百川计划、腾讯创业基地等落户浙江。众多人才、企业、资本到浙江创新发展、聚焦发展,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智慧物流、云计算与大数据等新业态快速发展,形成我省信息经济的特色优势。
省长李强说,浙江具有“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景秀丽、生态良好”、“经济发达、充满活力”三大特点,浙江的互联网产业就是在这片创业创新的“土壤”里生长出来的。
依托浙江信息经济发展的高地效应,浙江的互联网创业成为全国“两创”战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来源:浙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