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企业从钱塘江畔启航 驶向更广阔海洋
“我们决心重振国际贸易和投资这两大引擎的作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习近平主席在G20杭州峰会闭幕式上的讲话,更加坚定了浙江企业走向世界的脚步,推动浙江开放型经济迈上新台阶。
中澳经贸合作进入快车道
2016年上半年,双方贸易额实现42.3亿美元
中澳现代产业园主体工程日前在舟山正式开工。据介绍,该项目源于2014年在澳大利亚召开的G20峰会,今年4月在北京签订合作备忘录,项目投资总规模达100亿元,目前各项工作正在周密有序地进行中。
根据澳大利亚出口委员会最近公布的《2016澳大利亚国际商务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已经连续3年成为澳大利亚企业最想投资的国家。
浙江中澳产业园有限公司董事葛林涛告诉记者,中澳现代产业园内将有贸易、加工、现代服务业,以及跨境电商园、澳洲风情小镇等项目。
“产业园项目首期以澳洲肉牛进口加工项目为突破口,建立澳洲肉牛加工、交易产业链,在澳牛屠宰、物流、冷链等环节联合中澳两国实力企业共同推进中澳现代产业园的健康快速发展。”浙江舟山群岛新区金塘管委会招商局竺朝裕告诉记者。
今年以来,在中澳自贸协定的推动下,两国经贸合作已驶入快车道。“中澳两国的投资关系发展迅猛。目前中国赴澳的投资总量已经累计达到350亿澳元,让中国成为了排在第五位的在澳直接外资投资国。”澳大利亚驻华大使安思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浙江省商务厅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浙江与澳大利亚双方贸易额实现42.3亿美元。截至今年6月底,澳大利亚共在浙江省投资设立971家企业。浙江在澳大利亚投资累计共有178家企业,投资总额为19.3亿美元,中方投资额为16.6亿美元。
楼雨键就是赴澳投资大军中的浙商之一。“当初投资澳大利亚哈登蜂蜜也是因为澳洲蜂蜜的品质和纯度,洁净无污染的环境造就了高品质的蜂蜜。哈登蜂蜜的品牌创始人也在寻找合适的买家,由于我在中国有经营管理蜂蜜工厂近20年的经验,最终他将企业及品牌转让给了我。”楼雨键告诉记者,如今,这个拥有40年历史的澳洲蜂蜜品牌逐渐成了一个国际化的品牌。(记者 徐茜茜)
中韩双方不断深化经贸交流合作
更多韩国企业聚焦浙江
韩国晓星集团管理部部长李承晚,这些天一直关注着G20杭州峰会的消息。晓星集团在衢州投资了两个项目,其中,投资22亿元的新材料科技公司,实施5000吨NF3项目,计划于12月份建成投产。他认为,G20峰会在杭州召开,将会吸引更多的韩资企业把目光聚焦到中国。
“通过这次峰会,可以加强中韩两国的经济交流,有利于我们企业的快速发展。”李承晚向记者表示,中韩经济合作中,浙江是重要的省份,“浙江衢州山好、水好、人更好,是中国最大的氟化工基地,有巨化集团等全球知名的氟化工企业,能提供晓星新材料产品的原料。”李承晚说,晓星选择落户衢州,就是看中这里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和雄厚的产业基础。
浙江财经大学经济系主任文雁兵向记者介绍,近些年,中韩双方在深化经贸交流合作,促进互利互惠方面不懈努力。特别是中韩自由贸易协定自去年底生效以来,两国经济合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早前韩国和欧盟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这也让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生效不仅是中韩双边的事,浙江出口产品可以通过韩国转而进入欧洲。”
据浙江省商务厅统计,2015年,浙江与韩国贸易额实现121.5亿美元。其中,浙江省向韩国出口64.4亿美元;从韩国进口57.1亿美元。2016年上半年,双方贸易额实现57亿美元。其中,浙江省向韩国出口29.2亿美元;从韩国进口27.8亿美元。
2014年10月,华策影视斥资3.23亿元人民币投资韩国NEW公司并持有其15%的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走出了一条共同创造优秀影视内容的国际化之路。
在韩国江原道春川市,由正泰新能源公司建设的鲫鱼岛9MW光伏项目已成为当地标志,该电站全部采用正泰电源系统公司研发的第二代光伏并网逆变器,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光伏逆变系统解决方案。
如今,越来越多像华策影视、正泰集团这样的浙企在韩“深耕”。截至2016年6月底,经商务部门备案核准,浙江在韩国投资累计共有130家企业,投资总额为3.6亿美元,中方投资额为1.7亿美元。
在浙江衢州,一个具有韩国风情、配套齐全的中韩产业合作园正拔地而起。该园总规划面积约3000亩,计划总投资120亿元,重点引进培育化工化纤、膜材料、电子信息、重工装备等产业。
韩国晓星集团正是在此落户。“晓星集团的入驻,将起到一个示范作用,吸引更多的韩国企业落户衢州。”衢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郑河江说。
放眼浙江全省,不少地方也像中韩产业园一样吸引着韩国企业前来发展。截至2016年6月底,韩国共在浙江投资设立1828家企业,合同外资46.9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24.7亿美元。
“韩国在浙江的投资集中在纺织服装制造业、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有利于浙江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体系完善。”文雁兵说。(记者 黄玉环)
从日本引进设备、技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浙企进军国际高端制造
东京机械要素展览会是日本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国际专业性展览会之一。今年6月22日至24日,杭州东华链条集团有限公司第三次赴日参展。
早在2010年,东华参股以生产密封圈链条享誉全球的日本EK公司,专注细分领域,进军国际高端制造领域。“参股并购EK公司是为了引进先进的技术,同时开拓国际市场。在此之前,我们只能贴牌生产,到了2013年后我们就以自主品牌出口,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状况。”东华相关负责人王伟强向记者介绍。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浙江省经济学会会长顾国达告诉记者:“日本制造业技术领先于浙江,一方面浙江民营企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日本制造业确实是学习的榜样,近年来浙江企业纷纷从日本进口设备,引进技术;另一方面,浙江是日本产业转移的重要目的地,越来越多日资企业来浙江投资办企业。”
据浙江省商务厅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底,日本共在浙江省投资设立3288家企业。
在过去两年,一个杭州生产的日本马桶盖,引发了社会各界关于中日制造业的大讨论。成立于2004年的松下电化住宅设备机器(杭州)有限公司是松下品牌马桶盖制造加工的全球唯一基地。设计在日本完成,生产地是杭州,销往全世界。
浙江北部小城平湖,是浙江省内最大的日商投资企业集聚区。2015年8月,成立于1996年的平湖经济开发区变身为浙江中日(平湖)产业合作园。截至目前,有100多家日资企业在产业合作园扎根。
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柳平负责对日本招商引资工作。他告诉记者,随着日企投资的不断增长,在平湖工作、生活的日本人已经超过1000人。为了更好地进行招商引资,平湖规划了日式休闲街,本地学校设日语课程,设立人才公寓、企业服务中心,近年来更是打造了一座“樱花小镇”,通过产城融合把国际企业和人才留下来。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平湖市就迈开了对日招商引资的步伐。日本电产芝浦(浙江)有限公司是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后引进的第一家日资企业,隶属日本电产株式会社。目前日本电产在平湖拥有13家公司,员工有1.5万人左右,2015年产值接近100亿元。
在芝浦之后,JFE商事、津上、关东辰美、御牧、神户制钢等日资项目接踵而至。柳平介绍,园区内日资企业走的是集约化发展、轻资产之路,投资密度高。“平湖之前的产业结构以服装为主,但渐渐进入瓶颈期,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从日本引进的光机电产业、新兴食品产业为平湖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记者 甘居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