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书画生力军谈孝道:慈孝仁德更需薪火相传

03.08.2016  09:05
    中新浙江网8月3日电(王逸飞 刘渊)坐在一群发迹斑白的书画艺术家中,宋晓赟年轻的让人稍感意外。     由浙江省文化厅为指导单位,杭州灵隐寺、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浙江图书馆主办的2016中华慈孝文化书画展此间正在杭州展出。来自两岸四地的书画艺术家们共带来171幅书画作品,主题大多为弘扬社会正能量,倡导慈孝文化。34岁的宋晓赟,以江南书画院副秘书长的身份出现在活动现场。     在中国文化中,慈孝无疑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在传统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慈孝不仅是自然的感情,而且被提升为重要的伦理原则,小至家庭关系,大到社会政治,莫不与之息息相关。谈及该话题,作为浙江书画届“生力军”的宋晓赟认为,书画技艺需要薪火相传,而孝道同样如此。     对于宋晓赟而言,走上艺术道路,离不开父亲的影响。     “吾儿晓赟,自幼聪慧,周岁抓周手嬉毛笔,可谓天定。稍长,授其一而返三也。无奈,性顽,一天打渔晒网九昼。然,孩提时,瞎猫拖死鼠,仅以一网之作,在全国少儿书画展上获奖,受斯之励,其趣更甚,铺纸作画一发而不可收……”这段话,是“新浙派绘画”领军人物,也是宋晓赟父亲宋松柏记录的儿子成长故事和书画渊源,字里行间满含疼惜与骄傲。受父亲影响,自小接受到正统中国画学习的宋晓赟,谈及父亲对自己的影响,坦言“那真是太大了。”     宋晓赟说,父亲是他艺术道路上的引路人,更是做事做人的指明灯,给予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无数次,二人的交流都持续到凌晨三四点。这也让宋晓赟在山水画上子承父业的同时,也继承了对慈孝的重视与思考。     站在自己的作品《清泉石上流》前,宋晓赟说:“慈和孝本身就是中国优良的文化传统,弘扬这个文化传统很有必要,参展作品想表达的初衷就是,古人对慈孝文化的理解需要我们去学习。”     在现场创作环节,宋晓赟提笔写下了“慈孝仁德”四个字。这是独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训勉,也代表着为人的修养境界。在他看来,书画技艺需要薪火相传,而慈孝同样如此。     “慈孝仁德”,不显山水,但涌暗香,青出于蓝的宋晓赟继承了父辈的才华,也葆有属于自己这一代人的思考和坚持。慈孝传家,诗画相承,年轻的一辈人正将浓情厚意寄托笔端,画山画水,借古咏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