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乡村新年俗:文化礼堂唱大戏

07.02.2017  15:35

  

  “村晚”陪伴群众欢庆新春、乐享文化。张孙超 摄

  一串串大红灯笼,烘托着喜庆欢乐的新春气氛;一块块精美展板,展示着文化礼堂的多彩魅力。从农历腊月小年开始,浙江全省的6000多个农村文化礼堂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农民演,演农民”——演绎的是乡愁,浓缩的是记忆,展示的是歌舞,留下的是传承。浙江乡村农民“村晚”已成为广大农民的新年俗。

  舞台,精彩节目演不停

  “金猴拱手辞旧岁,雄鸡展翅迎新年!”伴随着开场曲《金鸡报春》的喜庆乐曲,浙江省第三届农村文化礼堂“我们的村晚”文艺演出近日在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道何家埠文化礼堂热闹开场。《河长欢乐多》《起蓬号子》《嫁给浙江》……任户外寒风阵阵,文化礼堂里始终欢声笑语,气氛火热。10余个丰富多彩的节目倾情展示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的丰硕成果,以及基层人民欢欢喜喜过大年的幸福生活景象。

  “‘村晚’是农民自己的舞台。”“我们的村晚”文艺演出的导演张晓峰告诉记者,第三届“我们的村晚”从全省各地推荐的200多个节目中选定了15个展现浙江农民精神风貌、各地非遗和民俗以及颇具地方特色的歌舞、戏曲、小品。来自全省各地的300多位普通农民,用精心编排的节目,演绎着自己的梦想。

  “跳芭蕾舞是我从小的梦想,但我们农村姑娘说不出口。”费霞雯是嘉善县天凝镇洪溪村“辣妈宝贝”舞蹈队的成员,这次“村晚”,几名平均年龄50岁的“辣妈”想到舞台上跳芭蕾舞。得知她们的愿望后,节目组帮忙联系了专业的舞蹈老师,帮她们圆了儿时的梦想。费霞雯是纺织厂的缝纫工,她说:“一跳舞我就觉得开心,把工作的劳累全忘了。”“我最喜欢的就是《乡村芭蕾》这个节目,跳得太好了!”看着台上的表演,何家埠的周福平大姐鼓掌鼓得特别起劲。周福平是村里排舞队的队员,如今,排舞队有了一个共同的梦想——明年也要上“村晚”!

  “村晚”,浙江乡村新年俗

  “文化礼堂办‘村晚’,‘农民演,演农民’,要体现‘我们的’主题。”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唐中祥说,节目不一定很专业,但一定要有农民的元素,希望通过“我们的村晚”这个舞台,带动农村文化的发展。跟去年一样,今年农村文化礼堂“我们的村晚”活动中设置了5场“文化走亲”活动,舟山和宁波、台州和温州、丽水和衢州、金华和绍兴、嘉兴和湖州两两结对,村民们带着节目去“串门走亲”,让两地村民共享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成果。

  文化礼堂大戏台,农民送戏进城来。“‘百县万村’全国乡村春晚联动”活动还为各地村民呈上了原汁原味的乡村年味。瑞安市“我们的村晚”借助新媒体进行了微信图文直播,吸引了全国1.5万多名网友在线观看;宁波市“我们的村晚”中,宁波与新疆库车两地的演员携手为乡亲们上演了一台大戏;借助“我们的村晚”活动,嘉兴市启动了“文化礼堂我们的家”系列活动,推进“我们的村晚”进礼堂、“家风美德”进礼堂、“千书品读”进礼堂、“乡风文明”进礼堂等“礼堂十进”活动。如今,过年在文化礼堂里办一台热热闹闹的“村晚”渐渐成为浙江农民的自觉行动。一台台“农民演,演农民”的节目,让“村晚”成为浙江乡村新年俗。

  农民,文化礼堂的主人

  很多基层群众表示,以前过年忙着看电视,现在过年忙着演节目。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他们找到了健康快乐。在浙江乡村,文化礼堂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广阔舞台,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截至2016年底,浙江省共建成农村文化礼堂6527个,浙江省政府连续5年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纳入1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

  在浙江乡村,农民的幸福感还远不止于此。“我们的村晚”“我们的村歌”“我们的家训”……一系列“我们的”活动,调动起农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真正成为农村文化礼堂的主人。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物质生活方面,乡村与城市的距离越来越小,但是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浙江农村文化礼堂从建设之初就提出了“精神家园”的基本定位。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葛慧君表示,希望通过文化礼堂这个载体,为农民群众提供一个精神家园,让他们身有所憩、心有所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