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拂面来 浙江丽水文化礼堂成百姓文化“赶集地”

25.04.2016  08:04

  

缙云县笕川村文化礼堂娶亲表演 丽水宣传部 提供 摄

  

松阳寺岭下文化礼堂 丽水宣传部 提供 摄

  麻将声少了,音乐声多了;关起门来的人少了,聚在一起的欢笑声多了……如今走进浙江丽水乡村,村民们无不对村里的文化礼堂竖起大拇指,连赞有了这么一个可以聚、可以乐的场所,让农村人也有了自己的“文化赶集地”。

  2013年,自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被列入浙江省政府十大实事项目后,好比一阵东风,吹遍了丽水广袤的田野。从那时起,一座座“文化殿堂”如春笋般在当地涌现,一道道丰富的“文化大餐”从一座座精神家园里烹饪而出。文化礼堂建设并不是简单的硬件垒砌,而是一项软硬兼具的系统工程,这在丽水得到了生动展现。

   文化礼堂在丽水遍地开花

  “巍巍的天平山,远瞻时代的前方……季山头,崛起的山村,田野上充满希望……”4月的一个傍晚,龙泉市安仁镇季山头村,村广播响起,村歌《季山头之歌》传遍整个村庄。

  听到熟悉的旋律,村民们三三两两出家门,走向村文化礼堂。礼堂里,村文艺骨干季明环正领着十几名“村姑”载歌载舞,看到姑娘们略显笨拙的脚步,一旁的村民被逗乐了。

  “村委决定7月份要举办一场‘村歌卡拉OK大家唱’活动,所以这段时间喜欢唱歌跳舞的村民都聚在这里练嗓子。”季山头村党支部书记季荣芳自豪地告诉记者,自从建起了文化礼堂,村民在文化思想和文化活动的熏陶中,凝聚力更强了,现在村里什么工作都很好开展。

  除了季山头村的阵阵乐声,有着千年历史的雅溪镇西溪村则散发出别样风情。沿着村间小路,来到这里的文化礼堂,一种沧桑感会扑面而来,似乎能摸到几百年前的繁华旧梦。一条展示先祖先贤事迹、族训、家谱等内容的“民俗廊”和一个介绍西溪村的历史、风情民俗并陈列古代农耕用具的“乡村记忆馆”,展示着村落的变化发展,让幽幽乡风就这样萦绕着整个古村。

  上述两地只是丽水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缩影。礼堂,是集会、娱乐和表演活动的场所,是一种乡土符号,更是时代的潮流记录者。记者了解到,2015年,丽水出台《丽水市农村文化礼堂星级评定管理办法》,建立“星级评定”制度,培育一批具有特色的示范标杆文化礼堂,如今当地已有33个市级星级文化礼堂。这些或新建、或翻修的文化礼堂,正切实地改变着村民传统的农耕生活,并已成为村民的精神家园,各类活动风生水起,特色礼堂文化遍地生花。

   为群众量身订制“文化大餐

  建设文化礼堂不是目的,目的是利用这个载体,传承乡土文化,弘扬现代文明。怎样才能如愿以偿?

  2013年5月份开始,丽水市文广出版局成立了业务专家小组,开始对该市文化礼堂文化需求业务进行调研,当年年底就推出了“文化订制”理念,启动了这项基层文化服务新模式。

  所谓“文化订制”,和各地当下十分火爆的“菜单式”服务有所区别。如果说,“配餐式”服务好比把“”做好送下去,“菜单式”服务好比文化部门公布“文化菜单”,基层“点菜”;那么“订制式”服务好比群众要吃什么“”,就为他们做什么“”。

  莲都区高溪村文化礼堂管理员反映,当地村民希望文化部门能为该村创作一个反映他们身边人和事的戏剧小品,送电影项目可取消。于是,高溪成为了丽水市村镇小品的首创区。

  遂昌县15个村要求文化部门为其创作村歌,时间紧、任务重。包括丽水市音乐家志愿者支队、丽水市文化馆业务干部在内的全市30多位词、曲作者、配器及歌手,通过网络寻找到音乐制作人的方式,共同完成了服务项目。之后,遂昌县又调动县文化志愿者分队的力量,为15个村教唱村歌和编排村舞。

  云和县婺剧资源缺乏,其少量文化礼堂对婺剧服务的需求通过搭乘莲都区或缙云县的顺风车,充分利用外县的文化资源,实现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我的文化我做主”,主动权掌握在基层被服务对象的手里,“文化订制”让基层文化服务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

  在此背景下,一批草根文化能人、农民艺术家、文艺爱好者同样纷纷加入。他们经常性开展文化活动,送戏、送活动下乡进村,培养农民对文化礼堂的亲近感。目前,该市已建成农民文化团队1000余支。

  推出“文化订制”服务新机制,成立全市农村文化礼堂文化订制服务中心,两年多来,定制中心为丽水市文化礼堂提供包括声乐、舞蹈、戏曲、书法、摄影等门类定制服务达到3000多次。

  “一村一品”让礼堂风格特色化

  走过多个文化礼堂后,不难发现,灯光、音响、电脑、桌椅以及各种展陈设置都是按照上级部门要求而建成的“标配”,而除了这些,丽水则是更加积极打造文化礼堂“一村一品”。

  比如,遂昌好川村依赖当地的千年历史文脉以及独特的畲乡民俗风情,在“标配”中因地制宜地打造出了具有鲜明个性的文化礼堂。透露着历史沧桑的青砖黑瓦、展示着畲族风情的窗台门廊、诉说着千年好川文化的古屋……都让好川村的文化礼堂特色更加突出。

  “我们村的文化礼堂,不仅硬件设施方面拥有千年历史文化以及民族文化特色,软件方面也会结合村庄的特色文化开展各类活动,比如唱山歌、跳竹竿舞等。”村文化管理员李伟青兴奋得说,村民们经常在文化礼堂运用畲族独特的唱腔和舞蹈,自编自唱山歌,自编自演舞蹈。“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别有韵味的文化表演,都让我们村的文化礼堂亮点纷呈。

  据介绍,通过文化礼堂建设,丽水各村不仅挖深挖透村庄文脉,而且理村史、编村歌、定村训,组织开展村中好人、能人等“最美”系列评比,用身边人感染身边人,形成了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丽水市当地也制定了《丽水特色文化村创建工作方案》,计划在5年内建设书法村、戏剧村、美术村、摄影村等100个文化礼堂所在的特色村。

  从2013年明确创建目标,各地掀起农村文化建设浪潮,到2014年提质扩面,2015年全面推进,截至去年,丽水市共有317个文化礼堂,共举办各类活动6000余场次,参与活动人数达100万余人次,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今年将继续坚持“建、管、用、育”四措并举,不断把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引向深入。

  而今,文化礼堂已不仅仅是用于集会、观看电影和演出的礼堂,它已经成为展示农村特色文化和丰富村民精神生活的平台。村民们茶余饭后说得最多的便是“去礼堂逛一下”,三年多时间里,正因有了这个文化“赶集地”,丽水乡村的气质也在悄然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