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浙江》:丽水“大搬快治”,只为百姓早安居

04.12.2018  19:12

由中共浙江省委主管主办的《今日浙江》2018年第20期刊登了题为《“大搬快治”,只为百姓早日安居》一文,对丽水市“大搬快治”工作进行深入报道。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蔡宁作专家点评。全文如下:

丽水市97.8%区域处于地质灾害易发区,是全省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最多并造成严重损失的地区之一。据统计,2016年丽水全市纳入监管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有896处,涉及受威胁群众53509人。

按照省委、省政府“除险安居”决策部署,2017年初,丽水启动“大搬快治”三年行动,开展地质灾害综合治理,让群众远离危险。目前,共完成地质灾害综合治理817处,解危群众4.8万人,成功避让5起地质灾害。

安为先

  受极端天气频发、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丽水地质灾害近年来呈现易发多发态势。“十二五”期间,丽水发生484起地质灾害险情,比“十一五”期间增长58%。特别是2015年、2016年发生的莲都区里东、遂昌县苏村两次重大山体滑坡,给人民群众造成严重损失。

  民生福祉,安全为先。丽水市委、市政府立下军令状:以砸锅卖铁的决心,全力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威胁。

  丽水连续两年将“大搬快治”工作列为全市十大民生实事。全市上下通过层层召开部署会、动员会、推进会等,签订“大搬快治”责任书,建立网格化责任清单,绘制完善作战图,压实市、县、乡、村四级“大搬快治”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推动,凝聚工作合力。

  景宁县执行“督战令”制度,县委书记、县长亲自督导“大搬快治”工作;莲都区落实“后进约谈”机制,对工作不力乡镇(街道)实行约谈问责;云和县采取农户自筹为主、政府补助为辅方式,整合多部门相关经费,解决安置资金难题;庆元县开展“对标大比拼”,对工作推进质量高的街道(乡镇)颁发“金牛奖”,为工作进度滞后的街道(乡镇)颁发“蜗牛奖”。

搬得快

  “大搬快治”,首要任务是让居住在危险区域的群众加快搬迁。丽水坚持“避字当先”,提出“以搬为主、应搬尽搬”的工作思路,加快避让搬迁安置小区建设,让群众尽快远离危险。

  群众“搬得出”,惠民政策须“真惠民”。为此,丽水市级设立“大搬快治”专项资金,在省补助1.5万元/人基础上,再安排专项补助资金3000元/人,县级在此基础上,再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搬迁奖励、临时安置、贴息贷款等政策扶持。

  青田县推行迁建安置、公寓安置和货币安置等多种安置形式,引导群众向县城、中心镇、中心村集聚,选择在县城购买商品房的搬迁群众,最高补助达8.6万元/人;景宁县加大对少数民族群众的搬迁补助,在原补助标准基础上,再增加6500元/人,最高补助达6.07万元/人;庆元县实行贴息安置政策,新批自建房安置户,可获最高贴息贷款20万元。

  群众“住得下”,安置小区建设须加快。丽水各地积极探索安置小区建设模式,优质高效推进安置小区建设,确保群众早日入住。

  遂昌县实施“委托代建”模式,委托建筑公司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管理”方式,推进南塘安置小区建设,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保证了施工进度。

  缙云县实施ppp模式,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原则,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壶镇安置小区建设运营,加快安置项目落地。

  庆元县实施“改造盘活”模式,结合“香菇小镇”建设需求,将收储项目盘活改造,建设接近工业园的横山安置小区,有效解决搬迁群众就业问题。

  龙泉市实施“回迁安置”模式,一村、上湾村等地质灾害隐患点创新实施“搬迁拆除—工程治理—回迁安置”建设模式,共节约建设用地34亩,实现除险安居和节约用地双赢。

  搬得快,还要富得起。为此,丽水在“大搬快治”工作推进中,注重好与农、与工、与旅结合文章,解决搬迁群众生活来源。

  遂昌县苏村安置点建成生态果蔬基地280亩,中蜂养殖基地3个,并建立农业合作社和果蔬冷链电商发货中心,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青田县高湖安置小区因靠近阀门产业园区,引导搬迁群众进企上班,每月增收3000元。缙云县在仙都风景区内建设半岙安置小区,配套住宿、餐饮、商业、休闲等一体功能,带动群众增收。

      目前,丽水通过多种形式共安置了2.3万原居住在地质灾害隐患区域的群众,安置率达81.1%。

治彻底

  群众搬离灾害点后,丽水按照“分类实施、质量优先”要求,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创新治理项目实施形式,加强治理工程质量监管。

  优化工程治理项目审批。对一些时间紧迫的特殊项目,庆元结合“最多跑一次”改革,实行“建批同步”,同步推进招标和送审程序,让治理工程早开工早建成。青田县创新中介服务候选制度,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治理工程施工、治理工程监理三个中介候选人库,加快治理工程进度。

  丽水还推进全省综合治理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创新试点,探索工程治理在线监管。去年以来,通过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评比,在全省率先出台优秀治理工程评选办法,推进地质灾害治理优秀工程建设9处。

  “”要快,更要彻底、规范合规。各地创新工作方式,加大治理工程监管力度。景宁县“大搬快治”办专门设立治工处,指派专人负责工程治理项目监管;松阳县邀请浙江大学、省第七地质大队等专家到治理工程现场,对勘察设计等环节进行“把脉问诊”,保障工程质量。

  地质灾害隐患治理,不仅要治旧,也要控新。缙云县对历年查明的68处隐患点进行综合治理,现已完成65处。青田县在地质灾害隐患“解危清零”工作冲刺工作中,突出攻坚工程治理重点和难点,今年列入工程治理的项目就有34个,其中27个已通过交工验收。

  排除险情,必须提高群众防治意识和防灾技能。丽水各地纷纷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应急演练,分发地质灾害知识卡、避险图册,让更多人知晓灾害,学会防灾。

专家点评

丽水“大搬快治”项目涉及工作量、资金量和难度巨大,但效果显著,基本达到“全面除险”目标,有效提升了广大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

在治理理念上,丽水采取“以搬为主、应搬尽搬”的工作思路,突破了以往“预防为主、搬迁与治理相结合”的防灾理念;在工作机制上,建立健全“大搬快治”组织体系、督考体系和宣传体系;在监测技术上,运用无人机航拍等技术,构建“立体化“监测网络,完成30个重大隐患点数据库建库工作,提升防治工作的科技水平。丽水的实践,为全国同类地质灾害高危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蔡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