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丽水城镇村写意:花开两朵 沃野飘香
龙泉宝溪乡竹建筑群 丽水宣传部提供 摄
中新网丽水6月29日电(见习记者 陈洁 通讯员 余宁 张志勇 郑荣健 何瑞涓)“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诗人艾青或许可以在浙西南的丽水找到答案。
三山汇聚,六江之源,孕育出绿谷丽水,这里森林覆盖率超过80%,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13年居浙江首位,用诗人笔下一句“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来形容,是再贴切不过。
在这幅绿水青山为底的人文写意画卷上,乡村和小镇是浓妆淡抹总相宜的并蒂花。9个乡镇(街道)跻身首批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坐拥8座浙江省级特色小镇,从美丽乡村到特色小镇,成就的不止是秀山丽水的全域皆景,更是熠熠生辉的文化金名片,和普惠民生的绿色福利。
秀山丽水 丽水宣传部提供 摄
存真焕新颜:大山深处的世外桃源
古村落似乎总是与青山绿水相伴相生,丽水有着孕育古朴村落的绿色温床。截至目前,该市共有158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当古村落保护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浙西南大山深处那抹返璞归真的丽水印记,也许能给世人带来不少启发。
漫步于丽水市松阳县城深处的“明清街”,铁匠铺、草药店、炭烛铺……这些带着些许年代感的店铺一路林立,浓缩着“田园松阳”印记的耕读气息扑面而来。
松阳现有国家级传统村落71个,被誉为“古典中国的县域标本”。“最少、最自然、最不经意的人工干预”,是松阳的古村落保护智慧。
“老街区的魅力,既在它的建筑形态和传统业态,更在那种原汁原味、农耕文明的生产生活景象,若把原住民迁走,那就成了仿古街,反而失去了保护的意义。”松阳县委书记王峻表示,通过改造让老屋重焕生机,不能光盯着“街”,一定要完善街区配套工作。
自2012年“明清街”整治工程启动以来,在没有搬迁、没有停业、没有拆除的情况下,松阳完成老街的电力线和通信管线下地、污水管道埋设、消防改造提升、路面重铺青石板等硬件设施改造。
龙泉青瓷小镇 丽水宣传部提供 摄
将几十年前的城镇生活旧态延续,又从老宅翻新腾笼换鸟中萌生新气象,保护与发展的和谐密码,从百年老街里呼之欲出。
全域诉乡愁:旅游撬动乡村复兴
当前,旅游已成为国民生活的一种常态。通达的公路、铁路打破层层藩篱,沉寂已久的大山和朴实俏丽的村落,如神秘的少女揭开了面纱。
坐拥好山好水好空气和散落山间的美丽村落,丽水将旅游业当作支柱产业来谋划,乡村的复兴也以此为契机掀开新篇章。
在松阳最偏远的枫坪乡,沿坑岭头村古朴而静默地镶嵌于海拔700多米的高山之腰。红灰相间的屋瓦,泥木结构的老房,杂草丛生的篱笆,渐渐老去的山民……这里宛若被时光遗忘的乡土。
2012年,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画家李跃亮来此采风,沿坑岭头村村民叶秋平清晰地记得改写家乡命运的那一刻:“李跃亮一边画画,一边问我,是否愿意回来搞民宿。”李跃亮告诉他,这个村,可打造成“画家村”,建成写生基地。
丽水的绵延青山 丽水宣传部提供 摄
最初的质疑随着纷至沓来的游客烟消云散。画家来了,美术学生来了,游客也来了,民宿、农家乐冒出了头,昔日濒临消失的村落“满血复活”了。
据悉,该村去年总共接待学生、画家和游客近3万人次,旅游产值超过260万元。
以民宿为窗口,以旅游为推手,沿坑岭头村的奇迹在处州大地上被如法炮制,从形至魂,乡村正在苏醒。
小城故事多:因地制宜蓬勃生长
当乡愁在乡村触手可及,小城镇作为衔接乡村和城市的中间地带,如何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和欣欣向荣的乡村之间觅得一席之位?特色小镇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良好的山水资源、独特的历史人文,决定了丽水“镇镇不同面,镇镇有特色”的发展格局:青田欧洲小镇、景宁畲乡小镇属生态旅游型小镇,青田石雕小镇属资源禀赋型小镇,莲都古堰画乡小镇、龙泉青瓷小镇则属于历史文化型小镇……
可以看到,丽水的特色小镇顺着文化和产业的脉络自然而生。
位于龙泉市上垟镇的青瓷小镇,是特色小镇在浙江的“源起”。原国营瓷厂的工业厂房、大烟囱等工业遗迹原貌被完善保留,修复了龙窑等设施,又新增了龙泉瓷厂厂史陈列馆、现代青瓷艺术馆、青瓷主题酒店等。
以青瓷小镇为引擎,整个镇区鼓足了加速跑的动力:下岗的产业工人又回来了,新成立的个体户达到三四百家,龙泉市也加大投入用于配套设施和小镇风貌改造。
龙泉市副市长黄国勇介绍说,以中国青瓷小镇、龙泉宝剑小镇为两大抓手,龙泉正在谋划建设青瓷创业创新孵化基地、宝剑创业创新孵化基地和青瓷产业园、宝剑产业园,引导剑瓷人才向文化园、产业园、创客园集聚发展。
以乡愁串起乡村,用文化培植小镇,丽水在保护与发展和谐共舞中,走出了蕴藏在历史深处的文化自信,也走出了绿水青山里的美丽经济。(完) 【徐施宏】来源:中新网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