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歌人“改制”不忘“使命” 走市场不做“奴隶”

14.03.2015  13:11

  3月5日,一场以“春风引”为主题的民族音乐会在杭州剧院上演。浙江歌舞剧院(下简称“浙歌”)民族乐团的表演者们以浓郁纯正的民族音乐,欢庆传统元宵佳节,也为观众们献上了一份充满中国韵味的文化“元宵”。

  这是浙歌2014-2015新年演出季第七场演出,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演出一改往年部分票内部消化、赠票送票的形式,全力开始售票,剧院门口,“黄牛”立刻多了。

  据了解,浙歌已完成企业化改制,但浙歌人并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在面对市场竞争的同时,浙歌正在努力打造艺术精品,承担其弘扬正能量的社会责任。面对挑战,浙歌也显现出其更强的创作活力。

  坚守一颗“红心” 改制不忘国办院团“使命

  自2010年5月4日,浙歌被列入首批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试点单位后,开始走上了企业化运作的道路,这也意味着改制后的艺术院团将面临着市场的洗礼。

  浙歌党委书记陈正良提出,“一方面要抓市场、闯市场,但我们也要认识到,作为意识形态的主阵地,不能忘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此,浙江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薛亮也认为,“虽然浙歌已经改制,省属院团要承担引领风尚、凝聚人心的使命和任务是不变的。

  在商业演出持续下滑、困难重重的形势下,浙歌不忘作为国办院团的使命,主动承担起主题性晚会的创作和演出任务。2014年为助推浙江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五措并举”重大决策部署,浙歌推出了《美丽浙江·水之韵》歌舞晚会,倡导保护生态,并深入宣传浙江的山水之美、人文之美、发展之美。

  今年,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抗战胜利70周年,浙歌正在筹划相关系列的纪念活动。今年5月22日浙歌民乐团将与澳门中乐团联合举办以《和平颂》为主题的音乐会。此外,一台综合性的歌舞晚会正在倾力打造中,并将于8月28日与观众见面。

  担任这台晚会创作工作的浙歌院长助理朱萍向记者介绍,早在2014年底,就已经开始启动这台晚会的前期策划工作,并确立了《和平与梦想》的主题。

  朱萍介绍,整台晚会通过“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历史铭记,“放下仇恨、珍爱和平”的中国心声最终表达奋进向上、共筑美好家园,共同繁荣、天下大同的美好中国梦。

  创作期间整个主创团队全员出动,赶赴舟山、宁波等沿海地区采风。“这也是第一次全体出去采风,可见对这次创作的重视”,朱萍说。整个团队包括导演、编导、舞美设计、作词作曲,要求每个人都要写创作方案,集思广益,更加体现集体的智慧。

  “特别是去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每12秒一滴水坠落,一个生命逝去,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大家都很有感触,并最终以此来呈现我们的开场。”朱萍表示,“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艺术作品要体现民族魂,体现民族自强。

  作为国家一级编导、浙歌艺委会副主任朱萍认为,浙歌是省里的一级歌舞院团,首先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明确专业院团就是要引领文化。“如何做领头羊?就是要脚踏实地。让每一个创作者思想高度统一,对自己要有高标准高要求,这样才能起到引领作用。

  浙歌舞蹈团团长刘福洋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真正好的艺术一定是雅俗共赏的,不会是细致地区分于专家喜欢或者老百姓喜欢。如果建立在艺术的高度上,这两者是可以统一的。

  随着浙江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浙歌更加注重观众的观感和接受程度,同时不忘承担弘扬主流价值观的社会责任,创作出了一批广受群众喜爱的艺术作品,也吸引了一批热爱文艺的群众参与其中。

  1994年,一支由业余声乐爱好者组成的浙歌合唱团成立,去年11月,浙歌合唱团刚刚庆祝了他二十岁的生日,就开始筹划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合唱专场音乐会。

  在浙江省全力推进“五水共治”工作过程中,浙歌合唱团全力配合,充分动员浙江省最优秀的词曲作家,完成了《五水共治组歌》整本创作歌曲,并与浙江省广电合唱团、浙江省音乐学院的艺术家们共同完成整台创作的交响合唱《五水共治组歌》。

  从“五水共治”合唱交响音乐会到“中国梦”主题文艺晚会,浙歌合唱团从未缺席,也感染了一批热爱合唱的团队加入。

  “合唱团的群众普及性比较高,目前有8、9支队伍想参加浙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合唱专场音乐会”,陈正良介绍。

  浙歌副院长严圣民对记者说,回忆过去是为了歌颂和平、珍爱和平,合唱团要发挥好文艺院团在文化上的引领作用,因此很早就开始筹划举办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合唱专场音乐会。

  “以合唱为主,更加突出集体观念,突出正面引导,这也是我们文艺院团应该做的事情,从艺术形式上无形中传达积极向上的主流价值”,严圣民说。

  精耕细作创“”产精品 不做市场的奴隶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

  对此,陈正良深有感触,他秉持着这样一个理念,那就是——不做市场的奴隶,打造文化精品,要做文化的引领者。

  “在面向市场后,院团会更好地研究和分析市场,形成市场对院团的倒逼机制,也要求我们的院团在创作上有更高的挑战。让他们更好地面向市场,改制之后迸发出更强劲的发展活力”,薛亮说,要把观众请进剧场,用作品说话,通过这样的作品传播来发挥传播正能量的作用。

  2014年6月,浙江省省委书记夏宝龙在视察省属艺术院团时指出,文艺院团要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环境,找准定位、扬长避短,不断为剧团发展注入新的血液、新的动力,把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要勇于创新,努力创作更多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

  薛亮认为,“弘扬正能量的作品既要思想内容丰富,又要艺术呈现精湛,对我们而言有不小的挑战,很多民营机构不愿意触碰这样的主题。他们知道这样的主题在推向市场的时候有难度。这时候更要求我们省属院团站出来,发挥好作用。

  薛亮表示,政府在加大对主旋律作品采购和扶持力度的同时,各地对这样的演出也比较欢迎,省属院团要对主流市场量身创作一些作品。

  陈正良介绍,为配合“一路一带”战略,浙歌正在全力创作相关的艺术作品,也努力将作品打造成精品。

  精品之所以“”,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为了把好艺术关,浙歌抽调各部门有代表性的人物特别成立了艺术委员会。

  陈正良表示,站在艺术的角度上,领导班子都有一定局限性,不可能歌、舞、乐面面俱到,在综合性、全面性不够的情况下,需要各方面综合能力比较强的组织,有这样一个智囊团可以对艺术的生产号号脉、人才的引进把把关。

  如何突破瓶颈,突围商业演出持续下滑的窘境,走出一条浙歌的改制之路,是陈正良面临的一个难题,也是国内所有改制后的剧团需要解决的难题。

  陈正良认为,演出市场需要慢慢培育,利用好春节市场的机会显得尤为重要。

  “除了用知名演员吸引人气,如何能够使演出包括票价更加接地气,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陈正良告诉记者,以前有不少剧团的演出主要是靠政府买单,剧团送票为主,票面价格580元、780元甚至上千元的都有。但是事实上,很难卖出去。过高的票面价格,还阻挡了一批有兴趣观看演出的观众。

  对此,陈正良表示,“我们的票价要亲民一点,让当地的观众都能够消费得起。我们要让老百姓形成一个共识,浙江歌舞剧院的演出不仅精彩好看,还是我们看得起的。

  为了拓宽售票渠道、方便观众购票,浙歌已经开始探索网上售票。同时,充分运用新媒体,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实现网上购票和支付。“微信服务平台也还在不断地完善,我们要慢慢的扩大影响力、提升号召力”,陈正良说。

  此外,浙歌在演出前期的营销、宣传等方面做了很多改进,在演出形式和内容上开始注重挖掘亮点,并更加注重引进和培养有市场号召力的人才。

  陈正良告诉记者,这些举措开始渐渐发挥作用,在演出效果和收入上,成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