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一院“晓风·鹤庐书斋”昨正式营业,再续百年前的藏书故事
昨天上午,浙大一院与杭州晓风书屋共同打造的晓风·鹤庐书斋(以下简称鹤庐书斋)正式营业。这是晓风书屋在杭州开出的第二家医院书店。
2015年7月,晓风书屋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开出第一家医院书店,3年后的鹤庐书斋,可以说是晓风医院书店的升级版。
8月2日晚9点半,鹤庐书斋的门口还是“施工现场”,晓风书店的女掌门朱钰芳带领各大门店的店长,在进行最后的布置。3日凌晨,她发了一条朋友圈:“剧透一下,一天下来改天换地!浙一晓风·鹤庐书斋即将启幕。”
在这天之前,因为一直在幕布围绕下密闭装修,连浙一的医护人员都没有看出鹤庐书斋要开业的迹象。
小八千卷楼里的
藏书故事
新店为什么叫鹤庐书斋?
如果熟悉浙大一院内的历史文化遗存,很容易给出答案。
鹤庐书斋位于医院6号楼北门西侧,从这栋楼出门,右手边就是晚清丁丙、丁申兄弟的藏书楼小八千卷楼。
要说小八千卷楼,得从八千卷楼说起——它是杭州丁丙、丁申兄弟的私人藏书楼,浙江晚清四大藏书楼之一。
丁家世代都是读书人,远祖丁顗(yǐ)曾藏书八千卷。到了丁丙、丁申的时代,八千卷楼已无法收纳家中藏书,于是,兄弟二人又设两楼,将藏书分类存放——小八千卷楼藏善本,有宋元本200余种及其他精刻精抄本;八千卷楼藏四库著录之书;后八千卷楼藏四库未著录之书。
从鹤庐书斋几步就能走到小八千卷楼。楼前铭牌记有这样的文字:小八千卷楼,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建筑面积217平方米,为二层木结构小楼。此楼是晚清著名藏书家丁丙在田家园内所建的三幢藏书楼之一。曾是西泠印社创办人丁仁的书屋“鹤庐”。1947年,小八千卷楼成为浙大一院首任院长王季午教授的办公之所。2007年,正式辟为院史陈列馆。
在丁丙、丁申的年代,丁家的产业很大。“大约有100亩地,四五十座房子都有名字,比现在的浙一还要大一些。”杭州老房子研究专家仲向平先生说,小营巷、庆春路、万安城市花园、马市街都是……
而且,丁家藏书的藏所也不限于三座“八千卷楼”。“水木清华、善本书室等等,七八个地方都是藏书场所。”仲向平说,鹤庐书斋所在的6号楼,当时是丁家的“当归草堂”,也是一处读书的地方。鹤庐书斋启幕,在仲向平看来,正是一种“书当归”。
医院里藏的这些典故
很多人都不熟悉
藏书之外,丁家这百亩大院中,还有山水园林:甘泉、汲古井、方塘、蕉石山房、九峰居、三亩寒梅疏柳的“田园”,三十亩姹紫嫣红的“不如圃”……
其中,甘泉今天仍在,离鹤庐书斋不过十几米——它是一口四眼井,凿于南宋,当时为了满足南宋御辇院用水之需。
值得一说的,还有九峰居。
民国时,藏书家王绶珊买了丁家的九峰居,将其辟为自己的藏书楼,改名为九峰旧庐。
仲向平说,王绶珊是全国方志私人藏书之冠,因藏书团结了很多文化人。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王绶珊住田家园5号,丰子恺租的是田家园3号,其旧址,就在鹤庐书斋北窗外的樟树下。在《塘栖》一文中,丰子恺这样写道:“从我乡石门湾到杭州,只要坐一小时轮船,乘一小时火车,就可到达。但我常常坐客船,走运河,在塘栖过夜,走它两三天,到横河桥上岸,再坐黄包车来到田家园的寓所。”
此时,国学大师马一浮住在隔壁的马所巷13号。
马所巷,又名马嫂巷,1992年,医院扩建,该巷并入院内。
这条不算长的巷子里,曾经演绎了一段竺可桢“三顾茅庐”礼请出山的佳话。
1936年5月18日,竺可桢宣誓就职浙江大学校长,一周后,就到马所巷13号拜访马一浮;7月17日再次上门邀请他讲学。为了促成马一浮的应聘,竺可桢还答应了马先生诸多条件:如所讲课程,属国学研究性质,不列入学校一般课程系统之内;不用到学校讲课,而由学校在离校较近的巷子内租一间房,作为讲课之所……
1918年,李叔同出家前,也曾带丰子恺来此地拜访马一浮。
此外,浙大一院还有几处历史遗存:清末时期的杭州绸业会馆旧址,清同治年间古庆春桥的二条石桥额,古河道,老浙大唯一尚存的古建筑——清末时期的电机系楼。
给病患和家属
一间私密的“心灵书房”
为什么要再开一家医院书店?
晓风书屋的男掌门姜爱军介绍,书店能养活自己,也有医院方面的大力支持,而且在未来的走向中,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变化。比如,省人民医院的门店,现在几乎成了朝晖一带的社区书店。
那升级版的鹤庐书斋,有什么不一样?
先看外观。
这是一件“暖调”的“心灵书房”,朱钰芳说,鹤庐书斋是晓风书屋独立装修的,“我希望它更具有心理建设的作用。”因此,无论是书架、书桌、地板的色调和选材,她都强调其特别的质感。
鹤庐书斋中,朱钰芳还拿出不少私藏。比如,一幅丰一吟的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她觉得,这样的心态,对于进来的读者很重要。
书架的布置上,鹤庐书斋也注重私密空间的营造,希望病患和家属在逛书店的时候,能拥有片刻的隐私时间。所以,鹤庐书斋的大门日常都是合上的,“这样可以隔开外面的喧嚣,让人获得片刻的放松。”
在鹤庐书斋的书架之间转一转,就会发现,书店选书很用心,中文与传统文学占了一大半,另外设计、艺术、旅游、休闲等门类也非常齐全。
鹤庐书斋约有100平方米,有书籍两万册左右,一进门的宽阔空间,还能容纳一个小型讲座。
2018年,浙大一院开出“鹤庐”讲堂,系列文化活动致力于打造医院文化品牌,接下来,“鹤庐”讲堂将与鹤庐书斋合作,邀请更多的文化大家、媒体人士、社会学家参与到讲堂之中。
“晓风不仅仅是开一家医院书店,而是要融入浙一文化氛围。”朱钰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