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一院打造“云端医院”
今天,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拉开帷幕,开启一年一度的“乌镇时间”。如今,“互联网+”已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互联网+医疗”这一新的就医模式,正在悄无声息中改变着人的生活。
随着移动医疗技术发展,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个领导班子都非常重视“互联网+医疗”建设,一直也在探索如何将移动医疗技术与患者就诊有机结合,为患者带来更多便捷。浙大一院院长王伟林教授说,他的目标是将浙大一院打造成一家真正的“云端医院”,让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更有幸福感。这也是医院打造“美丽浙一”,构筑“幸福医疗”的内容之一。
“互联网+”实时传输病理切片 病理专家10分钟内出诊断
67岁的章大伯,家住台州三门县。因为腹痛、乏力、全身黄疸升高到医院检查,结果被确诊为胰腺癌,刚好长在胰头部位,直径超过3厘米,手术难度很大。但如果不手术,医生说他最多只剩下两三个月的生命。
章大伯听说浙大一院肝胆胰外科专家在三门湾分院坐诊,他抱着一线希望挂了专家号。由于病情复杂,经过专家的研究讨论,最终确定了手术方案。
手术由浙大一院肝胆胰外科专家操刀,将癌组织切除。但是,肿瘤是否切除干净,关键还要看手术切缘的病理检查癌细胞是否呈阴性。
到底肿瘤有没有切干净?下一步该采取何种治疗方法?
如果是在大医院,会有专业的病理专家在最短时间内给出专业判断。但在基层医院,需要把切片组织送到大医院的病理科,至少要经过一周的时间才能拿到结果。届时,如果手术切缘的癌细胞呈阳性,代表肿瘤还没切干净,患者还需二次手术。而且经过一周的时间,患者病情随时可能会恶化。
手术过程中,医生将章大伯切下的手术标本进行冷冻切片,用数字病理扫描仪将切片病理信息数字化传至云端,由浙大一院病理科专家通过随身携带的iPad直接进行远程会诊,在10分钟之内就给出了诊断意见。医生根据诊断结果进行了相关处理,避免了二次手术创伤。
“云病理”提升基层病理诊断技术
精准医疗的前提是精准诊断,目前省城三甲医院之所以看病的人多,其中大部分患者都是奔着专家去的。
从今年9月中旬开始,浙大一院主办了“双下沉、两提升”工作研讨会暨数字病理诊断中心成立大会,全省20多家地市县级医院加入浙大一院的“数字化病理诊断中心”。今后,这些医院可通过“云病理”平台,将病人病理资料输送到浙大一院甚至有相关合作的美国医院,由更专业的病理专家在第一时间给出专业判断。
“云病理平台”是搭建在“掌上浙一医生版”App和浙大一院医疗协作平台上的一个新功能。目前,浙大一院对“掌上浙一医生版”的App升级,新增了专门针对病理诊断的功能,基层医院无法诊断的病理报告可通过App,第一时间将数据、图片上传到浙大一院的病理专家手机上。
浙大一院院长王伟林教授说,通过“云病理”诊断平台,基层医院的病理报告几分钟内就能得到省城甚至国际专家的会诊。
“云病理”平台的原理,其实就是通过“互联网+”的技术,将光学显微镜下的病理切片图像转换成可以传送的数字图像,然后通过无损压缩技术将数据上传到云端,远端的专家接入“云病理”平台,让病理医生实时地对数字化病理切片进行全息浏览并做出准确诊断。
简单来说,“云病理”平台实现了省内专家实时会诊,甚至还可以实现国际会诊,达到跨越时空的国际远程病例讨论和病理会诊。目前,北仑区人民医院、绍兴第二医院、三门县人民医院、景宁县人民医院等20余家医院已加入“云病理”平台,在短短2个月不到时间内,累计会诊病历超过300例。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俞茜茜 通讯员 陈旭东 夏燕燕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