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回归项目如何快落地早产出
12.05.2016 11:27
本文来源: 中小企业
一个回归项目瓜熟蒂落,往往经历意向、签约、开工、投产等多个环节,尤其是从签约到落地开工这一过程尤为关键。有些大项目、好项目,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争取来,但却因为种种原因落不了地、开不了工。为此,大力推动回归项目快落地、快开工,是一季度浙商回归工作的重中之重。
那么,如何引来浙商回归项目,并让项目快落地、早产出?来听一听有关部门和浙商的声音——
吸引浙商回归,凭什么?
记者:经济新常态下,各地对优质发展要素竞争激烈,浙江靠什么吸引浙商回乡投资?
林骏:一季度虽然有春节因素影响,但浙商回归依然完成了全年任务的26.69%。浙商回归工作目前进入一个持续发力的过程,随着这几年回归工作的深入,持续优化的发展环境,体贴入微的真情服务,有效刺激了在外浙商回乡投资欲望,这种累积效应带来了持续性的发展势头。这几年在外浙商的投资态度正在发生变化,以前对回乡投资观望,后来出现一些跟风投资,如今看到省内的产业集聚效应,浙商回归投资变得更为主动。
金蔚宇:经济下行压力大,各地竞争激烈,在日常招商引资过程中就有明显感觉。即使如此,我们还是发现服务业依然保持增长趋势。针对这一动向,长兴整合自身资源加快发展旅游业。在浙商回归中,对涉足旅游文化产业的项目给予更大的扶持和配合。不久前,长兴就有20个项目集中开工,其中一半以上都是浙商回归项目,尤其是太湖龙之梦旅游项目是我们目前引进体量最大的浙商回归项目。像这种大型旅游项目的落地,将改变长兴原先规模小且较分散的旅游产业格局。
江帆:我们决定投资200亿元,在长兴开发一个集星级酒店群、太湖古镇、大马戏、斗牛场、动物世界、海洋世界、欢乐世界、嬉水世界、快乐农场、飞禽及湿地公园于一体的大型旅游度假区。除了有乡情的因素,这里的环境保护得很好,又处于长三角的中心,交通优势比较突出,还有就是当地政府对这个项目的支持态度和极高的工作效率。
签约项目快落地,怎么做?
记者:让回归签约项目尽快落地,有什么诀窍?
江帆:去年5月考察项目,10月正式签约,今年4月开工建设,这个速度非常快。对于企业来说,在保质保量的基础上,项目从开工到投入运营越快越好,可以尽早产生效益。所以,企业在项目签约和开工之时,不仅对投资要有信心,还要根据自身情况做好规划,并尽量取长补短,发挥好固有优势。
我们的项目正式开工后,工程进度很快,我们计划用1000天的时间,按时保质地把太湖龙之梦乐园项目建成。当然,项目进度快,当地政府对土地要素的保障、项目审批流程的提速等都给了很好的帮助和配合。
金蔚宇:这几个月来,我几乎每天都会跑项目现场,去看看这个项目的准备工作进行得顺利不顺利。我平常负责协调各村的征地拆迁工作,把动态情况与投资企业进行沟通,确保土地及时交到他们手上;还有各类前期审批工作涉及多个部门,所以我们落实专人提供一站式服务,陪着企业走整个审批流程。
企业只要一遇到困难,第一时间先来找我们帮忙。事实上,光靠我一个人去协调肯定没这么大力量,这离不开领导重视,由县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成立一个专项服务小组,提高了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从而保障项目顺利开工建设。
林骏:新项目引进总是需要一个过程,所以一季度各地重点抓的就是让已签约的项目快落地。通过这几年来的总结,浙商回归工作已经形成了非常好的一套工作机制,通过强化主体责任,来全面落实工作任务。
在市、县层面,发挥各地“一把手”的引领作用,落实主要领导每年主持召开1次浙商回归工作推进会、联系2家省外浙江商会或浙商重点企业、挂钩推进3个浙商回归重点项目的“1+2+3”工作责任制,起到导向作用;在省级单位层面,发挥省级部门优势,如浙商资本回归工作由金融部门推动落实,人才科技回归由科技部门牵头研究,起到联动作用;在省外商会层面,对省级11个领导联系的11个省外浙江商会,落实搭建1个浙商资本回归平台、组团回乡考察2次以上、落实3个以上浙商回归重大项目的工作要求,让其发挥示范作用。
回归项目早产出,难在哪?
记者:浙商回归工作中,目前还存在什么难题?
林骏:随着浙商回归工作的推进,一些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如回归项目的结构较为单一,主要以产业回归为主,资本回归和总部回归在去年开始慢慢凸显,而人才科技、商贸市场、社会公益等方面的回归不足;如大项目、好项目的数量和比重还是不够,单体规模大、产业层次高、经济关联度高的重大项目不多;还有如融资渠道不通畅,浙商在一个项目投入不可能把所有钱都压上,一旦出现资金紧缺,在省内缺乏人脉资源和抵押物,就面临融资难、融资贵。
另外,工作中的统筹协调还有待提高。项目顺利开工建设,不是经合(招商)部门能独立完成的事情,由于职能限制、力量配备、部门利益等因素,作为牵头部门没有办法提供完备的综合服务。一季度期间,省经合办的浙商回归等多项职能划转至省发改委,这种调整就有利于加强统筹协调能力。
金蔚宇:作为服务项目的部门,做事情要有前瞻性,而不是等到问题发生了才去解决。龙之梦项目虽然已经开工,但依然有一系列的问题可能出现,这是我目前最大的担忧。如交通规划,一旦这个大项目建成之后,景区周边的交通能力够不够?再如供水供电,项目预计每年接待2000万人次,到底能否满足需求也是个未知数。我们现在已经针对每一个环节,启动了各种专项规划,不仅需要请专业机构来提供解决方案,而且需要和多个部门进行协调论证。
来源:浙江日报
本文来源: 中小企业
12.05.2016 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