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回归全省领跑 看嘉兴是如何做到的?
从总量来看,2012年至2014年,全市浙商回归引进到位资金635.5亿元,占嘉兴市产业项目投资的比重超过20%。其中2014年,全市浙商回归到位资金达到264.5亿元,相比上年增幅达到26%。
而在质量上,嘉兴浙商回归“大、好、高”项目数、到位资金数占比均超过90%。嘉兴市已连续3年在全省发展环境满意度测评中列设区市得分首位,连续3年获全省同档城市浙商回归工作年终考核第一名。
浙江戴德隆翠汽车有限公司内生产场景
中粮面业(海宁)有限公司建设生产情景
浙商回归重点项目——“嘉兴菜鸟城”正在紧张施工中
秀洲区浙商回归重要产业项目之一——浙江天正智能电器有限公司的流水线
补齐短板,不断做大自身优势
过去,嘉兴重文轻商,本土企业总体规模不大、数量不多,在外禾商更是稀少。同时,尽管嘉兴处于长三角最中心位置,但建设用地十分紧缺,招商压力亦很大,好商要和上海、杭州竞争。“大树底下好乘凉,大树底下也可能不长草”,如何破解这些难题成为浙商回归工作的重中之重。
嘉兴浙商回归工作重点就是牢牢抓住项目这一“牛鼻子”,在建设用地紧缺的情况下,招引龙头引领型、产业关联型、科技人才捆绑型项目,以期影响和带动某个领域、某个区域的发展。
位于桐乡的戴德隆翠汽车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2014年1月,该公司的第一辆拖挂式房车正式下线,这标志着桐乡汽车产业从发动机、零配件制造延伸至整车装配,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据悉,该项目让一批国内外知名汽车行业科技人才集聚桐乡,同时吸引了总投资45亿元的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等关联企业落户桐乡,使桐乡初步形成零部件-整车-销售-服务的汽车产业链。
视线转向其他县(市、区)。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好、高”项目落户嘉兴,海宁市引进的总投资150亿元的江南总部基地等龙头项目,能带动区域性健康养老、医疗康复和电商集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嘉兴港区通过引进赛铬能源、赞昇新材料、必远实业等带动了一批相关产业项目落地,着力打造循环经济链;海盐引进阿海珐(中国)核电服务核电设施维护等项目,带动76家企业抱团回归发展,已形成国内极富特色的核电产业集聚地……
嘉兴最大的“软肋”是建设用地紧缺,因此引来“金凤凰”后最大的问题是项目“如何落地”。“通过‘盘、抠、生’三招,秀洲新区、秀洲工业园区采取土地回购形式收回两家企业的土地使用权,引进珂纳电气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平湖市将某公司迟迟未动工的57亩地收回,引进了浙商回归高科技项目——京禾电子(平湖)有限公司;南湖区浙商回归项目——宾利电梯项目租用了嘉兴工业园区现有的企业闲置厂房……”市政府合作交流办主任陈铭嘉说。
另外,记者获悉,嘉善县的“世界浙商工业园”、平湖的“浙商回归临沪产业园”等一大批浙商回归的平台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甘当店小二,用政策和服务叩开浙商心门
除了连续3年在浙商回归工作中“拔得头筹”外,我市亦连续3年在浙江全省第三方发展环境满意度测评中评分第一。
谈到投资环境建设水平被认可,陈铭嘉表示,政策和服务是非常重要的两项内容,“我市要求市级有关部门必须把制定针对浙商回归的政策作为本部门的‘一类政策’,放到重要的位置给予支持;对浙商回归类重大项目,一经签约,市级各部门和各县(市、区)必须根据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部署,按照‘一条龙’服务的要求,给予最短时间、最优效率的支持。”
浙商回归人才和创新团队入选“创新嘉兴·精英引领计划”的,在购房、医疗、家属就业、子女就学等方面都给予最大支持;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列入市级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浙商回归项目,单个项目补助奖励最高达到500万元;平湖市对新引进培育的浙商总部企业,按实收资本给予2%的奖励,对地方财政贡献部分给予前3年80%、后2年50%的奖励……
此外,嘉兴还全面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释放红利。海宁的浙江敦奴时装文化园项目是浙江省首个试水“零审批”改革的企业投资项目。
浙江敦奴联合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凌介绍,现在的手续简便多了,“我只带了一枚公章过去,与7家单位签订承诺书,然后自主选择时间开工建设。以前办这些手续至少需要6个月时间,还得有专人盯着。”
其他县(市、区)也有相应举措。桐乡实行了重大事项交办制度,每月为各镇(街道)提供“菜单式”点评、“问诊式”沟通,交办职能部门限期负责落实,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海盐建立了项目评价预警机制和模拟统计制度,切实把好“签约项目促前期、前期项目促开工、竣工项目抓投产”三道关口;秀洲区在全市率先成立由重点工作一线跟踪考察干部组成的服务中心(代办中心),为浙商回归企业提供“一窗受理,免费代办”的服务……
礼遇浙商,让浙商幸福回“嘉”
倦鸟归巢,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依恋家的温暖。而让在外浙商视嘉兴为“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到在外浙商工作所在地和其浙江老家“走亲”,联络感情;到浙商企业现场“解难”,融合感情。
4年来,仅从市级层面看,据不完全统计,市四套班子领导带队走访在外浙商已累计达到1335人次,市级相关部门领导走访累计超过2530人次。另外,我市还坚持开展“进千企、解难题”走访服务活动,实施“转型发展服务年”联挂走访服务,积极帮助浙商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仅去年以来,市、县两级主要领导直接协调解决的问题就达520个。
一直以来,嘉兴视浙商为“兴市之宝”,视“浙商满不满意”为良好投资环境之最高标准。作为嘉兴党委、政府的“座上宾”,浙商亦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至今,参加市、县两级党委、政府举办的浙商座谈会、团拜会、联谊会的浙商达到2700人次;参加各类考察、洽谈活动的浙商代表则达到4.76万人次。
实实在在的行动,成为嘉兴经济转型升级的亮丽风景线,亦推动了我市浙商回归工作的加速发展。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浙江赞昇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詹正云带来了国家级和省部级的20余项创新研究项目,并在嘉兴港区设立了氢化丁腈橡胶生产基地和研发服务中心;“85后”海归、浙江斯麦乐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莫雪峰来到嘉善,打造了国内首个以巧克力文化为主题的观光休闲投资项目,正在做现实版“查理的巧克力工厂”……
据了解,今年,嘉兴还打响了高端制造业回归、总部回归、资本回归“三大战役”,构建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式回归新格局,力争让浙商回归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同档城市前列。